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S前景大PK,是方向还是噱头?(一)

苹果2007年推出的第一代iPhone,不仅是手机史上划时代的产品,也带动了整个触摸屏行业的兴起和发展。目前,不仅绝大多数手机具备了全触

苹果2007年推出的第一代iPhone,不仅是手机史上划时代的产品,也带动了整个触摸屏行业的兴起和发展。目前,不仅绝大多数手机具备了全触控的功能,PAD、NB、PC一体机等新产品的加入,更丰富了触摸屏的产品线。统计数据显示,触摸屏全行业的产值从2009年的43亿美元已经飙升至2012年的160亿美元,每年产值平均增幅超过5成。分析人士认为,按照此增长速率,今年触摸屏行业的产值将在250亿美元左右,整个行业仍处于较高的景气周期。

 

业内人士表示,触摸屏行业目前不仅在高端层面供需矛盾严重,即使在应用最为广泛的GF(薄膜式触控)领域,产能仍然较为紧张,由于ITO导电膜的供应渠道单一且产能有限,GF屏前期严重缺货,而企业扩产并形成产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将导致今年整个行业的供应偏紧。

 

在终端阵营,产品销售量也在走高。作为触摸屏应用最多的智能手机,近年来的销售虽然已经过了爆发式的增长阶段,但其总体销量仍在稳步走高。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接近6.5亿部,IDC预测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突破8亿台。

 

手机之外,PAD目前也占到了整个触摸屏市场接近两成的份额。与日趋稳定的智能手机不同,PAD的增长速度仍处于较快的爬坡阶段。自2010年首度面世以来,PAD的出货量每年都在以翻倍的速度成长,2012年全球PAD出货量超过1亿台,IDC预测今年全球的PAD出货量将在1.8亿台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超极本在今年的全面铺开,有望使得触控屏的应用结构出现变化。作为超极本最大的主导方,英特尔不仅在平台技术上已经日臻完美,公司还表示对不再添加触控屏的NB整机厂商不给予资金补贴。这使得NB整机厂商未来对触控超极本的推广不遗余力。Displaysearch预测,2013年触控超极本的整体出货量将接近3000万台,由于触控超极本的触控屏无论是在产品质量还是售价上均远远超过手机和PAD屏,这将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市场人士认为,触摸屏行业未来具有明确的市场预期和订单支撑,产品线上还不断有新成员加入,行业发展方兴未艾。

 

触控结构改变 引发全球触控技术主流转变

 

去年起苹果iPhone5和iPadmini所采用的触控结构改变,连带引发了全球触控技术主流转变。由于iPhone5改用In-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带动In-Celll触控在全球手机面板市场占有率从去年的7.3%倍增到13.7%。而今年新一代iPadmini和iPad5都将使用GF2薄膜式触控,该技术在平板市场占有率将从去年的4.7%增至28.4%。

 

分析认为,内嵌式触控面板在手机应用的市场占有率从2012年的7.3%,成长到今年的13.7%;相对地,苹果所舍弃的GGDITO双层玻璃触控占比则是从去年的10.3%下滑到0.6%。至于在平板电脑应用方面,GF2薄膜触控占比则是由前一年的4.7%成长到28.4%,而GGDITO双层玻璃触控市占则是从去年的37.2%大幅度滑落到8.1%。

 

从2007年到2011年,苹果的iPhone、iPad均使用GGDITO双层玻璃触控技术;但是去年却出现变化,iPhone5改用内嵌式触控面板,iPadmini则首度采用GF2薄膜式触控面板。

 

今年iPhone延续内嵌式触控,而新一代的iPad5和iPadmini2都将使用GF2薄膜式触控。这也连带对于整体供应链造成影响,过去双层玻璃触控面板主要供应商是宸鸿和胜华,但是内嵌式触控是把触控集成进LCD面板,因此由面板供应商JDI、LGD、夏普来供货,宸鸿、胜华出局。至于薄膜触控感应器主要供应商是日本写真,触控模块贴合则是由宸鸿和英特盛分食。

 

去年10月微软发表Win8带动了触控面板在笔记本等大尺寸产品上的应用,但是今年笔记本市场受到平板电脑蚕食影响,预估今年触控笔记本渗透率约18%,表现略低于预期。

 

