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锦以河蟹、大米和红海滩闻名全国。今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与很多迁居于粤港澳大湾区或者长三角的高新企业不同,十年前,中蓝电子便落址于此,成为这片肥沃黑土地上低调务实的耕耘者。
偏安一隅,但从不孤独,因为怀揣着中国VCM马达崛起之梦想。
四张桌子,七个人起步,却有着“欲与天空试比高”的鸿鹄之志。从第一天开始,中蓝就立志成为中国VCM的马达之王,要让中国手机核心器件实现国产替代。
远离喧嚣的中蓝,一直坚持创新为本,砥砺前行,从盘锦辐射到了全国。在生存、发展、升级、蜕变的这十年中,每一年都书写着自己的精彩故事,并从中国VCM马达耕耘者成为了领跑者。
随着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崛起,技术更新迭代空前加快,国产替代已是必然。而今中蓝电子进入了全球VCM马达最具竞争力企业前5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根据旭日大数据统计,今年4月份中蓝电子摄像头马达出货量为23KK,排名也攀升至全球第三。
永远抱着一颗对产业的敬畏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最高点,而今的中蓝已盘踞成龙。
“过去十年只是未来的起点,我们还需要不断向前奔跑。”
中蓝电子董事长王迪说。
01 这个叫王迪的掌舵人
1983年出生的王迪,地道的东北汉子,热血耿直。
现在还不到40岁,属于典型的80后创业者。更要命的是,由于常留着学生头,身材保养得又很NICE,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显得更年轻。
但是,这确实是一位已经在摄像头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
中蓝电子董事长王迪
从创业一开始,王迪就显露出了不同常人的果敢。
当初选址,珠三角和长三角都是经济活跃带,来自内外的质疑声都有,但王迪却选择了坚持到底:“工厂必须建在盘锦,这一点毋庸置疑。”
也许是感恩故土,也许是重建使命。
2011年初秋,中蓝电子成立,邀请业界技术权威人士加盟,进行高端摄像头马达的研发。
这个只有四张桌子、七个人的小公司,目标简单清晰:做全球VCM马达制造商。
当初,全球VCM马达市场,ALPS、Mitsumi、TDK、SEMCO等日韩厂商技术高度垄断,产品占据全球市场80%以上的份额。王迪说,“中国是手机消费大国,使用的却是‘洋马达’。我们需要市场,更需要骨气。”
作为手机中唯一运动的部件,VCM马达通常由外壳、垫片、弹片、磁石、线圈、载体等组成,并安置于手机之中,随着手机越来越薄,其精细程度可见一斑。
要生产出此类以“μ”为基本单位的产品,不仅要有骨气,还要有硬实力。
面对创业之初种种困难,历经精心细琢打磨,同年12月,第一款国产马达ZET-8532试制成功,打破了国外马达的技术封锁。
彼时,随着华为、小米等终端品牌的崛起,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以70%的年增长率增长,加上海外友商的战略性失误,中蓝一开始就迎来了自己成长的黄金期。
中蓝电子新旧厂区对比,规模化现代化明显
“2011年中蓝就最早导入了行业自动化生产线。但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给三线手机厂商供货。”中蓝马达事业部高层对当初记忆犹新,“随着大批量订单的导入,产能供给不足。”
王迪也很着急。当时他亲自率领团队南下,考察先进的精密制造设备;一家家的去拜访各智能品牌手机厂商,商谈产品规格与技术适配。
完成对上下游产业链的一线走访调研后,王迪大胆拍板“将现有产能扩充两倍。”
这一次赢在了起跑线。中蓝不仅完成了扩产增效,更重要的是,从此进入一线供应链梯队,与华为、小米、VIVO、OPPO等各大手机品牌建立和保持了长久的合作关系。
出鞘利剑,一往无前。
据中蓝电子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党宏涛介绍,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不断创新,从2019年开始,公司的OIS防抖马达、潜望式马达持续给国内客户完成量产交付。
“下一轮的竞争态势,在于技术升级实力的比拼。”他说,中蓝电子一直在持续加大高端马达领域的投入研发,产品,产线,产能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MEMS技术,Piezo技术,SMA技术,潜望式技术,SensorShift技术等前沿领域已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
02 “马达+镜头”双驱动
今年6月28日,光学行业一条焦点新闻格外吸睛。
中蓝电子与日本康达智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康达智”)正式签署《股权及资产转让协议》,就中蓝电子并购康达智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一案达成一致意见,康达智母公司夏普随即通过官方网站正式公布此消息。
康达智成立于1979年,是业内知名光学镜头企业,拥有丰富的高质量镜头专利,与台湾大立光、玉晶光电并列为iphone镜头三大供应商,旗下连云港工厂是iphone全球200大供应链厂商之一。
专业人士分析指出,此举有利于提升中蓝电子技术创新能力,有效弥补我国光学产业后发短板,解决镜头专利“卡脖子”问题,保障建立安全稳定的手机摄像头产业供应链。
新老生产线对比,自动化加成
这样的并购案,对中国光学行业来说是惊喜,但于中蓝电子而言并不意外。
因为从一开始,王迪就没想过死守马达阵地的安全路线。
2015年,他作出新的重要战略布局:投资10亿元,增设镜头事业部,正式开启中蓝电子的马达与镜头双轮驱动时代。
先投钱,镜头事业部成立之前,先以1亿美元购入高端生产设备;再找人,2016年中蓝电子聘请了韩国光学镜头产业知名专家金兑映,国际顶尖的镜头技术先锋。
“高端设备+先进技术”,保证了中蓝镜头业务的平稳落地。
