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镜头厂商大战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新一轮战场已经微微出现些许变化。据旭日产业研究数据显示,近几个月来,在摄像头镜头领域,历经出货量整体下滑之态后,整体出货量便整体回暖,其中舜宇和大立的市场表现同比增长超100%。而环比来看,旭业跌出前三阵营,更值得注意的是,以低端为主的镜头厂商产能均以不同程度下滑。
针对以低端镜头下滑现象,一摄像头消息人士向笔者透露,“受高端镜头影响,低端镜头市场已经非常小,而且利润空间十分有限,现在很多低端镜头厂商也着手准备冲刺高端镜头。”
“现如今,在高端像素快速发展时代,众多摄像头厂商纷纷走向资本并购、扩产之路,在我看来依靠并购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比扩建产能风险更小,”另一镜头厂商说。
而想要在战局中获胜,重资产的投入可谓是颇有风险,要知道镜头厂商和普通的模组厂商大不相同,它对技术、设备要求更高,其中的投入动则上亿。故以“风险为导向”的价值在镜头领域得以完美体现。
“目前有效付款成做单的首要考量因素。”该镜头厂商人士向笔者称,“在镜头领域,我们把风险放第一位,其次才考虑价格,特别是现阶段市场现状,把握风险更为重要,要知道一旦钱无法收回来便意味着劳动成果的无效。”
镜头厂商纷纷以“风险”为导向
“近些年来,不少模组厂商出现跑路,他们这一跑路容易,其供应商镜头厂商便要遭殃。”上述摄像头消息人士继续称道。
要知道,镜头厂商是投入大、产值低的一大产业。其投入资金和摄像头模组COB产线贵几倍有余,其中一套5M 4P的模具价格便在400万以上,而其月产能也仅1KK左右。
而模具只是生产镜头的一个环节而已,由此可以想象其中的投入成本。
由此可见,“风险”意识是镜头厂商慎行的重要一步。
针对如何规避风险,笔者向镜头行业深耕7年有余的资深人士讨教了一番。对方称,“规避风险的最有效方式是看其团队磨合、内部管理、平台和技术这四大方面。”
“我们一直采用这样的方式去进行选择性供货,内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很多时候,一旦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后续矛盾会越趋严重,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他继续补充道,“我们选择供货商的首要任务就是看公司内部管理,一旦发现其内部管理出现问题,下一步便会减少产能供应。”
凭借其敏锐的嗅觉并以风险为导向的镜头厂商,在选择其供货商的情况下,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在他们的眼里价格并不堪称优势,如果出现竞争对手压价,那么一旦其看好该模组厂商的发展,压低价格为其供货并不成问题。
逐渐形成以风险为导向的一类企业,在近年来扩产的动作可谓频频。
笔者获悉,以某二线镜头厂商为例,2017年,纷纷在内陆扩产,其中一家预计8M镜头月产能将达到30KK。
近年来,在目前高端像素日渐普及化的大背景下,近几个月来国内高端镜头产能出现严重不足。要知道国内高端镜头厂商仅仅只有大立光、舜宇这两家,很显然对于二线镜头厂商而言,是一大机会。
基于此,大部分镜头厂商纷纷扩建产能,以争夺市场占有率。
扩建不如并购来的迅速 并购可实现1+1》2
并购的目的是什么?成功的并购能够改进技术组合、降低边际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镜头领域,新建镜头厂并不是最佳选择,要知道镜头不像模组,它对技术、设备要求极高,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其产值低。细细分析,新建扩产,人工管理、团队建设、资本投入都是需要考量的问题。”上述镜头资深人士称。
众所周知,产业并购主要有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及多元化发展等。其中,纵向并购为产业链的整合,寻求并购上下游企业;横向并购则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经济。
很显然对于镜头厂商而言,纵向并购的风险极高,横向并购更具有优势。要知道纵向并购并没有足够的技术经验,所以横向并购优势更为明显。一般情况下,横向并购的团队根基相对而言已经颇具优势,不管是技术沉淀还是客户群体,已经非常稳定。
“目前高端镜头出现产能不足的情况”另一位消息人士称。
要知道当高端镜头产能出现不足的情况下,很可能模组厂商会将目光瞄向二线镜头厂商,很显然要想短时间获取市场占有率,并购成为最为有效的方式。
而如果说要新建场地扩产的话,从厂房建立到量产,其中的时间大量被消耗外,团队的建立和磨合更是焦点,镜头需要团队密切配合,短时间内上述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还有待考验。
而纵观目前市场上的并购事件,不少摄像头产业链厂商营收大幅上涨,更有甚者通过一系列并购事件导致其营收破百亿。
总体而言,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是当下资本市场的常见行为,曾获得过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在研究中发现,知名大企业几乎都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并购成长起来的。
未来镜头厂商之间的并购会如何呈现,尚不知晓,但如何有效规避风险一定有其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