DisplaySearch分析师指出,在触控笔记本应用上,具有轻薄特性单片式OGS触控居市场主流,预估市场占比约83.5%。至于TFT面板厂所推出的SSG结构(strengthenedsensorglass)低成本触控面板在下半年将可看到产品上市,预估市场占比可达5.6%。

 

苹果三星推动In-Cell和On-Cell稳步成长

 

在苹果和三星两大品牌带动之下,DisplaySearch预估,今年In-Cell占整体触控面板市占率将达10.8%、On-Cell市占率则为12.5%,合计两项技术市占率合计超过23%。今年群创、华映、彩晶积极切入On-Cell触控,已经供货给酷派等大陆厂商,2014年成长强劲,预估到2014年,In-Cell和On-Cell触控技术合计市占率逼近24.9%。

 

因为苹果去年发表的iPhone 5采用In-Cell触控面板,今年又应用在iPhone 5S、5C和iPod touch之上的带动,In-Cell触控面板出货量成长。苹果目前是In-Cell触控面板大量应用的主要品牌,负责面板生产的三家面板厂夏普、JDI和LGD都是受苹果委托生产具有其专利的In-Cell触控面板,使得In-Cell触控技术非常依赖苹果的品牌效应。

 

DisplaySearch统计,2013年In-Cell触控技术最大应用项目为手机,出货量估约1.55亿片、年增率117%。预估2014年In-Cell触控面板在手机应用出货量将增至1.73亿片,年增率估12%。再加上其它应用,2014年全球In-Cell触控面板出货量可达1.86亿片,年成长率估10%。

 

至于On-Cell触控技术的发展主要依赖三星的Super AMOLED,而随着三星Galaxy S系列及Galaxy Note系列的热卖,On-Cell触控面板出货量亦增长明显。三星目前将On-Cell触控传感器的制作工艺外包给华映(6代线)、和鑫(5.5代线)以及韩国Dongwoo(5.5代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台湾面板厂在On-Cell技术推广相当积极,群创推出On-Cell触控解决方案TOD技术,其搭载4.5寸720p分辨率的On-Cell触控液晶面板已出货给酷派手机产品。群创后续规划有5寸FHD、5.56寸FHD、6寸FHD及7寸FHD的On-Cell触控面板在下半年和明年陆续量产。彩晶同样规划了On-Cell触控产品,彩晶省略了玻璃薄化工序,使得其On-Cell触控面板较厚。然而取消薄化工序将有助于缩短其生产周期并降低生产成本,使得其在入门级行动电话市场具备价格优势。

 

2013年全球On-Cell触控技术主要应用也是手机,DisplaySearch预估,出货量约1.94亿片,年增率69%。NPD DisplaySearch预估,2014年On-Cell触控面板出货量将达2.65亿片、年增率上看37%。

 

2013年,触控面板市场掀起新一轮竞争。在众多触控技术当中目前最为火热的OGS技术究竟是未来主流的方向还是在GG与GF市场争得头破血流下的无奈之举,究竟是趋势还是噱头,OGS的优势明显,缺陷也同样突出,那么未来的触控市场究竟谁主沉浮?本期话题会《显示与触摸》特别采访了触控IC厂、TP厂以及整机厂商,听听他们是如何看待OGS 市场的。

 

正星光电黄小球:OGS未来两年将是市场主流,On-Cell是最终发展趋势 

 

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向着轻薄化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市场对于OGS更有优势,因为OGS是在保护玻璃上直接形成ITO导电膜及传感器的技术,一块玻璃同时起到保护玻璃和触摸传感器的双重作用。从成本来看,OGS使用单片玻璃基板和OCA胶,结构简单另外由于省掉一片玻璃基板以及贴合工序,降低了硬成本。根据测算,OGS良率超过80%,将对薄膜触摸屏具备成本优势;从性能来看,OGS更加轻薄,且透光性更好。良好的透光性不仅意味着显示效果的清晰,更具备省电作用。

 

