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折叠屏手机
引发小米和柔宇口水战的那款折叠屏手机,由柔宇科技于2018年10月31日正式发布,名叫“FlexPai柔派”。
根据官方介绍,这款手机采用柔宇自己制造的柔宇蝉翼柔性屏2代,宣称它的整个显示模组仅有2.7克,可实现20万次弯折,能够真正的告别碎屏风险。
另外,通过其配备的多轴转动铰链和无级调节转动达成可弯折的机械结构,实现展开后7.8英寸的屏幕显示面积。为了适应折叠手机的交互,柔宇还为它设计了专属的Water OS。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款手机还搭载了高通最新旗舰芯片骁龙855。高通正式对外发布这款芯片的时间是在2018年12月6日。
也就是说,高通还没正式发布骁龙855的时候,柔宇就提前一个多月把搭载这颗芯片的柔派折叠屏手机给发布了。
并且过了快三个月了,这款手机还只是在官网采用“1000元定金+尾款支付”和全款支付两种预定模式,预订之后会提示自2019年1月1日后新下单,预计发货时间可能需要等待60-90天,也就是2-3个月才会给发货,谈不上实现了量产,称之为“PPT手机”也不过分。
这款产品目前在网上很难找到详细的评测和体验文章,在2月初的CES展会上,柔宇科技将这款新机进行了展示。有电脑报记者现场体验之后表示,尽管柔派手机也算是成品,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屏幕折痕明显,机身厚度较为“感人”,屏幕画质欠佳以及存在诸多系统BUG等。
柔性屏产线疑云
柔宇的商业模式一直都是“B2B+B2C”型的模式,一方面给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一些柔性显示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自有品牌终端产品,如柔派手机。
2012年,创始人刘自鸿拉了两个清华+斯坦福校友一起创立了这家公司,取名柔宇科技,主要方向是做柔性显示、柔性电子。天眼查信息显示这家公司已经进行了9次融资,2018年8月估值已经超过50亿美元。
柔宇科技融资历程
2014年8月1日,柔宇科技正式发布了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2015年的时候,柔宇在深圳通过一个二手厂房改建了一个产线,规模不是很大,主要是传感器和显示模组,包括柔宇的终端产品也都是在这条产线生产。
2016年,柔宇在深圳启动了第一条大规模的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总投资规模是17亿美金左右。公开资料显示,柔宇投资约110亿元的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及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于2018年6月在深圳投产,满产规模超过每年5000万片柔性显示屏。
“110亿元”与“年产5000万片柔性显示屏”这两组数据是什么概念?一位不愿具名的京东方工作人员说:“投资这数,根本建不了产线...”
需要指出的是,柔宇科技所宣传的类六代全柔型显示屏生产线,其实就是行业内定义的5.5代产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六代。
来自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京东方第六代柔性OLED显示屏在成都的一期和二期产线满产为4.8万片每月,总投资为220亿元-465亿元,算下来一年满产也不过57.6万片。撇开良品率的问题,柔宇的投资金额比京东方少百亿元以上,产能却是其百倍,令人费解。
公开报道显示,另一家柔性屏巨头三星一条月产能6万片的第六代柔性OLED显示屏,总投资成本在70亿-115亿美元。这两家的数据和柔宇的“110亿元”对比,“根本建不了产线”这个评价足以令人信服。
什么产品火做什么
柔宇科技也不只做手机,还有一系列在业内并不知名的产品。2015年9月,柔宇科技发布了号称是全球首款可折叠式超高清头戴耳机式智能移动影院Royole-X;2017年12月,柔宇科技又发布了智能手写本“柔记RoWrite”,主打“笔记革命”。2018年则是大家都知道了的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
截图来自柔宇官方商城
“想抢风头一鸣惊人、给投资人交代,柔宇的向来作风。”对此,一位目前已经离开柔宇的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作为柔宇科技创始人、CEO的刘自鸿前段时间在接受《我有嘉宾》采访时,也曾坦陈:“你任何时候停下来或者放松警惕,可能就会被淘汰。”
再回顾小米公布其双折叠屏手机工程机视频的时候,柔宇副总裁樊俊超发朋友圈暗讽小米“只会抄袭模仿而没有真正的创新”、“公然造假”。说小米是一家没有核心技术的手机组装公司,“难怪业界那么多人瞧不起他们,因为这种很low的价值观不值得尊重!”
为此,小米回应称,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还表示:“我们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小米称,只有真正专注研发,拿出更优秀的产品,才能赢得尊重。
事实上小米这句话没错,不管是To B还是To C,都需要真正专注研发,拿出优秀的产品才能赢得尊重。作为一家融资到了E+轮的公司,柔宇科技已经走到了上市的关口,但不管是B端还是C端都没有可以大规模量产商用的优秀产品,也难怪小米说其“悍然碰瓷、误导公众”。
如今三星、华为已经正式公布将于今年2月份发布折叠屏手机产品,在这波折叠屏手机浪潮中,柔宇即便是因为和小米一撕成名,但产品无法量产,之后的路会很难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