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经国家布局与自主招商,国家存储器基地、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与京东方组成“一芯三屏”产业链,承载了湖北半导体显示产业拼搏赶超新希望。
目前四大项目进展迅速:4月12日,首套芯片生产机台搬入国家存储器基地,年内将实现量产;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中小尺寸面板生产线已相继点亮、投产;京东方10.5代液晶显示生产线4月9日正式开工建设。
其中,京东方项目投资460亿元,加上配套项目总投资超700亿元,是目前全球世代最高、尺寸最大、工艺难度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之一,将使武汉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显示领域产业链最完整、生产技术最先进、产能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
从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这个“巨无霸”项目如何推进?
落地:配套服务跑在审批前面
4月19日上午10时,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张柏路旁,三条新修道路合围出一块千余亩的“战场”,近百台桩机、塔吊已进场施工。一派热火朝天景象,令人无法相信这是开工仅10天的项目工地。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主要负责人介绍,京东方项目历经8年跟踪、4年谈判,来之不易。为确保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成为该区近两年工业发展“一号工程”,该区提出:协议签得再完美,承诺给得再漂亮,如果不能准时开工,一切都是空谈。
为此,在框架协议尚在审议过程中就启动配套工作,从行政审批到“三通一平”贴身服务,让企业一达到开工条件就能进场施工,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
去年6月签约后,临空港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召开专题审批解答会,由城建、规划、环保、消防、水务等11个部门的审批负责人为京东方解答审批流程。
所有的审批流程汇总成一张“时间进度表”,清晰简明。最终,京东方的立项审批创下多项纪录——在工商注册环节,1个半小时通过名称核准,25分钟拿到营业执照;在审批立项环节,2小时通过网络申报审核,而在武汉市推行“网上办”以前,该流程至少需要7天。
今年初,京东方10.5代线及配套的健康产业园顺利通过各项审议、审批。4月9日,万事俱备,项目如期正式开工建设。
现场:“施工保姆”贴身服务忙
19日,在施工现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工业发展投资集团(下称工发投集团)工作人员林正刚正指挥着两台挖机,配合供电部门架设电线杆。他脚踩泥泞,带着两台挖机逢坡开路、遇水填坑,很快铺出一条约50米长的小路,让架线车顺利进场作业。
“这是水电二期工程的收尾部分。”林正刚告诉记者,他所负责的临时供电项目分为两期,共安装变压器24台,可满足最高峰时1.8万人同时进场施工用电需求。为保证按京东方要求准时供电,去年10月起他和团队就奔走于供电、规划等各部门之间,推动牵改线路,仅用2个月就顺利完成一期工程,“比正常流程节约时间三分之二”。
工发投集团京东方项目负责人王振刚将自己的工作形容为“施工保姆”——“厂区内的建设由京东方负责,而我们的工作是为施工提供路、水、电等配套市政设施。”该项目专班从去年8月接手到今年4月开工,战酷暑、斗风雪,仅用3个月就完成3300米市政道路及绿化照明、雨污集排系统管线的设计与建设工作,又用3个月完成临时供水、供电工程,均比常规施工时间节约一半以上。
目前,京东方的建设队伍已全面进厂施工。工发投集团董事长陈述生说:“我们的工作已转入下一阶段,随时响应京东方需求,提供道路保障、排涝清淤等服务,直到竣工交付使用为止。更关键的是,加速G10.5代玻璃基板生产设施厂房的建设,为京东方项目按时提供合格上游玻璃基板原材料。”
影响:从砂到机 5年形成完整产业链
在液晶显示领域,显示面板是基础材料。无论是5.8英寸智能手机、17英寸笔记本电脑,还是65英寸液晶电视,其显示屏都是从显示面板上切割、加工而来。而所谓的“代线”就是指玻璃面板的尺寸——代线越大,面板面积越大。
目前,全球液晶电视正往大尺寸、超高清方向发展,65英寸、75英寸逐渐成为主流。而京东方10.5代线生产的面板,面积有近10平方米,厚度却只有0.2毫米,可切割成8块65英寸或6块75英寸显示屏,几乎没有边角余料,利用率高,技术难度也大。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主要负责人介绍,显示面板生产位于通信设备产业链中间环节,技术壁垒高且不易远距离运输,因此产业带动能力强:上游可吸引石英砂、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源、电子材料、大宗气体等配套厂商聚集,下游可吸引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整机厂商和其他应用企业入驻。
目前,已有一家全球领军企业在京东方项目旁投建一座G10.5代玻璃基板制造项目,总投资13亿至14亿美元。此外,还有大批企业在洽谈入驻当中。未来3至5年,京东方10.5代线达产后,有望在该区拉动形成“从石英砂到整机产品”的完整显示产业链,产业规模可达千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