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光储龙头宣布破产,三大要点深度对比中欧产业链

欧洲企业如果想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提升,仅靠下一代技术不太可能缩小差距。未来将有很多技术落后的光伏小厂逐渐消失在牌桌上,全球市场份额将加速集中于有技术领先优势的头部企业。
 

中国光储产业链的综合实力已经让欧洲望尘莫及。

 

继美国光伏巨头SunPower宣布破产之后,8月6日,德国知名光伏和储能系统供应商Bosswerk GmbH & Co. KG因资不抵债,正式向当地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

 

潮电智库认为,接连两起海外企业破产事件,表明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对欧美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重创,其已无力追加研发投入和设备投资。落后产能逐步出清,全球光伏产业链加速洗牌。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styl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alt="" />

 

2022年公布的REPowerEU计划承诺欧盟到2030年达到600GW的光伏并网目标,如此海量需求又将是中国企业继续领先布局全球光伏市场的有利时机。

 

欧洲目前也在寻求投资重建太阳能光伏制造业,某光伏公司德国销售经理对潮电智库分析道,中国在2023年占全球光伏模块产量的94%,虽然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光储供应链,但也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打压,和严重内卷化等挑战。但无论如何,中国太阳能光伏公司都占据了规模制造和新技术部署的主导地位。

 

规模效应打造成本竞争力
 

光储产业以重资产运行为主,投资密度高、技术门槛高、迭代速度快。换言之,如果规模不够大,将无法刺激必要的投资和促进同行竞争。

 

中企就是以大规模制造来快速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网络和设备提供商形成的生态系统,在全球太阳能光伏供应链中最具成本竞争力,还反过来促进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单价进一步降低。

 

欧洲高昂的电力价格增加其能源密集型上游企业的各项成本,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并且即使其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却也仍将因劳动力、材料、公用事业和资本成本较高而处于结构性劣势。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styl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alt="" />

 

如果没有大规模来应对中企,欧洲企业几乎难以取得成功。

 

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目前主要在欧洲布局模块或电池产线,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前往欧洲建立生产基地,但上游原材料都会尽可能从现有的中国渠道采购。

 

在多元化市场方面,中国光伏企业也在东南亚、中东和北非等地区顺利增加了销售量,以避免近年来不断增加的欧美地区潜在地缘政治风险。

 

供应链资源拉开盈利差距
 

在组件价格下行周期中,行业盈利表现进一步分化。先进产能占比高、成本渠道优势强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十多年前,中国制造光伏产品的原材料和设备都依赖进口。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现已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供应链完全自给自足。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太阳能电池等主要生产环节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尤其是硅片产量几乎占总量的95%,且价格低廉。相较于中国供应链的压倒性优势,欧洲目前年产能方面,组件约8GW、电池约1GW,硅片也仅为2GW,都不到全球产能的1%,总之就是完全满足不了其自身的海量需求。

 

欧洲已成为中国光伏产品的全球最大买家,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能满足欧洲的需求。

 

近两年有许多欧洲光伏企业受美国IRA政策补贴激励纷纷宣布赴美建厂,但由于今年美国大选变数较大,企业也随之改变态度表示暂时观望。

 

价格战促成超强技术支撑
 

都说中国光储企业之间卷价格现象很严重,但这十多年里确实卷出了超强的技术支撑,最终通过全球领先的综合技术继续降低产品成本。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styl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alt="" />

 

中企致力于大力推进技术迭代,例如以更高的电池效率和模块功率来相应地降低每瓦成本,价格和品质在欧洲广获肯定,Bosswerk的户储产品配备的就是宁德时代的高品质磷酸铁锂(LFP)电池。

 

欧洲企业如果想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提升,仅靠下一代技术不太可能缩小差距。未来将有很多技术落后的光伏小厂逐渐消失在牌桌上,全球市场份额将加速集中于有技术领先优势的头部企业。

 

相关专业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光伏全产业链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全球首位,有效专利总量超过7.4万件。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中国光伏企业正努力开发新技术,以巩固全球主导地位。电池转换效率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赛道”,隆基绿能在Intersolar Europe 2023宣布其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3.5%的转换效率。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 48小时榜
  • 双周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