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富联表示,其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公司云服务器以及网络设备、通讯设备机构件销售增加。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坚持以工业互联网驱动的智能制造赋能战略推进为中心,以“大数据+平台”创新为驱动,根据中长期战略规划,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内部的“提质、增效、降本、减存”,逐步赋能外部中小企业。
工业富联表示,目前,公司在云服务设备板块的业务收入增长态势良好,并以数据中心市场发展为指针,积极扩展新产品及技术。同时,公司也在通信领域持续投入下世代网络技术,如SND、NFV、5G等技术开发,协助客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进一步发展高精密智能制造新技术。公司致力成为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平台,把云计算、移动资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平台和机器人技术结合起来,整合为一个垂直集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将向中小企业开放。组织结构调整是战略聚焦工业互联网,以高端人才驱动发展战略的体现。
工业富联虽然以自己是工业互联网标的自居,但按照前董事长陈永正先生之前对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规划,“富士康集团本身的工业互联网,我们估计大家已经执行了15%-20%,我们还有70%、80%要做。未来要继续发挥提值增效、降本减存这方面的功能。接着,打通上下游大概几万家供应商的数据。第三为中小企业服务。第四富士康希望做一个工业平台,利用这些生产数据给大家提供更精准、更广泛、更多元、更多样的服务。”
10月26日,工业富联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动,陈永正先生申请辞去在公司担任的董事长、董事、第一届董事会战略决策委员会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相关职务。公司董事会同意提名吴惠锋先生为第一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选举公司董事李军旗先生为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增补李军旗先生为第一届董事会战略决策委员会委员,选举吴惠锋先生为公司第一届董事会副董事长。其中李军旗先生长期担任工业富联子公司基准精密工业(惠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
实际上,工业富联仍然是一个以制造为主的企业综合体,其招股书显示,工业富联目前共有27万员工,其中从事生产制造的约20万人,大专以下学历也超过20万人,均占总人数超过75%。
如果真正走进其体系内部,可以发现,工业富联的工业自动化水平并不高,基本上还处于全自动化改造升级阶段,而在制造数据信息化层面,只有局部单机在开始采集,实际上,整个工业富联的集团内,在数据信息化采集上,最基本的标准、协议、数据库接口等,都还没有建立起来,更不用说云端的建设与支持。
在把工业富联统合起来上市之前,工业富联旗下企业大部分都是为鸿海内部其它企业,特别是富士康旗下企业,提供设备制造与技术服务,并且制造部分大多采用了外包形式。由了电子设备智能制造已成为国际工业制造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这之前,工业富联的外包业务,几乎养活了深圳周边近二千多家设备制造企业。
不过随着工业富联在A股上市,工业富联开始收拢其制造外包部分,加强内部自制比例,以提升自己的业绩。工业富联此举也确实在短期内为其业绩带来了迅猛的增长。
但从长远来看,工业富联只是挪移了外包部分的业绩数据,除非未来工来富联大肆收编并购原来的外发加工企业,长期来看,随着这些外包企业不断退出工业富联的包外业务体系,开始寻求其它的业务突破,或转型到其它行业发展,工业富联最终将需要重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组建自己的制造产能,为工业富联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至于工业富联内部沉余的大量制造业数据,如何能够信息化后,成为工业富联真正走向工业互联网软、硬件技术与服务提供商,则还是一个十分长远的事情。或许工业富联可以借助与国际品牌代工的便利,被动或主动的实现部分工业网络信息化改造,并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云端服务系统,实现工业信息化大数据处理能力,并往工业信息化大数据分析与建模能力转换,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形成真正的工业互联网服务能力。
事实上,工业互联仍然是一个“两地研发、三区设计制造、全球组装交货”的制造型企业,凭借成功进入众多国际领先品牌客户的优势,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深入探索新产品的研发、组装,协助客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然后凭借客户提供的先进技术来生产较为优质的产品,满足客户不同产品种类、数量的需要。
文/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