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触控技术 > 触摸屏技术
触摸屏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破绽大起底 OLED显示要来了

   十几年前,液晶显示技术开始凭借着当时的诸多领先于CRT电视的技术迅速侵袭市场,因为其体积小,能耗低,颜值高等各方面优势的缘故,消费者群体对液晶产品喜爱有加,最终成就了液晶技术产品成为过去十数年来市场上的唯一霸主。

  而今天,似乎是应了盛极必衰的定律,液晶技术在霸占市场十数年之后,最终也注定会被打败,这种定局的发生无非是时间问题,从目前的市场倾向来看,似乎OLED大有将液晶拉下神坛,成就一番霸业的态势,当年由于CRT产品体积庞大而被淘汰,那么液晶技术又有哪些屏破绽遭到OLED的威胁呢?

  从液晶显示产品上市以来,前后大概经历了4到5年的时间,才取代CRT技术成为新一代主流标准,而OLED技术的电视产品最早于2013年9月上市,发展至今也已经有了近三年的时间。

  然而在液晶取代CRT的时期,当时所有的风向标都是液晶取代CRT,而在OLED电视上市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里,这种新型技术并未对主流市场造成影响,究其根源,还是因为OLED相对液晶产品外观形态上还是没有革命性的改变,要知道,当年的液晶电视要比CRT电视体积和形态都有可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户也切实的体会到了液晶电视因此OLED要走的路还很长。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否认OLED作为次时代显示技术的潜力,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对于液晶技术而言几乎“招招切中要害”,目前OLED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大面板切割的良品率不高导致的成本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起底液晶技术所露出的“破绽”,或许看完之后你才会明白为何高端用户对于OLED显示技术产品如此的趋之若鹜。

  响应时间始终无法摆脱的缺陷

  液晶显示器与液晶电视不同,显示器更多的是静态场景,比如文字工作、图片处理和排版印刷等,只有游戏体验对响应时间要求较高。相比之下,电视观看视频的属性意味着时时刻刻处于动态场景之下,因此液晶技术严重的响应时间原则上并不适合动态场景。

  所谓术业有专攻,液晶面板的种类也是这样,市售流行的IPS面板动态相应时间不是非常理想,TN面板的产品在色准又有不同程度失真,就算是响应速度最有优势的TN面板屏幕,也无法完全摆脱响应时间的问题带来的拖影问题。

液晶显示技术破绽大起底

  时至今日,依旧有不少用户抱怨液晶电视的画面不够流畅,尤其是一些中低端的电视产品尤为如此。说的深入一点,对于电视技术制造经验匮乏的新型互联网品牌而言,响应时间的问题更为突出一些。那么?液晶技术为何会存在响应时间偏慢的问题呢?

  液晶技术无论通过何种手段或技术,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画面残影现象,因为液晶分子偏转排列需要时间,液晶分子偏转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方式,液晶分子从接受驱动芯片指令到改变状态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响应时间”,通俗一点说,无论多么高级的驱动技术都无法改变液晶分子需要偏转工作的事实,响应时间或快或慢,但不可能为零,因此液晶屏的残影注定无法根除。

  技术不论多成熟 漏光依旧存在

  液晶材料本身是不发光的,需要借助背光源(LED发光二极管)才能正常显示,过去采用CCFL背光系统,而近些年则流行LED背光系统,无论是过去的CCFL背光、时下的LED背光还是刚刚展露头角的QLED量子点背光系统都不可避免的会有漏光。而OLED具有电致自发光的特性,这种硬性优势要相比液晶的“光致发光优秀太多”因此在黑场下不会出现漏光现象,从而提高对比度和画质表现。

 
液晶显示技术破绽大起底
 

  公认画质绝佳的iPad液晶产品漏光清晰可见

  OLED自发光的物理特性是最主要的原因,黑场显示如同关机(电视LOGO可证明电视开机)效果,画面的层次感、色彩的通透度、细节呈现等都是LCD无法比拟的。而需要借助背光源工作的LCD,无法实现纯黑显示,画质表现也就受到了限制。

液晶显示技术破绽大起底

  背光系统严重影响画质

  OLED已经完全实现了电致发光,无需背光。因此色彩可以“原生”的显示出来。而液晶因为LED发光二极管的关系,画面明显受到背光源的影响,就像画面表面被蒙上了一层白纱,影响了画质表现。换句话说,背光灯的存在不仅仅影响液晶产品的暗场表现,而是从头到尾都对画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响应时间是液晶技术动态流畅性的硬伤,而背光灯则是画质呈现的硬伤。

液晶显示技术破绽大起底

  液晶电视的画面受到背光源干扰,导致冲淡了色彩表现。

  无关于战争 OLED市场初步分析

  液晶技术从一开始就不是电视技术最佳选择,只是它更适合市场化,而市场化的成功也不能让我们无视液晶技术自身存在的短板,其中响应速度和背光系统对画质的影响是最明显的两大硬伤。

  事实上,如果和公认的次时代显示技术OLED相比较的话,液晶技术的硬伤还远远不止这些,OLED产品和液晶产品的差距并不至于天上地下的悬殊,近年来就有QLED(量子点显示技术)来为液晶阵营扳回一城。

  很多人误以为QLED量子点是一种新的技术,事实上QLED只是一种新型的背光系统,基于QLED技术的显示产品依旧属于液晶范畴,它的优势在于强化了液晶产品WLED色彩表现不佳的问题,而漏光现象和拖影现象两大顽疾依旧存在,归根结底量子点技术还是属于“光致发光”的液晶领域产品,是用技术将电视产品本身的漏光现象进行了减弱,依然无法摆脱漏光这种液晶本身的固有缺陷,将缺陷掩盖的再好,缺陷依旧是缺陷,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这种缺陷还无法消除,而第二代量子点技术也将会是“电致发光”模式,摆脱了背光的“量子点液晶”是否能够为其阵营扳回一城,还尤未可知。

  现在市场上还依然是以液晶电视为主,究竟市场的格局什么时候能被改变,目前就连我们还都难以预测,“电致发光”原理技术取代“光致发光”原理技术,无非也就是时间的问题,旷日持久的量子点OLED之争也终究会有一天分出高下,只是这次的战争时间跨度会非常大。

  笔者认为在替代液晶的产品初步大规模渗透市场之初,还会有一定的“混乱期”毕竟对比目前的集中技术,并没有当初液晶电视取代CRT电视时那么悬殊的差距,所以持久战是一定会打的,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也是希望我们消费者能够认知到现在的液晶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在选购新型技术产品的时候擦亮眼睛,不要被诸多的“烟雾弹”蒙蔽了双眼。

  现阶段的液晶电视也不是没有可购买的潜质,一款优秀的液晶电视完全可以再用5年以上的时间,OLED产品目前由于大面板切割的高成本局限,还仅仅是在高端产品领域有产品,所以液晶产品在市场上依然还战友主导地位。
液晶显示技术破绽大起底
相关文章
精彩评论:
0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