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常与我们“打交道”的手机也迎来了诸多的改变。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这个手机配置越来越高、屏幕越做越大,功能也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手机的续航却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手机没电很无奈
众所周知,手机续航时间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电池。相当多的研究人员也认为,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提升将变得更为困难。虽新闻上不乏一些鼓舞人心的电池突破技术,但这些产品也仅仅停留在实验阶段,真正实际投入商用则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电量“满血”复活
电池技术遭遇瓶颈,貌似手机续航提升无望,但大家也不要灰心。其实,手机厂商比我们更着急,一些针对手机续航提升的方案也被厂商们所重视。于是乎,大容量电池、快充技术、系统级省电等解决手机续航短板的方案也应运而生。
招数一:增加电池容量
网络上有个段子说:“用苹果的才是好男人,因为他们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回家充电。”这也从侧面说明,即便在各个方面做得相当出色的苹果,续航上也存在短板。而随着不可拆卸电池设计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呼吁厂商应加大手机的电池容量。
nubiaZ11Max
坦白来说,增大手机的电池容量绝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会不可避免的加大手机的厚度与重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机的观感与体验。简而言之,大容量电池要做,但要做到续航与厚度、重量的均衡则实属不易。
vivoX7Plus
随着厂商们对于手机续航的重视,市面上以长续航来作为卖点的手机也不在少数。通过观察这些产品我们也不难发现,基本上长续航手机皆配备了4000mAh以上容量电池。典型的OPPOR9Plus、vivoX7Plus、nubiaZ11Max等皆采用了4000mAh左右容量电池,续航上也有着不错的表现。
搭载6020mAh大容量电池的金立M6Plus
当然,4000mAh容量只是起步,金立M6Plus则创新的为手机注入了6020mAh大容量电池。单就电池容量而言,便足以笑傲手机界了。同时该机保持了8.2mm的超薄机身,相当难得,重度用户使用两天完全无压力。
招数二:快充助力
对于一部分重度用户而言,手机孱弱的续航使得一天两充甚至三充都成为了家常便饭。在这样的情况下,厂商们也开始转变思路,继续堆电池容量的同时,也在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提高上下功夫,快充技术也逐渐流行了起来。
OPPO手机的VOOC闪充
而提及快充,不少朋友第一联想到的非OPPO手机的VOOC闪充莫属,“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广告语众人皆知。原理上,VOOC闪充采用系统惯用的标准5V充电电压,并在电源适配器中植入了微型智能芯片“闪芯”,效率更高且充电时手机的温度更低。
高通的QuickCharge3.0
除了VOOC闪充之外,高通最新推出的QuickCharge3.0快充技术也被各大厂商所采用(以下简称:QC3.0)。官方数据称,QC3.0是QuickCharge1.0充电速率的两倍,比QuickCharge2.0充电效率高38%。QC3.0选用电压智能协商算法,可根据手机的具体情况确定需要的功率,实现最佳功率传输和效率最大化。
依托于联发科PumpExpressPlus技术的mCharge快充
此外,市面上也有一些别具一格的快充方案,像联发科的PumpExpressPlus、USB推广组织的PD协议等。虽然快充技术原理各有不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手机的续航问题。
招数三:软硬结合
除了配备快充技术和增大电池容量之外,系统级省电技术也逐渐出现在手机中。其实,安卓系统也是耗电大户,通知栏频繁推送、无节操的自启软件、后台应用过多等也是造成安卓手机更为耗电的原因。
安卓
在这样的情况下,厂商们也开始在系统层面进行改进。像努比亚推出的NeoPower2.0省电技术便针对常用应用场景进行深度优化,结合GPU动态调控、智能温控和自启动管家,让每一格电量都用到了实处。金立也在系统层面进行优化,从源头控制电量,辅以应用冻结、同步心跳及省电管理模式,在保证系统流畅运行的同时也更为省电。
金立手机的系统级省电
仅仅如此还不够,上游的供应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厂商也一直在努力。CPU普遍采用ARM开发的big.LITTLE大小核结构,将高性能与低功耗核芯紧密相连,有效提升了使用效率,功耗平衡且性能强劲。此外,先进的制程工艺也实现了更高的性能和更小的功耗。
三星的SuperAMOLED显示屏
屏幕上游厂商也研发了各种新技术,像三星的AMOLED显示屏,不仅功耗控制出色,显示效果也更为出众。存储方面,LPDDR4运存、UFS2.0存储也在普及,传输速度更快的同时,功耗控制也更为出色。
结束语:
可以说,续航是一部手机的根本,再炫酷的功能没有电量的支持也是白搭。总结来看,提升手机续航并不能仅从单方面入手,手机的电池容量、快充功能、系统优化等也至关重要。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手机市场,厂商们也开始转变思路,更为注重手机的续航问题。未来,我们也将会看到更多关于手机续航的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