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禁地:苹果设计的口述历史 (4)

阅读前文: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苹果设计的口述历史 (1)他想控制跟产品有关的一切:苹果设计的口述历史 (2)体验正变得可

阅读前文: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苹果设计的口述历史 (1)

他想控制跟产品有关的一切:苹果设计的口述历史 (2)

体验正变得可感可知:苹果设计的口述历史 (3)

2004——神秘禁地

如果说有一事让苹果扬名,那便是无瑕的设计;若还有一事,那便是无瑕设计同在的保密传统。Max Chafkin 带领 Fast Company 的记者花费数月采访了其多款经典产品背后的50多人,全面挖掘了苹果看似稀松平常的“极简主义”背后的故事。

此文为缩略版,详尽版本,点此购买。

2003年4月发布的第3代iPod身形更纤细,而且重新设计了导航转轮。与此同时,乔布斯推出了iTunes Store。2003年苹果卖出了200万台iPod,这比其第一代产品2001年9月至2012全年销量的2倍还多。2004年iPod Mini发布时,销量更是上涨了5倍之多。最终,iPod业务作为一个部门从整个公司独立了出来,由Rubinstein负责管理。Ive则不再对Rubinstein负责,而是直接向乔布斯汇报工作,权力越来越聚拢在苹果精英工业设计师们手中。

SATZGER:工业设计室中的所有人都被看得紧紧的。乔布斯直言不讳,如果这儿没你什么事儿,就别待在这儿;此外,我们不能跟团队以外的任何人谈论有关新品设计的问题。

ERIK LAMMERDING(前苹果开发者公关部门高级经理,现为社交网络N3twork联合创始人): 我从没踏进保密室一步。又是一道道门,又是毛玻璃——不折不扣的神秘禁地。跟电视剧Get Smart(《糊涂侦探》)里的场景差不多。

BOB STEVENSON(前互联网游戏公司Ngmoco首席创意官,现为社交网络N3twork联合创始人):我们去过一回。你知道电影《2010:太空漫游》(上映于1984年,是《2001:太空漫游》的续篇)的结尾镜头么?那场面看来就像一群来自未来的的人凑在一起。

JEREMY KUEMPEL(iPad产品设计实习生):我有时恰在门口徘徊。记得Star Wars (《星球大战》)里那谁谁在Jabba the Hutt的宫殿门口晃悠时他怒目圆睁的表情么?当时大概就是这种场面。

SATZGER:设计工作室是个很棒的地方,约有10000到15000平方英尺。穿过一条10英尺长的不锈钢长廊,你来到一个混凝土地板和玻璃墙构造的大厅——金属天花板,混凝土擎柱,中间是一个鱼缸模样的玻璃区域。Jony的敞口式工作室也在这里。我记得Jony有一张从Marc Newson那儿定制的桌子,一把椅子,还有两个抽屉式立架。桌子上往往会摆着一套彩色铅笔、一个Tolomeo灯具、外加一台电脑,仅此而已。你看不到全家福或孩子的照片之类的物件——实际上,整个工作室里都找不见一张图。

RUBINSTEIN: 我的工作就是协调好项目各方需求,以保证工作有序进行。这就意味着我得扮演坏人的角色,乔布斯不想当这个坏人,只好我来了。

SATZGER:Jony 和乔布斯往往私下里讨论商业计划和产品之类的事。Jony常常报怨乔布斯把他的创意算在自己头上。但凡关乎他在公司里的定位,Jony很是有一套政治流程,他常跟我说:“但凡你见乔布斯,事先跟我通个气儿。”——以他一贯的英伦式温文尔雅。

RUBINSTEIN:很优雅:“Shaken, not stirred。”

SATZGER:但你若是触犯到了这位设计副总裁的权威——而你又不是一个设计师——那只好后果自负了。很多人离开苹果就是因为Jony的缘故。

RUBINSTEIN:关于其中一款PowerBook的天线的问题,Jony和我在波长选择上有一定分歧。最后我们妥协了,坦白说产品性能有所伤害,物理学的规律还是要遵守的。

Walter Isaacson在《乔布斯传》中提到,乔布斯和Ive曾威胁,Rubinstein要是不离开苹果,那他俩就离职。2006年,Rubinstein宣布退休(一年后成了Palm的CEO),之后Fadell负责管理iPod部门,正值iPod秘密研发迭代产品的阶段。

MATT ROGERS(前 iPod 固件工程师,现与Tony同为智能家居品牌Nest联合创始人):2005年启动这个特殊项目(iPhone)时,我们的团队规模很小:一个硬件工程师,一个天线工程师,还有一个项目经理。苹果很多人认为我们也许一年顶多能卖出100万台。

FADELL:我们从iPod Mini入手,试图将它升级为一款手机。我们考虑过采用棘轮设计——就如老式电话拨号盘一般。

ROGERS: 拨盘手机已经不合时宜了。

ANDY GRIGNON(前iPhone部门高级经理,现为Quake Labs创始人):苹果之前收购到一家生产多点触控键盘的公司FingerWorks。所以触屏的设计思路就是从这儿来的。

