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帮主镇楼
近两个月以来,也许是受电商节的影响,国内手机市场呈现了一场新机发布和降价促销的狂欢。连续几天多场发布会里,全面屏新机又重燃市场。这两个月,我们看到了手机厂商为争夺市场上演的多次交锋,比如前有扎堆地举行发布会,荣耀、360 手机、一加 5T、小米首届 IoT 峰会都选择在了 11 月 28 日的同一天,后有昨个儿 360 和荣耀再次撞上了(前者发布了 999 元起的全面屏新机 N6 系列,后者则直接探讨起了“AI 手机元年下的变革与思考”),甚至于在线下出现了小米员工打砸华为荣耀专卖店的事情。这个市场,为了排名,为了销量,为了品牌,有人刀刀见血,有人疯狂追逐技术创新,有人渐渐落伍失意。
据此前市场调研机构 Canalys 发布的 2017 年 Q3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统计报告显示,该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共计出货 1.19 亿部,其中,华为手机出货量 2200 万部,市场份额 19%,排名第一;OPPO 紧随其后,以 2100 万部占据 18%的市场份额;vivo 以 2000 万部占据 17%的市场份额;小米第四,苹果强势反弹,排名第五,分别占比 13%和 10%以上。
可以看到,前三名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相差十分接近,这也间接反映了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竞争之激烈。
另一方面,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Kantar Worldpanel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 10 月末,中国前五大手机厂商占据了整个市场 91%的份额,而这个数字去年为 79%。这将意味着前五强的领先优势还在进一步扩大。
在国内手机行业激烈竞争的背后,头部厂商将继续相互争抢存量用户,而剩下的二三梯队的小厂商,伴随智能手机红利的消退,将陷入一场无可奈何的淘汰赛中。
智能手机市场山河已成
IDC 发布的 2017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研究报告显示,尽管该季度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仍在增长,但增长幅度已较比往年更为缓慢。与此同时,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 1-6 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 2.39 亿部,上市新机型 565 款,同比分别下降 5.9%和 26.0%。
这也就意味着,国产手机出货量的增长速度放缓基本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头部阵营而言,除了保持目前的用户市场之外,还得从其他手机厂商手里抢份额。互利网时代崛起的手机厂商,越来越关注线下,而运营商渠道又是线下市场的重中之重。
那么,关键一点就是如何进行渠道和业务能力的拓展。随着三星在国内市场的衰落以及 OV、华为等国产品牌的崛起,运营商们也会逐渐抛弃三星,转投销量更好的国产品牌。
“大的格局上,2017 年,华为和 OV 营收能力远远甩开其他品牌,掌握国内品牌中最优的供应链和渠道,二线梯队在短时间看不到翻身的机会。因为资源的集中,华为和 OV 的领先优势会继续加大”,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指出。
除此之外,着眼于开拓海外市场以及高端化战略已得到了头部厂商的验证。如在印度市场取得成功的小米,根据 IDC 2017 Q3 报告显示,小米在印度市场成为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品牌,市场为 23.5%,占据五分之一市场。相比 2016 年 Q3,小米的增速达到了 270%,其次是 OPPO 的 100%,VIVO 的 80%。
基本可以判定,国内头部手机制造商也将会分化为两大阵营:一方是能继续推动手机出货量大幅增长的公司,一方则是向外海市场拓展的 ODM 们。
根据金融公司 Canaccord Genuity 分析师 Michael Walkley 的研究,今年三季度,苹果在全球手机利润中的占比已经减少到了 72%,尽管仍然处于领先,但不再处于独霸的局面。
未来,第一梯队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要么是直接从对手口中抢食,要么是着眼于新的市场布局了。
新兴厂商难以逆袭的市场份额
而受到第一梯队从技术开发实力、供应链、渠道到生态等多方面的碾压,更多小的独立手机厂商将很难逆袭。
并且,因受到同质化的困扰,目前智能手机在外观、做工、规格和功能上几乎大同小异。如在屏幕材质方面,逐渐向 OLED 屏幕靠拢;清一色的高通骁龙 CPU 处理器,以 6GB RAM 作为标配;存储介质上,16GB、32GB、64GB 均可配置;采用双摄像头,放弃往简单追求高像素的做法。同时,各个厂商快速的产品迭代使得性能对于智能手机的价值影响越来越弱,即便千元机也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而目前多数厂商所标榜的新技术最多只是功能升级,很容易被同行追赶。
