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竞争进入下半场,靠涨价就能赢得战争吗?

自从苹果在2012年调整过价格之后,这5年时间基础款iPhone的价格一直没有上涨甚至略微下降,但据Canaccord Genuity之前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苹果攫取了智能手机市场92%的利润,而苹果依靠是正是软硬件两方面的高额营收。
   今天,2017年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除了苹果,全球手机厂商能来的基本都来了。

  与年初的美国CES消费电子展不同,MWC 的主旋律是通讯行业,一直以来也是手机厂商集中发布新品的最佳舞台。

  当然,也少不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都不容忽视的则是中国手机厂商,华为、OPPO、魅族、金立等众多品牌,早在踏上MWC2017之前就陆续放出新款“吊炸天”的消息。

MWC2017

  这次华为带来的P10 三款机型售价分别是649欧元,699欧元799欧元。我们来对比一下2016年推出的华为P9售价,当时国际版三款机型分别售价599欧元,649欧元, 749欧元。

  华为同款机型涨价了50欧元,超过360块人民币。是的,我想说的是,涨价也成为今年各手机厂商的关键词。

  供应链涨价?不,只是为了更多的利润

  从2016年开始,国产手机涨价的消息就频繁出现。

  1月3日,魅族宣布魅蓝Note5除顶配版外均提价100元;2月4日,红米手机官微宣布,红米4和红米4A涨价100元;此外,努比亚miniS也宣布涨价100元;也有消息称360 N4S骁龙版也将涨价。

  红米在涨价公告中这样写道,“由于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和汇率波动影响,导致红米4和4A的成本剧增,之前指定的零售价已经严重低于产品成本。”

  对于旗下手机涨价问题,各家厂商的解释出奇的一致,都是说元器件采购成本的上涨和汇率波动的影响。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但我并不能同意这个说法。

  我们可以看到,在智能手机时代之前,不论是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还是国内的步步高等品牌手机,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的市场价格都会下调,难度那些年的成本一直在下降?

  反观现在的这些涨价的手机厂商,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像红米、魅蓝这样的性价比机型;一类是华为P10这样的中高端机型,这两类手机涨价的心态也不一样。

  自从红米的出现,不仅“拯救”了小米这家公司,也让千元机市场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靓丽风景,包括老对手魅族、华为甚至三星等多家厂商都推出了针对这块市场的系列。2016年7月份,小米官方宣布,截止到2016年6月底,红米手机共售出1.1亿部,雷军表示红米手机销量1.1亿部“想一想还是蛮吓唬人的”。

  红米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手机”,而其他厂商的加入正是看中了这块巨大的市场。尽管这部分群体相比于两千元档位或者更高档位对价格更加敏感,但通过这几年的培养和品牌建设,品牌形象基本树立了起来,而这个时候涨价就显得顺利成章。

  “你看看千元机市场的这些厂商,基本都是涨100元,因为大家都用习惯了,也不会轻易换品牌,更不会因为这100元而换更高档位,所以涨多少都是净赚啊。”一位手机从业者这样告诉寻找中国创客记者。

  像华为P10这样的中高端机型,相比于价格用户更在意性能以及苹果、三星之外的差异性,现在华为以及其他品牌的某些机型在努力尝试走中高端路线,那高价格就是迈向高端的敲门砖,而真正想要解决用户购买欲望的是那649欧元,而不是增加的50欧。

  反正卖多卖少都不是一日可以达成的,那就干脆卖贵点吧。

  互联网手机故事讲不通,回归硬件赚钱吧

  据公开资料发现,在2016年OPPO、vivo、华为、魅族,甚至是小米新推出的手机相比起同期同类产品都稍微有提高一、两百元左右的售价调整,但是大家都是默默的进行,并没有做太多的声张。

  但是在年底锤子手机的发布会上,罗永浩用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的平均售价上涨了230多元,也把手机涨价潮带向了公众视野。

  所以到了2017年,手机厂商开始不避讳谈涨价了,但这个时候我们不妨看看iPhone这些年的价格变化。

  iPhone4上市时间是2010年,当时市价格是4999元;iPhone4S上市时间是2011年,上市价格是4988元;iPhone5上市时间是2012年,价格为5399元;在2016年推出的iPhone7的价格依然是5388元。

  是的,自从苹果在2012年调整过价格之后,这5年时间基础款iPhone的价格一直没有上涨甚至略微下降,但据Canaccord Genuity之前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苹果攫取了智能手机市场92%的利润,而苹果依靠是正是软硬件两方面的高额营收。

  而国产手机的崛起,小米一定功不可没,特别是早期被贴上“中国的苹果“、雷布斯这样的标签。但不论是小米、魅族这样的互联网品牌还是OPPO、VIVO这样重视线下渠道的厂商,大家走的都是各种晒参数、性价比路线,也正因为如此都在特定的人群和市场受到了认可。

  从当年非智能机时代的步步高音乐手机转型走出去的OPPO、VIVO,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传统渠道,而且模式很清晰,就是把手机当做硬件产品,目标就是赚钱。而在音乐和拍照功能上面的市场定位,持续的品牌宣传培养出了忠诚客户,消费者也愿意为高溢价买单。

  雷军曾多次表示,小米不靠手机赚钱,Miui系统就是小米生态的重要一步。但实际情况是,相比于iOS的用户来讲,安卓用户的付费意愿还是很低,小米、魅族这样的厂商靠软件来盈利还走不通。

  还有像乐视这样的黑马,推出的手机不仅主打性价比路线,买手机送乐视视频的会员、酒类电商网站的优惠券等等,十足的要把生态这个词用到极致,但这显然不能使一个手机品牌健康的走下去。

  “消费者业务要合理成长,做不出利润,就减人。”华为总裁任正非在消费者BG年度大会上这样说。

  赚钱已经成为了摆在国产手机厂商面前的最紧迫问题,但涨价真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 48小时榜
  • 双周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