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Face ID从技术层面来讲,跟原来的Touch ID一样,都是属于皮肤纹理识别技术,原来的Touch ID识别的是指纹,而苹果现在的Face ID识别的是脸部纹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苹果后续的产品在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上,再回到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上去,几乎是不可能了。
苹果推出Face ID跟当初推出Touch ID时,对行业的影响却天差地别,实际上苹果推出Face ID来替代Touch ID,其效应与当初苹果推出第一款电容屏手机时,引起行业产生电容屏取代电阻屏的效应十分相似。而苹果当初推出Touch ID时,是给旧技术引爆了一个新应用场景的增量市场,不是一个技术替代市场。
当年苹果推出电容屏手机时,洋华曾以电阻屏的产能优势借力成为台股股王,中国内地的南玻、莱宝也以sensor传感器供应商股价一跃而上。但是不久之后,电容屏技术普及,洋华的电阻屏风光不在,电容屏也起色不太大,并也跌入玻璃结构误区的陷阱,被苹果把电容屏由外挂式升级为内嵌式后,为行业所抛弃。同样,国内包括南玻、莱宝等一批以玻璃结构为主的电容屏生产商,也陷入了业务盲区,在电子产品界的风光不在。
此次苹果推出Face ID后,派生于电容屏厂商的指纹识别阵营,也出现了两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如当年洋华的判断一样,目前对于其它智能手机品牌来说,Face ID的软件系统过于复杂,硬件成本居高不下,正是指纹识别发力的时候,或者说,正是可以普及指纹识别来与苹果Face ID抗争的时候,让其它品牌能用成本较低的指纹识别技术,来获得与苹果Face ID类似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场景体验。
不过了解苹果Face ID布局意图的行业人士则认为,Face ID将会真正的终结掉指纹识别行业。首先Face ID比指纹识别有着更先进的纹理识别技术与精度;其次指纹识别行业成在有个别个体识别不出来的“指盲”缺陷,而Face ID不存在类似识别不出来的“脸盲”现象;最后是指纹识别是个生物接触性识别硬件,在涉及公共卫生的交叉污染/传染方面安全性很差,而Face ID属于非接触识别装置,基本上不存在生物接触性公共卫生的交叉污染/传染方面安全问题。
实际上,苹果的Face ID还不止这些优势。据李星分析,Face ID的工作原理主要是由这些组成, TOF飞行时间模块检测人脸与设备间的距离,触发或关闭结构光3D检测模块,而这个距离范围,基本上是按FaceTime 通话时的视野范围来设定;结构光3D检测模块触发后,红外LED灯启动,透过Dot ID结构光生成器件,投射30,000 多个不同的结构编码图案在人脸上,红外摄像头获取这些图案编码后生成准确的面部生物特征数据,形成一个动态的苹果Face ID。
之所以说这个Face ID是个动态的Face ID,是因为它能根据使用者的每一次启动,实时更新其里面部分的生物特征特性,如可以识别你是不是长了胡子,戴了帽子,甚至脸上是不是长了痘痘!当然,苹果有没有把Face ID弄得这么神奇,暂时还不清楚,目前公开的消息看来,苹果的Face ID支持3D建模,并已经开发了一些如表情包的应用场景。
但是如果Face ID真的如我推测的一样,可以检测到你有没有长胡子、戴帽子、长痘痘、有没有化妆等,或连你今天的脸色好不好,精神状态如何都能检测出来,那么后面的应用场景将会十分可怕!因为这样的话,苹果就可以为你推荐美容美发机构、推荐某个牌子的化妆品、帽子,甚至哪种治痘痘的药、该补充什么食物,上哪家健身会所、去哪个医生哪看一看、去哪个旅游景点放松一下等等,而这一切,都链接在了苹果的APP store里!
而在苹果确定使用Face ID来替代Touch ID之前,行业曾一度猜测苹果会使用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苹果其实也对此技术有过密集的测试。不过CTP触控行业也好,由其派生出来的指纹识别行业也好,大家都要感谢苹果的不杀之恩,没有真正采用屏下指纹识别技术!
据李星从各方面了解到的信息,苹果此前希望开发的屏下指纹技术,并不只限于HOME键区指纹识别应用,也不仅限于类似Touch Bar的条状应用,而是整个屏幕即可以作生物特征识别使用,也可以作为触摸屏使用!也就是说,苹果如果用屏下生物识别技术的话,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干掉现在的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还要干掉现在的CTP电容式触摸屏!
现在还有人在推测苹果后续会不会继续更新其显示与触摸技术,如会不会转用Mico-LED显示屏。不过如果CTP触控行业还想能混上一段日子的话,最好祈祷苹果不会更新其显示与触摸技术,要是苹果真正用上Mico-LED显示屏,再加上其屏下生物识别技术,并且技术在苹果的带动下,整个行业都普及开来,CTP触控行业的好日子,也基本上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