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华卖厂求现 触控市场寡占结构瓦解

触控面板厂胜华遭平面媒体踢爆,今年前9月因财务状况吃紧,银行团抽银根高达百亿元新台币,尽管胜华强调营运一切正常,不过该公司监察人晟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立

胜华拟卖厂求现

触控面板厂胜华遭平面媒体踢爆,今年前9月因财务状况吃紧,银行团抽银根高达百亿元新台币,尽管胜华强调营运一切正常,不过该公司监察人晟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立,昨(24)日辞任,加上胜华去年年底开始委托投资银行牵线,希望卖厂求现,都使这家老牌LCD大厂前景蒙尘。

胜华董事长黄显雄昨(24)日证实,胜华评估出售厂房,公司会评估各厂的产线与功能,决定让售那些厂,至于台湾的台中厂不会收掉,但会启动精实计划。

胜华在大陆、台湾、越南均设有工厂,为了解决资金燃眉之急,胜华从去年底开始委托投资银行出售厂房,希望卖厂筹现,触控面板同业也证实接获投资银行电话,不过胜华的产能庞大,加上产能以4吋为主,不符合智能型手机走向大尺寸的趋势,因此出售厂房引进资金可说是缓不济急。

翻开胜华的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看来颇为严峻,该公司已经连续亏损9季,至第1季底为止,累亏金额飙破百亿元新台币,达102.11亿元新台币,后因会计处理,第2季底降至30.59亿元新台币;虽然现金与约当现金部位仍有54.44亿元新台币,短期投资有6.67亿元新台币,但是短期借款高达190.55亿元新台币,一年内到期之长期负债为98.41亿元新台币,合计长短期负债288.96亿元新台币,超过胜华股本204.78亿元新台币。

以胜华的负债金额换算,负债比率约60%,还远不及F-TPK,但是景气不如预期中好,加上大陆触控面板厂欧菲光来势汹汹,不只胜华难以招架,就连F-TPK都显吃力,胜华无法透过改善营运带入现金流,营运周转金捉襟见肘,成为财务吃紧的导火线。

胜华表示,今年前8月已经偿还长短期借款达51.52亿元新台币,9月到期之银行联贷也获得展延,公司将持续与供货商协调付款时间,并进行资产活化、增加融资机会。

除财务吃紧之外,胜华昨日也公告监察人以个人因素辞任,使胜华严峻的状况更添想象空间。

胜华兼具小米、苹果概念,年初还信誓旦旦强调小米相关营收冲刺400亿元新台币,下半年进入智能型手机上市旺季,却传出财务吃紧,昨日胜华股价巨量长黑,以跌停板价位8.15元新台币作收,股价创2009年来新低纪录,跌停委卖单量达1.62万张。

触控市场寡占结构瓦解胜华传出产能调整消息

触控市场寡占结构瓦解,供应链灾情持续扩大,触控竞局僧多粥少,胜华传出产能调整消息。

胜华已连续亏损长达3年半的时间,2014年上半亏损幅度约30多亿元新台币,展望2014年仍持续面临财务挑战,副总级以上管理团队已减薪约3成,市场并传出中工厂、杨梅厂可能停线的消息。

胜华响应,目前产能缩编业务尚未确定,公司正就产能调整与部分业务调整进行研拟,希望在调整产能后,能对员工影响相对较小,然现阶段尚未拍板定案。

触控产业竞争格局供给端产能过多,台系面板大厂友达、群创分别推出针对触控NB市场的低价On-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解决方案,陆系触控面板大厂欧菲光则推出薄膜式金属网格(metalmesh)触控面板,在陆系触控面板厂、台系面板大厂等新进者纷纷加入战局后,推动触控NB面板寡占结构持续瓦解,触控面板市场已经从蓝海翻转成红海。

然而,触控NB市场大饼扩大的速度却没赶上竞争加剧的速度,使得触控产业竞局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2014年触控NB产品线需求仍未顺利打开,触控NB渗透率约14%上下,与2013年相比仅没有出现大幅提升,牵动触控面板价格持续向下崩跌。

回顾2013年,当时触控市场需求低迷已跌破相关产业链业者眼镜,并引发上游供应链连锁效应,加上传统淡季效应下,灾情持续扩大,供应链提早过冬,使得台系触控面板龙头大厂宸鸿转投资的达鸿新竹厂3.5代产线及4.5代产线停产避风头,转而将生产线集中到台中后里厂4.5代线。

事实上,达鸿受困于现阶段触控NB渗透率并不如产业链预期乐观,而触控市场上供给面又远大于需求面,为了节省相关的营运成本,进行资源整合及整并,达鸿因而停止现有新竹厂3.5代产线及4.5代产线所有运作,并将公司的生产制造集中至台中厂,藉由人力调整以期提升整体绩效,节省营业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回顾过去,触控供应链曾经走过供给吃紧的荣景,2013年上半单片式玻璃触控(OneGlassSolution;OGS)供给面赶不上需求面,近期由于触控NB终端需求清淡,连带触控面板由原本的供给不足逆转为供过于求,宸鸿为了因应触控NB市场剧烈变化,在福建平潭经济特区兴建5.5代产线延后量产,量产时间从原定的2013年10月大幅延后至2014年第3季。

此外,宸鸿在福建平潭经济特区兴建5.5代产线于2014年8月正式投产,每个月的产能规模以尺寸15吋来计算,可生产约100万片NB触控面板,宸鸿为因应PC品牌客户积极下杀成本诉求,加上力图填满5.5代线产能,已启动价格大战卡位。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 48小时榜
  • 双周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