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苹果再也没啥理由和本钱取笑华为“浴霸”设计,当花粉/果粉站在街上看到那些突兀且诡异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背面宣传图的时候,脑海中有没有浮现那句“风水轮流转”的格言呢?
其实,19年还有很多手机摄像头的总结内容需要和各位新浪众测读者分享,事不宜迟,一一奉上。
多摄像头方案本质仍是“遮羞布”
前几年,双摄刚刚流行的时候,笔者已经提出多摄像头设计和全面屏这些所谓引领潮流的卖点,其实都是这段时期手机业界创新乏力的“遮羞布”而已。
不幸地,这种恶化趋势有加剧的迹象,很多昔日在业界推出拍照神器的手机厂商陆续推出双摄、三摄、四摄乃至五摄机型,有时候后置摄像头空间已经摆不下,连前置摄像头也受牵连。
那些年,首先追求拍出那种自然景深虚化效果,通过先拍照后对焦玩法为摄影发烧友提供“后悔药”,从而引入了“景深摄像头”。
接着希望通过增加一颗“黑白镜头”让成像画质获得更加明亮和细腻表现,尤其是弱光环境下,进光量提升了、噪点降低了,间接让涂抹算法省心。
后来厂商们又觉得人像镜头和光学变焦很重要,所以“长焦镜头”应运而生。
再后来,一直被忽略的“超广角镜头”终于不仅只有LG和华硕支持,其它厂商也纷纷在多摄像头方案中为其留一席位。
就这样,业界开始养成一种习惯,可以用一颗摄像头解决的问题,拆成两颗,或者三、四、五颗摄像头,连动动脑子如何优化其外观设计从而让其没那么丑的时间也没有吗?连静下心来想想啥时候可以把n颗摄像头功能合在一起的时间也懒得花吗?
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显然,投资者选择了前者。
脑补一个画面,若干年后,智能手机发展到6、7块屏幕、几十颗摄像头、十几块电池的时候,那外观,不敢想像。
一大堆乱七八糟“多摄”方案
19年,一小部分机型试图标新立异,在前几年那些主流多摄方案上引入一些新元素,然而,大伙不妨仔细听听这些所谓“新设计”究竟有多少是真创新,又有多少是真忽悠。
【超广角+广角+黑白人像+复古人像】?感觉把黑白滤镜和复古滤镜硬生生地拆成两颗摄像头,单独实现类似功能,小题大做。
【超广角/微距+广角+长焦+景深】?其实就是丰富某颗摄像头的功能,让其既实现超广角又兼顾微距拍摄。
【超广角+广角+长焦+微距/夜视】?类似地,也是其中某一颗镜头兼顾实现两种场景功能,还有ToF对焦模块辅助对焦。
【超广角+广角+黑白风格+人像风格】?总感觉是前两年部分多摄方案的杂交产物。
【超广角+广角+长焦1/人像+长焦2+微距】?为啥要硬生生再追加一颗长焦摄像头,真的就不能合并吗?
既然可以一颗摄像头应对两种场景,为啥不思考一下啥时候能应对所有场景?就算这不是短期目标,也是未来蓝图的一部分吧?
可以理解某个过渡阶段需要将不同功能分别用不同硬件进行实施,但是正所谓分久必合,当技术成熟到某个阶段的时候,是不是也需要考虑把n颗摄像头融合到一颗?
