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包揽电容触摸屏产能
如果不算上苹果和三星的INCELL和ONCELL,市面上所有能见到的电容屏,百分之九十都是MADE IN CHINA。根据旭日显示与触摸统计,大陆目前已经投产的玻璃镀膜黄光线近二十多条,每天可生产4.5吋玻璃结构电容触摸屏5KK以上,年产能达15亿片。加上大大小小的FILM膜结构丝印生产线近百条,每天可生产4.5吋FILM膜结电容屏6KK以上,年产能达18亿片。这还不包括正在大兴土木的京东方、莱宝、南玻、超声、长信、欧菲光等等在建的产线。
产业生产基地内迁
电容触摸屏这几年借鉴显示器行业和玻璃加工行业的通用技术,加工工艺和检测标准越来越标准化,使得组织电容触摸屏生产的技术和管理门槛越来越低,带来的效应是产业可移植性越来越高。整个产业群的生产基地从微创新最活跃的珠三角地区,大规模的往土地、人力、资源等成本更低廉的大陆内地辐射迁移。当然研发和贸易的总部,基本上还是留在了深圳。
电容触摸屏进入大制造阶段
现在可以说是电容触摸屏行业发展最好,也是最快的时代。手机应用中,智能机的比例上升到50%以上,而平板电脑几乎是标配电容触摸屏,加上向传统电脑上的辐射效果,以及在其它消费类电子产品上的普及,预计电容触摸屏的年总装机量在2014年将达到45亿片,电容触摸屏跟平板显示器行业一样,进入了大制造、大消费的阶段。
上市公司成主力,非中资企业撤离
这个时候,谁占有规模优势,成本优势,资源优势,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份额。那些在资金筹措上占据绝对有利条件的上市公司,无疑成了行业主力军。未来的几年,战火纷飞的电容触摸屏标准品市场,上市公司间的大规模商业大战,将会是触摸屏行业的主要看点。而非中资企业,在同样的国民待遇的条件下,失去原来的技术和商业优势后,在行业中不在具备明显的竞争力,纷纷撤离电容触摸屏的制造环节。
李星建议小企业兼并重组形成竞争力
大陆电容触摸屏芯片IC技术的突破,让电容触摸屏的生产越来越标准化。有关电容触摸屏的研究开发注意力,也集中到了上游的材料开发和下游的应用技术突破上。电容触摸屏制造业离高科技的概念范畴越来越远,整个行业也进入到了依靠规模出效益阶段。电容触摸屏的生产制造商的后续发展障碍或者说是机会,从原来的突破技术瓶颈,变成了现在的提升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上面。
而那些没能在投资规模上占有优势,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上也没有独到之处的小型电容触摸屏企业,市场空间在那些规模大厂的挤压下,李星建议你们最好避开电容触摸屏标准品市场,转向专业的精品定制领域;或者通过兼并重组形成有竞争力的企业。否则的话,在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的情况下,将会面临转型困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