但是OGS较大的缺憾在于面板硬度不够,其次良率也比较低。对于OGS的良率问题,相信随着工艺的改进和生产的管控的不断提升,会逐步提高。另外就是OGS的强度问题,OGS可分为先切割后强化的小片制程以及先强化后切割的大片制程,不管哪一种,都面临生产效率以及玻璃强度两难的抉择。我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来对OGS的强度进行区分:高端的手机产品在强度上会要求比较严格,但是在平板和笔电领域里对于OGS的强度要求并不高,这样就可以针对自己不同的产品领域来选择是否需要做二次强化的问题。

 

另外,目前智能手机市场高透的产品非常少,哪怕就是苹果的产品也是一样,在阳光下直视效果非常不好。我认为高透的OGS产品会是未来竞争的焦点和主流,正星光电一直很看好这个领域,所以在高透的产品上做了很多的工作,目前我们的高透产品已经实现量产,产品的透光率达到98%以上。

 

相对于OGS来讲,On-Cell和In-Cell也具备相当大的优势。但是On-Cell和In-Cell工序复杂,良率也非常低,这广告产业链上的配合也不是很好。虽然业界人士都认为这是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并没有哪家企业可以使得In-Cell具备可量产化。另外,不管是In-Cell还是On-Cell,都要求触摸屏厂商与液晶面板厂商有深度的合作。我觉得On-Cell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也要看主上游IC厂商能否很好地解决功耗良率等问题。

 

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说,相较In-Cell和On-Cell技术,其实OGS在技术成熟度更高,目前In-Cell透过高度集成优化的触控面板薄化差异,目前在维持良率与制作成本前提下,其实薄化模块的优势相当有限,反倒是OGS可在薄化、成本要求均具备量产优势,也能因应终端产品要求投入中/大型触控屏幕集成需求,加上对应的触控IC成本也比较低,我认为在未来两年OGS将会是市场主流方向。相对而言,虽然G+G、G+F等技术的产品在强度方面就更具优势,但是目前G+G、G+F产品的成本透明度越来越高,份额也会逐渐萎缩。

 

科杰集团刘春生:解决二强问题 OGS市场可观

 

目前OGS市场明显表现处于增量的阶段,在所有投射式触控面板中,以OGS为公认成本最低,且触控质量最好的技术,许多人看好其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触控技术。虽然OGS 具备轻薄的特点但是在强度方面一直是硬伤。

 

在触控面板中,玻璃是主要材料,强度很重要,业界标准要达到450MPA以上强度才够,因此必须是六面强化。iPhone 5强度就达到800 MPA。但是在化学强化后切割或研磨,六面体的强化被破坏,除非补做二次强化制程,否则会破坏玻璃本身强度,玻璃边框强度会减弱。

 

OGS大片制程较小片制程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所以目前采用大片制程的企业居多。但是采用大片制程后强度较低,必须采用二次强化来提高强度。

 

二次强化分为物理和化学强化,虽然化学强化后OGS的强度会更高,也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在采用,但是强化炉的温度、化学溶液浓度、浸泡时间、过滤系统、留场等都有可能影响最后成品的触控灵敏度。且二次强化所使用的化学溶液氰氟酸为不稳定物质,含有强烈剧毒,不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国家对于氰氟酸的使用极为严格。

 

目前科杰对于强度等方面对于有了新的解决办法,采用设备进行物理强化,使强度能达到550MP,远高于高于业界标准450MPA。目前已经得到了业内广泛的使用。

 

目前In-Cell和On-Cell也成为了业内在探讨的话题,我认为对于嵌入式技术来说,我更看好In-Cell的发展前景。因为In-Cell使屏幕少了一层,理论上来说,屏幕的画面要比On-Cell的屏幕要清晰而且画面细腻度更好。另外液晶厂大厂也一直想在这方面加大话语权,想液晶触控一肩挑。但是对于In-Cell来说还有很多技术瓶颈,比如工艺复杂,良率低、降噪等等。In-Cell目前所遇到的“降噪”问题,需要面板厂商和高端驱动IC厂商的深度配合解决,相信只要攻破技术难题,In-Cell将成为OGS最终方向。

 

在未来的触控市场上,我认为G+G市场会慢慢往,回缩,相反G+F+F在成本上会占据一定优势,但是OGS 凭借灵活性和成本原因更受欢迎。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 48小时榜
  • 双周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