奄奄一息的HTC
8月14日,HTC发布2017年度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营收约35.45亿元,环比增长11%,税后净亏损约4.29亿元,环比下降3.9%。这是HTC连续九个季度报亏。
有分析人士预测,在HTC公布第三季财报时,亏损额会继续上升。
今年6月,在HTC经过第八个亏损季后,CEO王雪红曾表示,“我对公司没能盈利一事感到很抱歉,我担任CEO一职已经两年时间了,我坚信在第三年HTC一定能给股东带来满意的结果。”
雪姨壮志未酬,但留给HTC的时间真的已经不多了。深厚的家底和押宝VR给HTC争取了一些时间,随着2017年VR热度消退,HTC的财报就开始陷入新一轮的“不堪入目。”今年的手机新旗舰U11被媒体定义为“炫技”到侧目。
“3D 曲面水漾设计”是U11官方外观的描述,“水漾”给U11带来炫目的折射效果。而U11 的另一个大肆宣传的卖点则是 Edge Sense 技术,一种可以用挤压边框的新交互方式来唤醒特定功能的技术。看起来的确很酷炫,但小爆认为这两个卖点依旧难以支撑起U11的销量。
阴云笼罩的的台湾高新企业
HTC被传收购的阴影,其实笼罩的不止是HTC一家,而是整个台湾的高新科技业。如果HTC被收购,那整个台湾智能手机业几乎要全军覆没。
台湾本土手机三大品牌分别为HTC、华硕、宏碁。上述3家品牌均未完成2016年的销量目标。数据显示,2016年华硕出货量2000万部,未完成原定2500万部的目标;HTC在2016年的出货量只有1200万部;排在第三的宏碁,原定1000万部的出货量也仅完成了一半。
今年开始,电脑市场后院着火的宏碁已然开始大规模退出手机市场。而华硕则在今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平庸,每股利润指标创下了七年的新低。中国市场早已无华硕的立身之地,因此华硕转而寻求印度市场,期望在这个全球关注的新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但依旧遭到了苹果、三星和中国手机品牌的重重狙击。想要达到大规模占领市场的效果几乎没有可能。
机构统计显示,印度手机前五名中,四家是大陆品牌,分别是小米、联想、OPPO和vivo。
除了手机市场之外,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面对惠普、联想和戴尔三巨头集中化的趋势,华硕和宏碁两家台湾品牌也出现了大幅度滑坡。由于PC早已成为公认的夕阳市场,两家品牌重振调整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华硕和HTC在台湾本土的市场几乎是两家出货量的最后防线,分列第三和第四位,但若不求变,已经触顶的台湾市场绝无再增长的可能,反而会逐步被其他品牌蚕食。
细数来看整个台湾高新技术业只剩下了台积电还能够稳步发展,但也依然受到了三星、因特尔等企业接连不断的挑战而陷入了增长难题。
有同学说把鸿海忘了,但鸿海在台湾仅有不到5000名员工,超过90万生产大军在大陆。
其次,“代工模式”的鸿海从订单、制造都在中国大陆,账在台湾,这虽然成就了台湾经济不断成长,但却和台湾的就业及消费脱钩。
衰落的原因
①中国品牌的冲击和自身营销的失误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台湾发表的一个观点在岛内引起了热议,他认为:
人类的高科技朝代依次为半导体、PC、软件、Internet、社交、行动、大数据、AI,(若错过,就很难补课;错过越多,越难补课)。这些朝代的迭代是快速的,有周期,有连续性的,很不幸,台湾从PC时代之后就基本缺席,错过五个朝代再来追赶会特别困难,需要在多方面都有突破(技术+政策+人才引入+投资生态+市场认知+甚至运气)。
并且说大陆在AI时代仍旧将领先于台湾。
大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的高科技企业,在本地化作战中,牢牢占据着地利优势,无论是前期的运营商大战,还是后期的性价比和品牌营销都把HTC等台湾品牌打得找不着北。
HTC空有一身功夫,占尽先机,却无可奈何。
当然,HTC自身营销和定价的失误,也是导致危机的重大原因。你可以想象,当同样价格的手机大陆版用的是联发科处理器,而国际版则采用了骁龙旗舰,难道当大陆消费者当真什么都不懂。
另一端,联想在PC市场的统治级表现,也同样压的华硕和宏碁喘不过来气。
② 海外市场的节节败退
台湾的总人口为2300万,相当于北京市的总人口。消费市场的天花板很低,所以台湾企业若想做大做强,开拓海外市场是必经之路。而与华硕在印度遭遇的增长困境相比,HTC早年与苹果在北美市场的专利诉讼失败可以说是对HTC的一次毁灭性打击。
