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华为行不行?

华为终于迈过了小米这道坎,荣登第一,同时也终结了小米销量六连冠的记录。
                 
  九月刚过,统计机构TrendForce就给出了中国智能手机出货和市场份额排名,其中,华为终于迈过了小米这道坎,荣登第一,同时也终结了小米销量六连冠的记录。小米虽然放出了小米4c和红米note2,仍然被华为超过,前路不容乐观。不过,四季度小米就要放大招了,千呼万唤不出来的小米5在年底就有可能问世了。小米5身世坎坷,雷军早就放话,市场一直期待,只是高通不争气,骁龙810散热差,废了,820又研发不出来,直接导致小米5难产。小米5的问世,很有可能扭转小米的颓势。

  但不管怎么说,华为现在是老大了。华为和小米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国产智能手机的代表,这毋庸置疑。他们分别代表国产智能手机发展的两种方向,同时也将其做到了极致——线上与线下、软件与硬件、中低端与中高端。小米走的是轻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将手机生产信息组织整合,并最终形成产品,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侧重于互联网销售;而华为则恰恰相反,走的是“重”模式,整合手机配件后,自己组装,并研发核心科技,产品以中高端为主,销售还是以传统的运营商模式为主,余承东做手机时既是“做线下渠道,走高端品牌”。一个是颠覆,一个是继承并发展。我觉得,华为的模式更为可靠,它代表了国产手机的发展要求,代表了国产手机的前进方向,当然,它肯定代表不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华为也不含糊,现在全世界手机销量排名第三,仅次于苹果、三星

  做线下渠道

  小米模式之前,传统手机生产厂商走的都是运营商模式,即与移动、联通、电信合作,将运营商作为销售平台。后来华为发现,运营商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它,华为无法按照终端用户的导向来做,不是用户喜欢什么做什么,而是运营商喜欢什么做什么,结果就是没有精品,一年下来款式繁多,利润率低,还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更让华为为难的是,运营商3个月换一代机器,经常推出超低端手机,这与华为走高端品牌的方针不符。于是华为率先与运营商实现切割,直接面对终端顾客。但是,华为与运营商的切割并不彻底,它的利润来源近70%来自于运营商业务。从另一方面看,唐晓明认为,“无处不在的网络覆盖,高可靠的网络质量,以及庞大的用户数据,都是运营商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优势。”华为也舍不得与运营商切割。可以说,华为与运营商成为一种一荣俱荣的绑定关系。华为如果无法化解销售渠道的危机,华为的未来将充满阴影。

  华为的理论是:面对90%(线下)和10%(线上)的市场份额时,华为手机不可能放弃庞大的线下市场。于是在荣耀系列大获成功后,华为不仅没有扩大线上规模,据悉,连荣耀也开始走线下渠道了,华为将与苏宁开设店中店项目,荣耀也被拉了进去。

  不把精力放在线上,线下又和运营商捆绑。所以,华为不仅要解决自身的问题,还要解决运营商面对的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与运营商合作的问题上,华为的立场更主动,唐晓明宣称,华为不仅仅作为运营商的“Vendor”,更要成为他们的“Partner”。至于效果如何,敬请期待。

  走高端品牌

  中低端手机不挣钱,高端手机才是创收的王道。虽然好莱坞类型片很多,但能代表好莱坞工业水准的还是大片。以此推理,国产机品牌很多,但能代表国产机水准的还是高端机。

  华为一开始做手机时,低中高端手机是都做的。而现在,中低端机是小米的天下,华为的中低端机反而被湮没了。华为在中低端市场的消失不像是竞争中被淘汰,反而更像是主动退出的结果。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2014对华为手机提出要利润的目标,所以从下半年开始华为大幅度缩减中低端手机款式,大力开发如MATE7、P7等高端手机,并在线上线下大打广告。华为一系列的动作后取得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今年上半年华为手机在销量增长39%的情况下,营收更猛增超过40%,在高端市场赢得了销量和销售额双丰收。

  中低端机讲究的是性价比,中高端机讲究的是用户体验。华为每年至少投入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在全球拥有16个研发中心,研发人员占比达70%,截止2015年6月30日,华为公司专利申请量总计76,687件。强大的技术支撑是华为能够在中高端手机领域立足的一大原因,但不知是否因技术支撑而培养出的自信,华为一直对自己研发的海思处理器情有独钟。2014华为推出的麒麟920性能卓越,正是借助这颗优秀的性能华为在国内市场声名鹊起,并帮助华为的高端手机MATE7取得成功。而海思与高通的骁龙820、三星的ExynosM1、联发科的helioX30相比,并无技术上的优势,或者说尚有不如。华为不可能希望海思每一代产品都如麒麟920一样卓越。

  (来源:百度百家)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 48小时榜
  • 双周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