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骆轶琪 深圳报道
近日,汇顶科技(82.720,3.70,4.68%)在官方网站突然发布一则关于工作失误的声明,成为手机厂商当前资源争夺紧迫性的一个缩影。
汇顶在声明中表示,因工作失误,给OPPO公司带来困扰,对此表示深深的歉意,并第一时间在内部进行深刻反思。随后,OPPO官方回应对汇顶科技工作的失误表示谅解,希望汇顶恪守诚信,期待未来进一步合作的可能。
供应链方面的消息显示,此番“失误”,其实是汇顶并未如约供应指纹芯片产品予OPPO,后者紧急换用了其他供应商的产品,但也影响到手机使用体验。
这也显示出,当前竞争愈发激烈的不只是手机厂商在产品研发和渠道层面,还包括对供应商资源的争夺——无论是电容识别还是屏下指纹识别,汇顶都占据较高市场份额。一旦失约,其他厂商技术不甚成熟的情况下,将对下游带来巨大影响。
供货不及之困
根据消息,OPPO此前曾向供应商下发一则邮件,指出公司与汇顶在TP驱动、指纹sensor等领域维持了多年合作伙伴关系。5月初,公司对汇顶的第二代屏下光学指纹合作事宜进行了沟通,获得批量供货的承诺。但在6月,汇顶迫于其他客户的压力,为保其他客户使用优先性,将为OPPO承诺的供货时间后延了3个月,导致OPPO项目无法开展。
经决策,OPPO将汇顶列入供应商禁用名单,为期五年,且注明供应商及主要投资人另开的公司同样不予启用。
双方公司并未正面回应邮件内容,但从二者向外界释放的表态来看,基本属实。而OPPO并未在公开回应中对禁用供应商事宜有变更的说法。
多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前述现象此前少见,这一方面源于在新技术发展早期,良率略高的产品会存在供不应求的客观现象;但同时,汇顶方面对自身供应量预计不及,且存在综合考虑客户供应情况而造成单方面违约的现象,尚属个案。
“据我所知,这次问题是汇顶给了过多的承诺,加上华为和vivo都追加了屏下指纹芯片的采购量,所以汇顶能做的更多是保证之前更长期合作的主要客户,导致违约。”一名上海的行业人士如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而根据汇顶科技董事长张帆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述,屏下指纹属定制件,需要与客户合作开发。“vivo在早期坚定看准屏下光学指纹的方向,布局和眼光令人钦佩。在比较早期时,为缩短产品面世时间,下风险订单,双方各承担一半风险。在某种情况下,这种合作节省了时间。其实当时还有Plan B,就是采用电容指纹(识别方案)。”
综合来看,或许来自合作厂商的信心和投入力度,也成为影响合作深入程度的一个要素。毕竟即使在当下,业内仍对屏下指纹识别的长远发展存在一定疑惑。
在追求更高屏占比的全面屏浪潮之下,手机产业链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三: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超声波指纹识别和3D结构光。但目前为止,屏下光学模组的成本可降至8-10美元,而结构光模组的成本高达25-30美元,超声波识别方案则受限于屏幕等多重因素影响,因此在推行方面,屏下和结构光已有试水,但屏下方案在手机中应用案例更多。
业内对屏下方案疑惑的重点在于,结构光技术可以采用的想象空间看起来更加广阔,在传统的解锁、支付之外,还可延伸到拍照等场景中,且随着iPhone系列新机对Face ID的进一步普及,其应用拓展的想象空间十分可观。
反观汇顶科技,算是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坚定支持者并掌握先行研发优势,当前业内已有新思和思立微开始将方案商用,但综合考量成本、良率等因素之后,汇顶的方案被比较多地推行。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包括vivo X21 UD、X23、NEX,华为Mate RS保时捷版,小米8探索版等高端旗舰机都已采用汇顶的该项技术。OPPO最新发布的R17则采用了思立微的方案,市场消息显示,魅族的屏下方案供应商来自新思。当然,期间还存在多个厂商方案同时用在同一款机型的情况。
“国内屏下指纹技术爆发得有点突然,一开始其他厂商商用意愿不强烈,但vivo推出商用后市场反应比预期好,后来就发现市场存在备货不足。”旭日大数据分析师李春丽如此向记者分析。
加之手机厂商新机发布节奏频密,批量需求的表现尤其集中,一旦出现前述追加采购量的情况,就容易出现供不应求的结果。
供应资源之争
如此,正显示出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早已从渠道和研发层面,延伸到供应链资源的把控和争夺。在手机市场整体规模见顶的当下,更是如此。
Canalys分析师贾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从行业发展来看,苹果厂商的策略已经从发展“量”,转变到销售均价的提升,从而提高整体收入。在此过程中空出的市场份额,则交给了国内四大头部手机厂商竞逐。
“中国手机厂商正在挖掘高端市场的窗口,想尽快通过更有侵略性的科技研发,把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带到新高度。所以未来供应链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贾沫评价道。
因此,他指出,头部厂商目前无论在渠道还是市场宣传方面均采取了同质化策略,那么科技创新的迈进步伐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愈发重要,找到平衡创新和保证销量的措施很有必要。“手机厂商要保持和最顶端供应链密切的沟通和关系,尽可能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把更独家的产品点带给客户,未来才有比较好的竞争态势。”
这种密切沟通实则早已有之,关键元器件在手机端的采用,常常要经历不断适配、调教的过程,供应链和手机厂商需要不断联合优化。这也是苹果具备强供应链把控能力的背景所在。
“虽然研发重心不同,但手机厂商和供应商联合研发或者磨合原配件和手机之间的契合,未来将更重要。”贾沫表示。
李春丽则向记者分析,手机厂商在自研供应链关键环节之外,有两种与上游厂家的合作模式,其一为战略投资,从而吸引供应链的资源倾斜;其二则是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供应链和手机厂商越来越集中,双方是长期的伙伴,好的项目都会让你参与进来。这种情况下,供应厂商也会知道缺货时候保哪些客户,这是供应链遇到情况时常常要做的选择。”后者正是主流的模式。
她同时指出,品牌厂商更要保证出货量优势,这也是供应链评估的关键指标。
回看手机产业链,总体仍属完全竞争市场,因此后发供应链参与者也在加速调教和商用。
李春丽向记者表示,在屏下指纹识别市场,除了前述三家开始商用的方案提供方,还有来自包括京东方在内的面板厂商加入战局。这是与以往指纹识别芯片竞争市场不同的格局所在。
“屏下和以往模组的不同在于,这涉及到跟面板厂商的合作,而不是单纯把单一模组或者芯片直接应用。这需要把芯片放到屏幕内,因此会影响到屏幕的阵列设计和面板良率,面板厂如果可以有自己主导的传感器,溢价空间会更大。”她如此分析道。
据她分析,屏下指纹技术在今明两年将迎来爆发,其他参与者的产能供应预估到2019年第一、第二季度可以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