2010年3月,苹果向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称HTC侵犯了苹果iPhone的专利,要求禁止HTC智能手机在美销售。12月,ITC认定HTC侵犯了苹果iPhone的647号专利,并从2012年4月19日起对HTC涉及该项专利的智能手机实施正式进口禁令。
2012年5月,美国海关延迟了对HTC One X和Evo 4G智能手机的进口批准,虽然HTC随后成功解除了这一禁令,但One X手机的发布被推迟。
专利诉讼败诉后,HTC在美国市场遭受沉重的打击。
2012年第三季度,HTC手机在美国的占有率仅有6.2%,净利润约为1.33亿美元,较2011年同期的6.4亿美元同比下滑79%。
自此HTC的手机业务拉开了连续下跌的大幕。
③守成不知创新的年轻一代
20世纪60年代,台湾在短短10年内实现经济腾飞,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幕后功臣是其强悍的硬件创新实力。硬件、芯片和代工是代表高新技术的三个关键词,涌现HTC、富士康、宏碁、华硕、台积电等一大批明星企业。
台湾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台湾非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大量外资和技术,快速发展成为发达地区。
这种快速发展的制造业为后来的问题埋下了伏笔。
世界级的高新企业密布,使得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生存压力,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自然不愿去互联网领域闯荡,与60、70年代老一辈的实干创业家如施振荣、郭台铭、张忠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小确幸的生活观深刻影响台湾年轻人,久而久之使其逐渐丧失冒险精神,大学毕业后往往顺从家人意志去宏碁、HTC、富士康等大公司。
台湾的媒体曾经做过一个采访,让年轻人谈谈梦想,当采访到一位从大陆来的年轻人时。他条理清晰的说完人生有白领,创业者与投资者三个阶段,谈他怎么布局走上投资者这条路,以及以世界为目标。
而记者采访其他台湾年轻人时,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人未来的梦想是不想再上班,去开咖啡馆。
采访的结果不是绝对的,但依然可以从中窥探到,如今许多台湾年轻人更愿意安于生活,不愿再去冒险创业。这恰恰也解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什么台湾会大大落后于大陆。创业者稀少,或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④移动互联网的断层
由于早期高新制造业公司的巨大成功,无形中影响着投资者对于投资项目的筛选方向。他们更加热衷于去投资以工厂、实业、硬件制造等具备形象化具体化特点的领域。而以一张PPT讲述自己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公司会等同于骗子来对待。
而像大陆创业者一样凭着商业计划书就能拿到一笔启动资金,然后迅速招人、做出产品,并根据市场反馈改变策略,钱烧完之前再融下一笔资金,这在台湾几乎无法想象。
这反映出台湾投资者的互联网化思维和风险投资意识都远远不够,资本不待见大大阻碍了新企业的诞生。
但阻碍不仅仅来源于投资者,创业者也会在创业时给自己设限。他们会认为所谓的创业无非就是开一个路边小店,卖卖零售小食。
这种状态更多的源自台湾高度发达的社会结构和便利的生活条件,遍布全岛的生活店,使他们不需要高度依赖互联网就能生活的不错。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现在台湾不怎么需要发达的移动互联网。但在不停却的科技竞赛后半程,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对人类生活更为颠覆的AI时代来临时,台湾是否能跳级赶上步伐,依旧值得后望。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IT爆料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