另一方面,上述这些为了营造非传统的多摄方案的做法感觉就是当年“为了双摄而双摄”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误打误撞满足了心愿
纵然多摄像头设计这几年带给了手机业界很多不思进取的借口,然而,误打误撞的同时也勉强算是满足了笔者某个心愿——让光学变焦技术回归大众视野。
当年三星Galaxy S4 Zoom和三星Galaxy K Zoom那10倍光学变焦技术的确很牛,一颗摄像头已经覆盖多种焦段的拍摄任务,不过由于当时技术不成熟,所以画质劣化现象很严重,尤其是随着变焦倍数增大,部分细节损失加剧。
可以容忍因为上述原因,所以厂商们暂时放下从正面攻克10倍光学变焦在手机部署这个大难题,曲线救国想到了采用多摄像头实现不同焦段拍摄任务,让混合变焦的出现,以及真光学变焦、数码变焦技术的进步这几年或多或少弥补了遗憾。
可惜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即使如今号称可以实现10倍混合光学变焦、30倍/50倍数码变焦的拍照神器,那变焦效果相比当年10倍光学变焦表现仍有一段距离,路漫漫其修远兮。
飙像素时代又回来了
19年,业界最担心发生的事情终于爆发了,没错,主摄像头又开始陷入盲目飙高像素值的时代。
自18年出现4000/4800万像素CMOS搭载在智能手机现象之后,手机厂商感觉着了魔一样,纷纷追捧超高像素解决方案,同时,索尼和三星毫不吝啬对外出售自家那些4800/6400万像素、1亿像素CMOS,进一步助长飙像素时代回归。
精明消费者不难发现,这里面有不少猫腻。
第一,即使都是4800万像素CMOS,三星和索尼产的成像表现/品质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这从n年前800/1300/1600万像素时代开始就已经有这种区别。
第二,即使都是那颗CMOS,千元机和旗舰机采用的版本也有阉割和完整版区分,加上低成本/入门手机的软件算法调校、其它摄像头硬件配置等区别,最终成像效果和画质也会截然不同。
第三,所谓超高像素传感器,究竟提升了多少解析力,边缘解析力和中心解析力是否都稳步提升到合理的幅度,那些相比普通主流CMOS多出来的像素值是否都利用上?(无论是直接作用于白天样张,还是采用4 in 1技术提高夜间解析力。)
纵然iPhone 11系列很多细节看不顺眼,但是没有效仿Android阵营乱飙像素的做法仍然可取。
CMOS卖点基本集中在“多合一”技术上
也正因为飙像素现象回归,所以那些类似诺基亚当年那种PureView算法的功能成为了不少索尼/三星CMOS的所谓卖点,注意,卖点不等于亮点。
无论是索尼还是三星像素聚合方案,本质都是类似将4个像素合成1个用,即6400万像素CMOS最终生成1600万像素样张,4800万像素CMOS最终输出1200万像素照片。
此外,这种技术除了在白天可以让样张解析力大幅提升,夜晚还可以让样张亮度提高、噪点减少,不过解析力提升效果相比白天并不明显。
除此以外,无论是手机厂商宣传海报,还是CMOS厂商技术文档,也没有特别大的亮点关于这几款超高像素CMOS。
更为不幸的是,19年除了上述这些超高像素CMOS以外,业界其余CMOS表现平平,或者即使品质不错也没有引起多大反响让消费者记住。
换个角度,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手机厂商都在追捧超高像素CMOS的话,还有哪个传感器研发团队会在普通像素之类CMOS上继续花心思深挖技术。
无可否认,4800/6400万像素以及1亿像素的CMOS也是索尼/三星花了不少研发精力弄出来的杰作,但是却让19年手机CMOS可选方案变得十分单调。
部分参数仍然无法下放到入门机
如今,OLED全面屏、可伸缩前置摄像头、后置AI四摄、录制4K视频、4800/6400万像素CMOS、屏幕指纹技术、骁龙855、麒麟980、UFS 2.x ROM、LPDDR4x RAM、F1.8超大光圈等参数轻松就可以下放到千元机乃至入门手机身上。
然而,对夜景表现和拍照体验立竿见影的光学防抖技术仍然未能成为低价位段手机的标配,究竟是成本问题还是技术难度?看官们心里有数,买家/卖家也心里有数,可惜了。
相比之下,不足1900元的OPPO K5和不足1500元的realme X2也实现了最高30W VOOC闪充4.0技术,大幅缩短消费者日常充电时间,低价位普及大功率快充技术速度明显比普及光学防抖要快得多。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那些不足千元的5G手机。
前置摄像头革命稳步进行
聊完后置摄像头,轮到前置啦。相比之下,19年前置摄像头解决方案感觉更值得聊,虽然不喜欢自拍。
自18年vivo NEX将一种全新的全面屏思路给了业界之后,19年,很多厂商纷纷致敬这种升降式前置摄像头的设计。
之前帮某位花粉推荐华为/荣耀手机的时候,她一直念念不忘荣耀9X系列的前面板设计,然而其它参数并不符合其需求,所以在双11想入手新机的她纠结了很久。
除此以外,19年,onePlus 7/7T Pro、realme X、OPPO K3/Reno2 Z、vivo X27系列/S1系列/NEX 3、华为畅享10 Plus、Redmi K20/K20 Pro均采用了升降式前置摄像头造型,而OPPO Reno/Reno 10倍变焦版/Reno2的前置摄像头则采用侧旋升降结构。
4 in 1技术也在前置摄像头CMOS遍地开花,以前1600万像素四合一效果可能还不够明显,19年,2500万像素realme X青春版、3200万像素realme X2前置摄像头实现该技术的效果相对显著。还记得OPPO N1当年极具前瞻性的分时复用前置/后置摄像头的设计吗?
