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思去年净利24.5亿同比增长18%,创收、降本、增效战略跑赢大势

蓝思科技表示,主要经营指标及盈利水平持续改善,得益于公司管理层及时采取一系列创收、降本、增效措施。
 

全球消费电子龙头蓝思科技(300433.SZ)以年度营收和净利双增的亮眼表现,宣告王者归来,并呈现出长期向好趋势。

 

 

根据4月23日蓝思科技发布的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66.99亿元,同比增长3.16%;净利24.48亿元,同比增长18.25%。扣非归母净利润19.35亿元,同比增长56.60%,基本每股收益0.50元,较上年增长19.05%。

 

值得注意的是,蓝思科技去年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激增至10.64亿元,当季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10.1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八成。彼时已经基本确立了盈利拐点。在第四季度,蓝思科技进一步发力劲收151.22亿元,净利更是高达16.89亿元。

 

蓝思科技表示,主要经营指标及盈利水平持续改善,得益于公司管理层及时采取一系列创收、降本、增效措施。

 

常年跟踪蓝思科技的专业证券分析师杨生说,“在全球消费电子下行的大环境下,蓝思科技逆势增长,在于其基本盘足够健康稳定,且新业务显现出强劲动能。”

 

年报显示,蓝思科技2022年汽车电子业务营收35.84亿元,同比增长59.41%;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上升至7.67%

 

潮电智库认为,蓝思科技正在大力拓展的智能穿戴、汽车电子等新业务,是构建“人、车、家、元”四大领域35万亿大市场的重要内容,也是现在与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兴业务”。

 

从发展趋势分析,蓝思科技正在以玻璃盖板加工领域的成熟量产工艺控制技术作为有力背书,复制到各个结构件与功能件的横向产能扩张策略中,开始导向供应链纵深拓展,逐步成长为全方位平台型ODM龙头。

 

创收:消费电子和汽车业务双轮驱动

 

必须承认,蓝思科技作为手机产业链的头部企业,在判断市场发展趋势、成本管控能力以及顺势而为制定策略的水平都要远高于大部分同类型企业。

 

年报显示,蓝思精密(泰州)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增长,其中营业收入144.98亿元,净利润9.76亿元(以上为合并抵消后数据),与智能汽车一起形成了公司业绩增长的双引擎。

 

潮电智库获悉,今年3月舜宇、丘钛等光学供应链出货量环比明显增长,在于三星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陆续释放出订单,终结了自2022下半年以来,供应链砍单减产的下行局面。

 

 

有调研机构认为,手机厂商普遍加单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折叠屏产品渐成消费者新宠,市场整体销量有所回升;另一方面,三大运营商又准备开启新一轮的手机补贴。

 

智能穿戴赛道延续高景气发展态势。AR/VR专家普遍认为,如果苹果首款头显能在今年6月在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亮相,行业增长通道将会充分打开。蓝思科技表示,目前与市场几大头部客户均有合作,且已获得多个项目订单。

 

这对蓝思科技来说,意味着传统手机与智能穿戴创新等消费电子业务均有望得到积极提振。

 

在汽车业务板块,蓝思科技表示,中控屏、B柱、充电桩等主要产品销售持续增长,侧窗、挡风、天幕等大尺寸新型汽车玻璃等增量新产品也持续配合客户进行创新优化和验证,公司的汽车客户数量进一步增加至30家以上,为新能源汽车业务规模可持续性增长奠定了基础。

 

此外,公司为配合海外客户新需求,在墨西哥成立了子公司专门从事汽车电子零配件业务,可就近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生产制造与售后服务,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北美市场。

 

从客户结构来看,蓝思科技目前已与大部分头部车企均有合作。据蓝思科技披露,公司新开发的客户包括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零跑等造车新势力一线品牌,也有保时捷、宝马、奥迪、现代、大众、广汽、上汽等传统车企。

 

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今年1-3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131.3万辆,同比增长22.4%。4月1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将及早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接续优惠政策,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杨生表示,电子化、大屏化、多屏化、轻量化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智能驾驶更是未来十年长期的风口,蓝思科技在汽车赛道的表现可能会远超预期。

 

降本:优化精细管理,提升盈利能力

 

对于实体企业来说,精准有效的成本控制对其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

 

在一系列管控措施作用下,蓝思科技管理效益明显改善。数据显示,2022年其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27.05亿元、2.46亿元,同比减少31.83%、52.09%

 

蓝思科技表示,公司一直积极研发、制造、应用自动化设备,通过将生产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升级。

 

对消费电子产业链有着近20年研究经验的专家李星认为,此前影响蓝思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黄花湘潭园区新工厂和泰州园区等业务投入运营,涉及到设备摊销,并直接增加了企业成本,现在新园区的建设或将进入回报期。

 

 

根据此前规划,作为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重要承载地,黄花园区的车载及大尺寸项目预计已经完工。随着募投项目达产,届时将大幅提高公司承接订单能力,并将助力智能汽车业务更为顺畅的放量。

 

“湘潭园区起点很高,如果新业务导入顺利的话,已经装修好的新工厂可以投入并释放产能。”蓝思科技曾公开表示,湘潭园区2022年第一季度有比较好的增长,手机总产量已经突破1000万部,包括电子烟、自己团队ODM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多类产品均在此园区成功生产。

 

蓝思科技表示,今年泰州园区增加了多个项目和客户,产品品类进一步丰富,并且专门新成立了一个FA中心、研发中心,投入了刀具、夹具、治具和模具的工厂,以及自动化的投入,目前新老项目交付状况较好。

 

从战略布局分析,李星表示,蓝思科技通过多园区建立下游组装平台,改善交付周期,推动自身产值与利润增加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客户减轻日益增长且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压力,极大降低了其供应链成本支出。

 

增效:全方位ODM龙头多点开花

 

蓝思科技表示,公司在保持已有消费电子结构件(玻璃、金属、蓝宝石等)业务规模基础上,积极创新,加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快布局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头显等)、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整机组装等新领域,产品矩阵更加完善,多元化业务有望打开广阔市场空间。

 

“ODM未来必然是巨头的游戏,且更加精细化与规模化。”李星表示,包括蓝思科技在内的中国电子制造业头部企业,正在通过把在玻璃盖板加工领域的成熟量产工艺控制技术,复制到各个结构件与功能件的横向产能扩张策略中,导向供应链纵深拓展,向现代全方位多平台ODM升级

 

后疫情时代,以苹果、索尼、华为等科技巨头正在引领新一轮的消费电子革命,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汽车等终端产品在功能、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都会到达新高度。杨生认为,作为头部品牌供应商的蓝思科技在产品和产能双重优势的推动下,将持续受益细分领域景气高企。

 

 

今年适逢蓝思科技成立30周年。自2015年3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至今,公司在湖南、广东、江苏等省以及越南等国家拥有9大研发、生产基地,在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设有分(子) 公司、办事处,员工总数超十多万名。

 

报告期内,蓝思科技新申请专利 112 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专利授权2158 件。其中发明专利371 件,实用新型专利1646件,外观设计专利141件,已获得软件著作权92件,涵盖加工工艺、产品检测、设备开发、新型材料、工业互联网、生产数据化、智慧园区、企业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

 

从于深圳一隅的小企业到布局全球的现代化智能智造集团,蓝思科技正在从优秀走向卓越。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 48小时榜
  • 双周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