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为苹果公司供货的明星企业GTAdvancedTechnologies(GTAT)申请了破产保护。当天,GTAT的股价从前一交易日的11.05美元狂泻至0.8美元,跌幅达到92.76%,市值一日蒸发14亿美元。
而GTAT的破产,也让GTAT在中国的许多设备合同丑闻再次被揭开。多位蓝宝石行业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GTAT此前在中国的很多订单存在严重问题,其承诺的技术指标没有一个可以达到合同的标准,为此,一大批中国企业受到了十几亿的经济损失。
然而,所有中国企业都对此选择保持缄默。
GTAT申请破产保护
GTAT股价的飙升始于其与苹果公司的签约。2013年,苹果公司称其将投资7亿美元打造全球最大的人造蓝宝石工厂,合作方就是GTAT公司。合同时间从2015年开始,为期5年,合同内容显示:GTAT不能将供应给苹果的屏幕供应给其他企业;如果GTAT达不到苹果的质量和产能要求,将得不到全部的款项。而且合同中还提到,苹果并没有义务一定要向GTAT购买屏幕。
公开资料显示,GTAT主业为提供高级材料与晶体生长设备,包括多晶硅、光伏、电力电子、太阳能组件金属化、蓝宝石生产解决方案以及热处理系统。
然而,今年9月,苹果公司发布其iPhone6手机时,并没有配备蓝宝石屏,而是仍然使用玻璃屏。苹果只宣布其即将发布的三款智能手表中将有两款配备蓝宝石屏。据知情人士称,苹果之所以决定不采用蓝宝石屏作为手机屏,是因此前测试表明人造蓝宝石易碎,当手机从不同高度和角度掉下时,屏幕会碎裂。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苹果未向GTAT支付1.39亿美元,这给了原本就陷入财务困境的GTAT致命一击。这笔1.39亿美元的款项,本应是苹果分四次向GTAT支付的总计5.78亿美元款项的最后一笔。GTAT在8月时曾称,预计将在10月末收到最后一笔款项,前提是其亚利桑那州梅萨工厂能达到某些经营目标。
GTAT的文件显示,截至9月29日,公司拥有现金约8500万美元,公司正在寻求破产保护融资。公司预计,法院将批准其在重组过程中照常经营业务。
在提交给美国新罕布希尔州破产法院的申请书中,GTAT及其子公司呈报15亿美元资产及总计约13亿美元负债。其文件显示,苹果公司是GTAT的上百名债权人之一。
中国企业受骗
事实上,有多位在国内从事蓝宝石产业的业内人士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GTAT在中国扮演了一个贩卖设备的“欺骗者”的角色,其在中国以高价出售了一大批蓝宝石生产设备,但这些设备几乎全部不能达到其承诺的效果。
“目前进入蓝宝石晶体生长行业的中国大陆新兴企业,大部分是抱着短期赚快钱的浮躁心理。这些企业由于没有自己的人才、技术和设备,所以希望通过引进国外的自动化设备,快速生产,导致了GTAT的成功。”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他向记者列举了曾经购买过GTAT蓝宝石设备的企业名单,包括江苏吉星、广东赛翡、海宁上城科技、贵州皓天和江苏林洋等。
2011年4月底,贵阳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贵阳工投”)与GTAT在贵阳签署蓝宝石生产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贵阳工投全资子公司贵州皓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188亿美金采购GT蓝宝石生产设备360台,并将用两年形成一期年产3000万片蓝宝石衬底材料项目,届时年销售将达约40亿元人民币。
根据资料显示,贵州皓天与美国的GTAT合作,不是一般的设备采购而已,而是引进、消化和吸收,GTAT除了为其提供设备外还对其进行技术、市场方面的支持。
但上述业内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贵州皓天最先是和国内企业一起研发蓝宝石材料项目,首期投资大约在3~4个亿,内容为提供蓝宝石的2、4、6英寸解决方案。随后,GTAT介入了该项目,贵州皓天于是把投资金额从3亿多暴增到了20多个亿,并且购买数量惊人,达到360台,相当于买下了GTAT整整一年的产能。而贵州皓天的原意,“是阻止其他竞争厂商介入该行业”。
随后,贵州皓天把全部订单总价的20%(相当于6个多亿人民币)都付给了GTAT,但只拿到了对方的20多台设备。
“目前,GTAT一共交付给贵州皓天的设备是150台左右,每年的销售额为3000万-4000万元,这和当初的目标差距太大。”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还表示,目前贵州皓天的生产成本,以2英寸产品为例,大约可以做到8-9美金/片,但是目前的售价只有3美金/片,销售额甚至不能覆盖折旧。
“究其原因,是GTAT在销售炉子时所提供的数据,都是实验室数据,其完全没有大规模量产的经验,而很多中国企业都是迷信美国大厂家,所以受骗上当。”上述人士向记者补充表示。
沉默背后
这种情况并不是贵州皓天一家独有,而是非常普遍。与贵州皓天合作后,GTAT在蓝宝石设备领域宣布扩产,又向广东赛翡出售800台设备;海宁上城科技有限公司也在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投资5亿元人民币,引进GTAT新一代蓝宝石生长系统,建成年产600万片的蓝宝石衬底生产线。这些项目建成后,也都没有达到GTAT所承诺的成本和产量的要求。
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际上国内很多投资LED蓝宝石衬底产业的项目都很浮夸,远没有达到其当初计划的量,大多数项目的设备开工率不到1/3。并且,目前很多LED蓝宝石企业是在做探索性试验,虽然对外号称单笔合同在百台以上,但一般首期引进数量多在5-30台之间。
GTAT不仅向中国大陆的企业销售设备,也同样向海峡对岸的台湾客户销售。台湾企业鑫晶钻也是GTAT的客户之一,其在发现GTAT设备未能达到合同要求时,将GTAT告上法庭,最后GTAT败诉,需要返还鑫晶钻2400万美元的设备金额。
但是与台湾的企业不同,大陆企业在发现问题后大部分却选择了缄默。
上述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报道记者透露,之所以大陆企业无一选择将GTAT告上法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或许在于,项目投资时很多都动用了政府的资金,一旦披露具体细节,政府的投资或会打水漂,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保持沉默”。
此外,GTAT在和中国厂商签订合同时,是通过其设立在香港的一家公司,而不是GTAT母公司。这意味着如果有中国企业状告该香港公司,其可以选择破产,却对其母公司没有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