此后,金兑映带领研发技术人员突破了前置小头镜头技术、超短机构的手机镜头结构和高像素手机镜头消除杂散光结构等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大光圈千万像素的手机镜头,打破了国外对此项技术的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王迪说,中蓝光学镜头产品将持续发挥全球最小头前置高像素镜头的技术优势,并形成高清主摄镜头、光学变焦镜头以及超广角镜头等多功能全系列覆盖。
2020年上半年,盘锦高新区为中蓝电子投资兴建中蓝光学电子产业基地,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将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届时,一期将形成5亿颗马达+5亿颗镜头的生产规模,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解决就业5000人。基地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至少解决8000人就业,并成为东北最大的智慧化光学电子产业基地。
03 十年中蓝十件事
旭日大数据王欢分析认为,今年国产VCM马达市场占有率有望高达62%,首超海外。
据旭日大数据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18年的VCM马达市场,国外厂商占据的市场份额高达72%,国产厂商占比28%;2019年比例为四六开:国外厂商占据的市场份额为60%,国产厂商占比40%;到2020年,海外马达出货量约占全球总出货量的51%;而国内的马达厂出货占比已高达49%。
而且另一利好是,从2017年开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疲软,但在今年5G推动下逐步回到正常轨道。根据预测,202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在14亿部左右,而且吉利已经跨界入圈;中兴、魅族、酷派等老牌卷土重来。
市场在变,行业在变,将来的客户或者对手可能也会变,对于中蓝来说,唯一不变的是创新。
经过创新发展,中蓝已经研发出国内首条自动化专业生产线,对焦马达产品从200万像素小型化微距产品到1.08亿像素超广角高像素产品全系列覆盖,且涵盖开环马达、中置马达、闭环马达、防抖马达、潜望马达、云台马达等多种产品类型,产品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截止目前,中蓝早已走出东北开花全国,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台北、日本东京、韩国水原等地建立了分公司及研发中心。
如王迪所说,“为国产手机赋能,与产业伙伴共进,怎会孤独?”
此外,在企业现代管理模式创新上,中蓝也走在前列。
2017年,王迪着手按照上市公司经营模式进行系统改造、全面升级,通过走市场化道路倒逼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目前,中蓝电子引进投资机构和上市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已获得华为、荣耀、海尔、海通、舜宇等12家投资机构的A轮融资,实现融资总额9.6亿元。
十年前,朴实简单的中蓝人
十年来,每一个进步的阶梯都够坚实,每一年成长的故事都值得记录。
2011年12月,第一款国产马达ZET-8532试制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2012年,500万、800万、1300万、1600万、2100万像素等智能马达问世,形成“中蓝系”,多项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产品替代进口。
2013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条智能马达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填补了国内空白,产能提升3至5倍。
2014年,建立北京、上海、台湾、深圳、苏州研发中心,成立上海、深圳、台湾销售分公司。
2015年,自主研发的马达机器人生产线投入使用,马达年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达7%,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大摄像头部件生产企业。
2016年,移动终端设备高像素镜头技术研发突飞猛进,冲上2100万像素世界顶峰,一举打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同期建立中蓝产业园。
2017年,马达业务国内排名第一,中蓝电子产业园全部入驻完成,实现产业链资源配套。
2018年,马达年产能突破2亿颗,镜头年产能突破1亿颗,成功研发全球最小前置2000万像素镜头,成立组件事业部,扩展组件业务。
2019年,荣获辽宁省省长质量奖,成功研发1.08亿像素马达、潜望式对焦马达、OIS防抖马达、SensorAF马达并实现全面量产。
2020年,中蓝光学电子产业基地开始建设,基地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至少解决8000人就业,并成为东北最大的智慧化光学电子产业基地。
2021年,马达年产能突破4.5亿颗,镜头年产能突破3.5亿颗;6月29日,中蓝电子与日本康达智正式签署《股权及资产转让协议》,希望通过收购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带宽,实现马达镜头一体化协同发展,对保障和提升中国手机镜头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具有深远意义。同期,中蓝光学电子产业基地计划在年底投产。
此外,在国内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中蓝电子还将与海尔卡奥斯强强联合,围绕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平台化设计等领域探索智能制造发展的新模式和新业态。
在王迪看来,创新需要一种健康、理性的精神,不是高傲地创造或是改造市场,而是要千方百计地满足市场。
整装待发,中蓝未来十年的新征程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