更何况,在价格方面,目前多数厂商仍面临着短期内低价走量却赚不到钱,而走高端市场却很难打开市场提升品牌溢价。
360 手机总裁李开新在接受采访时便提到,“目前做一款手机的毛利率非常低,几乎只有几十块钱。”
此外,在普遍烧钱且盈利难的智能手机行业,缺少外部资源支撑的小厂商还会首先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曾名列“中华酷联”国产手机第一梯队的酷派,在失去了乐视这颗大树后,相继出现裁员、巨额亏损、高层震荡等问题,近日传出被收购的消息。一位酷派职员表示,“现在整个酷派业务萎缩挺厉害的,内部资金链出现问题,还挺难周转的。各个业务线的人都在动荡……”
拼创新:都打起全面屏、人工智能的主意
今年 9 月份以来,各种全面屏手机陆续上市,从苹果 iPhone X、三星 S8、小米 MIX2、金立 M7、vivo X20,再到 OPPO R11s、HTC U11+、锤子坚果 Pro2、一加 5T、360 N6 系列、荣耀 V10。几乎所有手机厂商要么已经推出了全面屏新机,要么就是在推出新机的路上。
小米的千元全面屏手机红米5/5 Plus
根据咨询机构 CINNO 的预期,2017 年全面屏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为 6%,2018 年会飙升至 50%,后续逐步上升至 2021 年的 93%。就 11 月全面屏在新机中出现的概率来看,2018 年全面屏手机的渗透率相较 50%会只高不低。
不过,就全面屏作为一项功能配置的实现情况来看,全面屏暂时只是超高屏占比的手机,未能做到手机正面屏占比 100%的手机,这也造成了新机质量的参差不齐。如 iPhoneX,因需要搭载一系列手机传感器,采用了异形全面屏,以更好地适应机身外观设计和整体结构,但由此出现的“刘海”设计,使用户在观看视频、游戏或浏览网页时十分影响视觉体验。
据目前观察,由于全面屏改变了手机产品的工业设计,诸如产品结构、摄像头位置、听筒位置、新型指纹芯片设计等所有环节,都成为接下来所有厂商面临的技术门槛。
再看人工智能,近几年的手机市场,在拼性能、堆参数“不服跑个分”之后,手机终于因为人工智能技术迎来了一些变化,从人脸识别到语音助手,功能应用正在加速普及,从苹果、三星、华为的新机我们能够略窥一二,其中华为更是接连推出「第一款人工智能手机」荣耀 Magic 和搭载「第一款人工智能处理器芯片」麒麟 970 的荣耀 V10 。显然可见对于整个智能手机市场而言,能够让手机基于用户行为习惯自我学习,进而优化、智能感知用户场景、预测用户行为再智能分配资源,确保系统最佳运转等的 AI 技术已经成了下一个风口。
华为荣耀总裁赵明展示以 AI 芯片+人工智能全面屏组合的 V10 手机
智能手机生态构建的友与敌
从苹果、谷歌、亚马逊、BAT 等互联网巨头,再到华为、小米等设备制造商,用其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要把朋友搞得多多得,敌人搞得少少的”,从“Mobile First”到现在的“AI First”,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在有意识地构建生态,从硬件、软件到服务都将基于云计算,构建一套“万物互联”的系统。
如苹果基于 iOS 操作系统上建立的用户粘性和使用习惯,推出 Home Kit 平台,并联合飞利浦、霍尼韦尔和海尔进军智能家居市场;谷歌发布 Android Things 物联网操作系统,为开发者将产品连上云端服务。
而这也是为什么小米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布局 IoT,现在又选择与百度达成合作,目的是希望以小米的 IoT 生态+百度的 AI 技术能力,实现 IoT 产品在云平台上的迅速融合与联动。
正如雷军的构想,小米不单单是一家手机公司,从最初手机发展到电视、路由、电视盒子,再到智能家居、智能音箱、穿戴设备等硬件产品,小米“以手机为中心连接所有智能设备”的物联网生态链似乎是一条可以复制的路径。2016 年,据报道,小米生态链公司收入已经超过 150 亿元。
尽管目前除了小米,已经有更多的手机厂商开始尝试,在 12 月 12 日荣耀的活动上,赵明便不止一次地提到了“有朋友有未来”的“生态构建”:“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所有的手机品牌,都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都要把自己的能力贡献出来”。
但如何在自身手机业务模块较为成熟的基础上,再有效与自身或第三方业务联动起来仍是不小的挑战。
在智能手机厂商们心中,不仅有当下的手机市场,还有未来变化带来的机会。手机市场注定是头部梯队厮杀的战场,基于手机终端为流量入口,并构建整个生态链。这也意味着无论是人工智能、AR,亦或是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只有少数掌握资源的玩家才能玩得起,而在巨头生存之下的众多中小玩家呢?入场时蜂拥而至,散场时难免也会抱团“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