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机构Kantar Worldpanel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华为、小米、苹果、Vivo以及Oppo等中国前五大手机厂商占据了整个市场91%的份额。而据手机报在线统计的数据显示,从前年开始,海外的非洲、俄罗斯、印度与南亚等市场,中国的手机厂商也已经开始慢慢追平国际品牌的市场占比,并且还有继续加速增长的趋势。
手机报在线(http://www.shoujibao.cn/)从2015年开始,与中国的手机厂商一起带着中国的手机产业链厂商走进印度市场。经过2015、2016、2017三年的耕耘,小米已经完成了印度的线上布局,成为了印度第一品牌的智能手机厂商。而OPPO、VIVO、金立等则深入线下实体门店,基本上完成了覆盖全印度的实体店门销售网络。同时以小米、OPPO、VIVO、金立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厂商,在立足印度本土市场,积极推行品牌本土化的同时,也开始以印度市场为新的据点,往周边南亚市场辐射扩张。
进入2017年后,随着这些手机厂商在印度及其它南亚国家与地区的手机组装工厂陆续建成与投产,大量的手机零组件采购,也开始由中国的采购中心间接调拨,往当地的工厂采购转移,以适应本土化生产下的计划排期与库存管控,而中国的手机供应链厂商也将会迎来了大量的出口采购订单。
此外,南亚市场由于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并且市场环境和消费习惯也与中国本土市场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因此随着中国手机厂商的一次销售数量增加,一个庞大的售后维修保障市场也在慢慢形成。与当年功能机时代相似,未来三到五年里,影响中国手机厂商在当地生存状态的关键因素中,是否完善的售后维修保障体系,将是仅次于列在产品品质后的重要环节。
所以除了中国手机厂商自建的售后维修体系,将陆续释放出各种手机模组订单到国内来外,另一个庞大的本土线下售后维修市场,也将迎来与中国市场前五年一样发展机遇,一个为了满足中国手机品牌而启动的售后维修市场出口订单市场,也将会快速爆发。
据手机报在线调研后发现,印度与南亚市场的模组售后采购订单比例,至少要比中国市场高出一倍,几乎是手机组装工厂模组采购订单的1~1.5倍以上,并且越新的机型,这个比例还有更高的趁势。根据李星分析后认为,主要是2016年以后的生产的手机机种,从主控芯片、内存芯片到摄像头模组和显示与触摸模组等核心器件,都出现了性能过剩的趁势,目前在印度与南亚市场上,还没有新的应用场景来提升市场对这些核心器件性能进行更深度挖掘的需求。
手机报在线预估下一个五年,将会是包括摄像头、显示与触摸、玻璃盖板、电池等众多中小型手机模组生产企业转型的关键期。由于中国本土手机市场的高度集中化,中小型手机模组厂商已经错失了站队的最佳窗口期,很难再从几大手机巨头那拿到订单来发展。因此未来的五年时间里,这些中小型手机模组厂商要么转向中国本土的售后市场继续生存,要么从中国手机厂商的海外生产基地入手,争取这些海外基地的采购订单做出口市场,或者再进一步,打入当地更庞大的售后维修市场,从而取得更大的发展。
事实上,国内的大型显示与模组企业里,就有知名企业依靠与富士康分食苹果的售后维修订单,成为市场上获利较高的赢家,而苹果也正是因为对中国的中小型显示与触摸模组企业开放其售后维修产品的管控,让苹果手机能在苹果自身的维修体系难以覆盖的情况下,社会维修保障体系来帮助其迅速提升苹果手机的用户体验,从而在中国市场上迅猛扩张到市场份额临界点。
总的来说,中国的手机厂商要实现全球化转型,售后维修保障体系是不可绕过的一环。看来不管是中国大型的手机模组生产企业也好,还是中小型手机模组生产企业也好,从现在开始,如何打好走向海外市场这一战,已经是迫在眉睫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