SATZGER: 多点触控的思路最初是一场平板电脑的头脑风暴的结果,我们一直试图把PC改造成更精瘦的平板。关于多点触控,Duncan Kerr(Ive团队的设计师)专门组织了一场长达好几个小时讨论。如果能在屏幕上像翻书那样翻页,通过手势控制页面缩放,你不觉得超赞么?我们把所有的想法都记录下来。几个星期后,我们都被Duncan 和他的团队交付的产品原型惊艳到了—— 都在爱不释手地缩放、旋转谷歌地图。

RUBINSTEIN:很酷,但还是有改进的空间。所以这项技术先用到了iPhone,而不是iPad上。

GRIGNON: 差不多这个时候,Scott Forstall(当时负责Mac软件开发)获悉了这个项目的消息。他满心希望做个手机版的Mac OS。

ROGERS: iPhone 几乎是在真空里开发出来的,软件和硬件团队之间甚至不说话。早期我的任务之一是为iPhone开发一款对应通话功能的软件。

GRIGNON: 我们把这个开发中的手机戏称为"skankphone "(正如脚踏多只船的女子)。Tony带头的硬件团队共有60人成员,只有我和另外三个人能看到用户交互界面。获得用户界面接触权限之前,每人须签署一份私密法律文件,且要获得乔布斯本人的首肯,接下来你得去Forstall那儿报到(他管理所有秘密知情人的名单)。他会叮嘱你:“不要告诉任何人,连你老婆都不能讲。”

ABIGAIL SARAH BRODY,用户界面设计师:我一直在为Pro Apps系列软件——Final Cut Pro、 Logic Pro、Aperture开发一门新的设计语言。貌似在2005年的一天,我被叫到了四楼,主管待的楼层。他们直接对我说:“开发一个支持多点触控的界面。”甚至没有人告诉我是给手机开发的。

SATZGER: 开发第一款iPhone时,我们主要围绕屏幕尺寸和和Home键用功。

BRODY:所有的设计只能依靠一个粗糙的手机原型和自己的尺寸感。我找了一些手指大小的图片,以此测试大拇指能控制的范围。为方便试验,我得做个菜单出来,接着我做了一个有圆角矩形按键的屏幕。

SATZGER: 每个模型我们都保留了截屏,我们知道的信息全在图上。除Jony外,大部分工业设计团队员工对手势控制如何实现、基本功能怎么用以及可视化语音邮件等新东西都一概不知。

NITIN GANATRA(前苹果iOS应用工程设计主管,现任Jawbone执行主管):团队的每个人都知道苹果正出一款Newton系统的触控设备——同时还深信它将成为整个行业的笑柄。Scott 对产品外观和体验要求很高。当开启一个应用时,它得马上跳出来。当你上下移动大拇指时,屏幕就得毫不延迟地滑动。

LOREN BRICHTER(前苹果图形设计工程师,下拉刷新手势的发明者,后来推出Twitter 应用 Tweetie):这UI太让人兴奋了:3D图像,60fps。前所未有的设计。

ROGERS:2007年1月份的Macworld大会上iPhone发布前,我坐在马桶上玩iPhone,不禁在想:“这是一场革命。”就在查邮件的一瞬间,我意识到这是不折不扣的新东西。

BRODY: 乔布斯为iPhone做demo时用了小丑鱼和绿海葵的壁纸。这是我之前设计的样张:黑底色、光色、大大的数字。后来,我在大厅里偶遇乔布斯,便问他:“您是不是凑巧用了那个样张?”他说不是。我在苹果最开心的一天就是iPhone发布的那天。即使整个演示工作我从未插手,即使我的贡献也许只占0.1%,但我仍然为创造整个新事物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HORACE DEDIU,前诺基亚分析师(现为独立分析师和Asymco创始人):iPhone发布的第二天,我去了诺基亚的自助餐厅,想听听他们的看法。“没什么特别的。”这是他们的回答。苹果在设计上的节制颇为大胆:没有复制粘贴、多任务功能,也没有app可用。然而苹果说,我们单纯地想做一款帅气的手机。人人都在智能上下功夫,而苹果只是想让用户爱上自己。

iPhone是苹果最成功的产品,它贡献该公司一半的收入。接下来几年,Ive的设计团队会对iPhone进行更新迭代——苹果也会回归最初做触控设备平板电脑的思路。

GANATRA:2008年末时,我第一听说平板这个概念。乔布斯说:“把它想像成一个大型的iPod Touch就好。”——这是有史以来乔布斯告诉我们不用做太多工作。

MATT MACINNIS,前苹果营销经理:除了抓准有限的关键应用场景外,产品周期计划没什么特别的。初版产品在功能上要克制,但麻雀虽小,五脏须全。拿iPad来说,曾有人认为应在左右两边设计架托(dock)。可放的位置不同,iPad发挥作用的方式就不尽相同。放在床边,它就是一个闹钟。若是立起来放厨房里,就是一个菜谱。因此dock的想法就被否决了。

SEGALL:追溯到Apple II所在的上世纪70年代,当时苹果有一句口号:“最私人化的电脑。”现在看来,iPad才是有史来真正意义上的私人电脑。我的意思是,响应就在触摸之间。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 48小时榜
  • 双周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