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和OLED显示器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可以作为显示设备,还可以作为用户界面使用,其应用范围扩大到了汽车车身及桌面等物体。
FPD现在正进行两项创新。一是改变显像原理和构造以使显示器更方便的技术革新。二是除显像功能外,还导入影像输入和操作功能的技术革新。
通过这些技术革新,除AV设备和IT设备外,还能在汽车车身及桌面等很多“平面”上使用具有触摸输入功能的新显示器。在不久的将来,还能利用这种新用户界面催生新的交流方式。
从计算器到电脑、手机、电视机
FPD的核心——液晶显示器的全球首款应用产品问世是在约40年前的1973年5月。当时,日本的夏普推出了使用液晶显示器作为显示元件的小型计算器。出现转机是在15年后的1988年。当时,夏普发布了14英寸电视机使用的TFT液晶显示器。由此证实液晶可以增大尺寸,从此日本电器企业纷纷启动了大规模投资。1990年代初,TFT液晶工厂在日本相继启动,液晶显示器成为一大产业。
后来,液晶显示器被笔记本电脑、电脑显示器、手机及电视机所采用,得到了迅速普及。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产业规模超过了10万亿日元。
在这次液晶显示器的普及进程中,有一个因素很重要。那就是通过改变设备的形状,催生了新的使用方式,使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使交流变得更加顺畅。
随着液晶显示器的问世,电脑由厚重的台式机变成了轻薄的笔记本电脑。可以随身携带了。在出差、旅行的时候,也可以跟在公司和家里一样使用电脑。随着电脑显示器由显像管(CRT )变成液晶显示器,实现了大屏幕、高精细显示,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多台显示器的多显示器也在液晶显示器出现以后才得以普及。
电话机也跟电脑一样,可以随身携带。另外,通过使用可显示很多信息的液晶显示器,可以发电子邮件和SMS(短信息)。
通过使用液晶显示器,电视机可以在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上显示高精细、富有张力的影像。如果使用既大又重的显像管(CRT),这些是很难实现的。
现在,FPD产业处于拐点。在发达国家,FPD电视已遍及各个角落。但随着面板单价迅速下滑,FPD的市场增长已经见顶。
改变显像的原理和构造
但最近FPD产业正在开展有可能推动其再次增长的新创新。
那就是开篇提到的两项技术革新。即:(1)改变显像原理和构造以使显示器更方便使用的技术、(2)除显像功能外,还导入影像输入和操作功能的技术。
(1)改变显像原理和构造以使显示器更方便使用技术,比如:OLED显示器、透明显示器及柔性显示器等技术。
OLED从根本上改变了液晶显示器的显像原理——通过液晶快门调整背照灯光透过量以控制灰阶。OLED显示器通过调整采用OLED材料的发光体光量来控制灰阶。另外,如果采用RGB三色发光体的话,还不需要彩色滤光片。显示器的构造变得简单,因此从原理上来讲,功率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并且,OLED跟液晶不同,属于完全的固体元件,因此还容易贴到曲面上,也容易弯曲。另外,OLED显示器跟液晶显示器不同,不漏光,因此对比度显著提高,能够实现有纵深感的影像显示。响应也快,还擅长播放视频。解决了液晶显示器的视角问题(图3)。
透明显示器是可透视后面的显示器。通过在所有构成部件上采用透明材料及调整液晶的背照灯配置而实现。利用可透视后面这一特点,可以开拓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应用和市场。
正如液晶显示器问世使电脑和电视机变得轻薄一样,柔性显示器也将催生全新形状的设备。
还将导入影像的输入和操作功能
(2)除显影功能外,还导入影像输入和操作功能的技术有In-cell型、On-cell型、玻璃盖板一体型等新触摸面板技术。就是在显示器内部内置触摸输入功能的技术。
由于可以削减显示器和触摸面板的整体厚度并减少部件个数,因此作为智能手机实现薄型轻量化的关键而备受关注。
尤其对In-cell技术而言,2012年是可称得上“元年”的关键一年。这一年1月份,索尼移动显示器开始量产内置触摸传感器的液晶面板“Pixel Eyes”。现在,由包括该公司在内的三家日本中小型液晶面板企业合并成立的“日本显示器公司”将其定位为优势技术之一。台湾友达光电(AUO)也打算量产In-cell型的内置触摸传感器的液晶面板。
2012年9月美国苹果上市的智能手机“iPhone 5”配备了In-cell型的新触摸面板技术。通过在iPhone 5上配备In-cell技术证实可以大量量产In-cell面板。
该技术意味着显示器不仅可以显影,还可以配备触摸输入功能。将来随着柔性显示器等技术进步,不仅电脑和电视机,身边的桌面以及墙面等很多“平面”都可以配备显示器。
这还意味着利用In-cell技术可以“在桌面及墙面等平面上配备触摸面板”。所有的“平面”都将具有输入输出信息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