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比较成熟且易被大家接受的生物识别技术有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
在智能手机方面,指纹识别的发展最为迅速,已经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市场也初具规模,那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能否借着指纹识别的东风快速发展起来呢?这就涉及到生物识别技术本身的条件了。
与指纹和虹膜相比,人脸的安全性最低,因为人脸是可变化、易模仿的,这就给它的使用价值打了折扣。虽然马云在德国"刷脸"买邮票,着实风光了一把,但这一惊艳亮相并未让业界争相跟进,大家反而更多地关注指纹与虹膜,暂时还未有整机商选择人脸识别方案。
相反,虹膜识别就走的更快一些。在今年3月份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日本富士通就发布了一款虹膜识别手机,而就在几天前的富士通正式公布将在5月底发售这款手机,号称是世界第一部虹膜识别手机,但其实早在今年4月份,豪迅就已经推出了虹膜识别手机,使用的是释码大华的方案。虽然同样在今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兴也发布了GrandS3声称是虹膜识别手机,但据业内人士称这并非虹膜识别,而是眼球识别,安全度和技术含量都无法与虹膜识别相比。因此,虽然虹膜识别比人脸识别先一步应用于智能手机,但与浩浩荡荡的指纹识别大军相比,还是明显势单力薄。
那为何比起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的发展会慢很多呢?这一方面是虹膜识别自身技术难度更高更复杂所致,另一方面是现有的虹膜识别相关企业出于各方面考虑认为当前条件还不成熟,不急于推出虹膜识别手机。
国内多年专注于生物识别算法,拥有金融行业50%以上客户的天诚盛业是将虹膜识别运用到移动终端的先行者,但它自己也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天诚盛业移动终端战略部总经理张亚华在接受《手机报》采访时坦承,虽然天诚盛业一直致力于虹膜识别的核心算法研究,但是要把这种技术应用到移动终端行业,并且使用户获得比较好的体验,也还有一大段路要走。"目前用户体验还只是比较浅的层次,更远的我们希望能够达成整个安全体系的建设。"
而北京中科虹霸则显得步伐稍快一些,据悉,中科虹霸的移动终端产品已经在多款智能手机和Pad上调试成功,集成应用在多个行业手机和安全手机项目中,可实现解锁、信息保护、支付认证等功能,即将在市场推出。
另外,国内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膜识别芯片研发者武汉虹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多生物特征识别行业的领导者北京海鑫智圣,也都在根据自身的情况布局切入手机产业链。
那么、2015年虹膜识别将如何发展?能否建立起产业链的雏形?能否尽快挑战指纹识别的地位抢占市场?等等、都还是问号。
2015年8月份,《手机报》杂志将举办"2015年全球首届虹膜识别高端论坛",上述4家虹膜识别业界的巨头--天诚盛业、中科虹霸、武汉虹识以及海鑫智圣都将出席,一起探讨虹膜识别的发展,同时也将会在当天同样由《手机报》举办的"2015首届全球生物识别博览会"上展出各自的最新技术成果。《手机报》诚邀移动终端及其产业链的企业精英与虹膜识别巨头们汇聚一堂,全面探讨虹膜识别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