这几年部分双屏手机、折叠手机也在玩类似概念,例如小米MIX Alpha、柔宇科技FlexPai柔派、nubia X/Z20、三星Galaxy A80,做好一套摄像头方案等于做好两套,节省机身内部寸金尺土的空间这个优势不容小觑。
软件算法/相机新功能、新玩法没啥划时代突破
至于19年用在前置/后置摄像头的那些软件算法,以及相机界面那些新功能/新玩法,感觉创新力度不大,例如4K延时摄影、7680帧超高速摄影、1920fps慢动作视频、8K视频录制、功能齐全内置视频编辑器、人像超级夜景、超级微距模式、AI智慧美颜。
其实既然厂商们那么吹捧多摄像头设计和AI拍照模式,为啥不把AI切换引入手机之中?无须消费者自行判断/手动选择啥时候调用广角、超广角还是长焦镜头,当手机取景角度选好之后,系统会自动切换到最佳视角的镜头并提示用户按下快门。
总结
醉生梦死OR误入歧途,感觉都是贬义词,难道智能手机影像系统未来就真的那么灰?也不完全是。关键取决于醉生梦死的厂商居多,还是误入歧途的厂商居多。
简单来说,醉生梦死是有意识放弃一条正确的路,主观上偏向自甘堕落。而误入歧途是暂时因为客观环境或者其它因素误导,从而选择错了一条不适合的路来走。
永远也无法叫醒装睡的人,因为他们沉浸在短暂的快乐之中。
身边越来越多伙伴觉得如今换智能手机的理由越来越少,很多厂商的新品急功近利、放弃创新和科研投入,n年过去了,绝大部分厂商还在不停围绕摄像头个数以及全面屏的形态这些老掉牙的卖点做文章。
系统人性化探究和功能创新彻底崩塌(除了语音助手AI化还算有希望),续航优化来来去去就是增大电池容量和提高充电功率,性能提升无非就是例行更新换代CPU和GPU,再搭上UFS 3.0 ROM。
屏幕显示方面更可悲,那阵子流行OLED K.O.LCD,整个业界一窝蜂倾斜,过一阵子流行90Hz或者120Hz刷新率屏幕,又有一波厂商跟风效仿,曾经百家争鸣当下变成了等同学写好作业,第二天回学校复制粘贴。
像当年指纹识别、瞳孔识别、人脸识别、屏幕指纹技术、Hi-Fi 3.0、10倍光学变焦、可变光圈、悬浮/隔空操作、息屏/亮屏手势刚开始出现在智能手机那种激动人心、划时代里程碑式的moment,在2019年少了很多。
商务办公解决方案不够成熟,折叠屏手机成品和理想形态还有一定距离,模块化手机计划停摆了若干年,还有一大堆理由都是伙伴们在618、双11、双12等购物节提不起兴趣更换手机的原因,有些偏执狂朋友宁愿忍受老款机型种种落后,也不想花一笔钱买这几年出现那些“遮羞布”手机。
他们总是潇洒地回答,目前的手机所谓那些创新点基本都不是他们想要的,还不如等多几年,看看科技是否出现突破性革命跃进。
仅仅针对手机摄像头未来而言,手机厂商很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大幅投入研发经费挖掘新尝试,而不是每天都在想下一款机型应该塞多少颗不同功能摄像头进去,怎样才能够充分利用机身狭窄空间塞更多摄像头,明明可以用一颗摄像头解决的问题为啥要两颗、三颗乃至四颗摄像头解决?
花那么多心思提升手机内部空间利用率塞摄像头,不同想想如何把多颗摄像头功能糅合在一颗上面?有空盲目地提高手机CMOS像素值,不如想想通过其它方法提高手机解析力(尤其夜间)。
曾经有人在颁奖台说过,拿不到奖的原因只有两个,要么就是能力永远不足,要么就是能力暂时性不足,大部分人都属于后者,原因是还不够努力。
各位研发人员,是时候为了人类将来,好好把智能手机影像系统5年计划、10年计划重新plan一下,别搞到某品牌第XXXXXX代旗舰机的时候有XXXXXX那么多个摄像头,像素值以“亿”、“兆”、“京”做单位,笑死人,外观丑到爆同时成像表现,尤其是解析力烂到爆。
来源:新浪众测
作者:Phone人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