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行业应用成效显著 小米等国产手机全面支持北斗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信息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和TD-LTE两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之后,被誉为“北斗之父”的中科院院士孙家栋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017年注定是北斗导航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不平静”的一年。年初,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信息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和TD-LTE两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之后,被誉为“北斗之父”的中科院院士孙家栋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北斗导航行业应用成效显著 手机领域拓展仍需擂重锤

  这些振奋消息,将落地多年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再次拉到公众视线中。而在今年,“北斗三号”系列卫星将在今年中期发射,迈出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

  业内人士预估,2017年,站在风口上的中国的北斗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三步走”打造中国卫星导航

  正由“第二步”跨向“第三步”

  地图导航现在已经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对GPS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很多人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GPS突然停止服务了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没办法开车了,没办法出去旅游,没办法叫网约车了……其实,GPS影响不仅限于民生层面,更关键的是在军事、国土安全等关键领域。所以,为了更好维护国家利益,我国很早就开展了北斗导航的研究和部署。

  2000年,我国建成了北斗导航实验系统,这是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也是我国打造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所迈出的“第一步”。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是区域系统,由三颗卫星提供区域内的定位服务。虽然只有三颗卫星,但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在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得到了应用检验,并在海洋渔业中展开应用。

  2004年,我国对北斗二号卫星工程立项,迈出了“第二步”。经过8年时间的研制建设,到2012年建成了由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协同组网运行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并正式向我国及亚太地区提供导航、定位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短报文通信服务。 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建设的完成,使我国拥有了完全自主的高性能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摆脱了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掌握了时空基准控制权、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主动权、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北斗导航也因此成为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也就是“北斗三号”,将由35颗卫星全球组网,导航服务范围将从“第二步”阶段的中国和亚太地区扩展至全球。据悉,今明两年我国将完成18颗全球组网卫星的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行业拓展先行一步

  交通、渔业得到广泛使用

  北斗导航目前正处于“第二步”向“第三步”跨越的阶段,去年下半年以来迎来相关政策密集发布。

  去年11月,工信部修订《无线电管理条例》,提出将为北斗导航等多个信息产业领域的发展扫除技术和政策障碍。

  去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在行业推广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指导意见(送审稿)》。

  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要做大做强北斗等卫星及应用产业,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继续开展北斗全球系统建设。

  ……

  实际上,这些年来有关推进北斗导航进程的政策不断,这也推动了北斗导航行业应用的发展,比如在交通运输业。

  “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初期,交通运输部在道路运输、船舶监控、基础设施监测、港口调度等领域对北斗系统进行了应用验证。2011年,交通运输部启动“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在全国9个示范省的道路营运车辆上推广应用北斗系统。这是北斗系统首次在民用领域大规模开展应用。2012年底,交通运输部发文规定:自2013年6月1日起,凡未按规定安装或加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的车辆,不予核发或审验道路运输证。截止到今,已经带动了超过400万辆营运车辆安装使用北斗兼容终端。到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将规模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除了交通运输业,渔业也是北斗导航已得到比较广泛应用的领域。

  这些年来,各渔业大省大力推广应用北斗船载终端,有的省份已基本实现了对海洋大中型渔船的全覆盖。比如福州市在《福州市“十三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中写明,实施海洋渔业北斗应用项目,推动全市44.1千瓦以上的海洋捕捞渔船100%安装、使用北斗海事一体化船载终端。当渔船出海作业时,能知道自己的精确位置,当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向北斗卫星发送短报文,短报文被渔政部门接收后可采取营救措施。

  伴随着北斗相关产业发展的不断成熟,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应用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比如利用北斗对矿山塌陷区进行地质灾害监测、车辆定位防盗、森林防火等等。

  手机行业拓展小有所成

  小米等国产手机全面支持北斗

  相比北斗在交通运输、渔业等行业中的应用,人们同样关心它在个人终端领域,尤其是手机上的应用。

  在智能手机等GPS强势存在的领域,北斗并没有采取“有你无我”的替代策略,而是采取“有你有我”的兼容策略。而且北斗开放定位服务接口,包括高通在内的芯片厂家推出兼容多个系统的芯片产品。早在四年前,高通就联合三星在Galaxy Note 3手机的部分型号中,首次加入了北斗定位功能。

  而到目前,北斗导航功能通过集成芯片的方式覆盖了部分主流手机产品,终端款式已经大为丰富。

  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创新与产业联盟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通院)联合厂商成立的机构,联盟在去年发布了《移动智能终端北斗定位白皮书(2016)》。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 年8 月31日, 在申请进网的3572款手机终端中,支持定位功能的2891 款,占比为81%;支持北斗定位功能的759 款,占比为21%。这759款手机中,有较多机型是由小米、华为魅族这三家生产。小米相关负责人向《IT时报》记者透露,小米手机已经全部支持北斗定位。

  这对用户来说是有益的,用GPS导航手机可能只搜到四五颗卫星的信号,如果设备兼容北斗,搜到的卫星数量会增加不少,这样定位更有保障。同时,由于楼宇的遮挡,室内的设备搜索到的卫星数量有限而难以提供定位,兼容的策略将有可能使得室内导航得以实现。

  困难依旧巨大

  专家建议出台强制性政策

  虽然支持终端已经大为丰富,但在手机市场上,北斗导航目前仍处于弱势地位,而且面临的困难不小。

  信通院高级项目主管、高级工程师刘思杨在2016移动智能终端峰会上介绍,虽然目前众多手机都宣称支持北斗,但多用于辅助GPS进行定位,从随机抽样测试的结果来看,在只有北斗卫星信号的情况下,移动智能终端的北斗定位功能性能整体情况相对GPS较差。

  而且,目前北斗导航的存在感很低,用户基本无感知。因为北斗智能终端的UI标识基本仍是GPS,有些手机支持北斗,但标识都是GPS。

  谈及北斗卫星的发展现状,刘思杨认为北斗单模定位性能亟待提升,同时业界对于A-北斗(辅助北斗定位的简称,也是一种北斗定位的方式)应用的具体方案还未完全形成一致意见,给北斗产业化应用带来不确定性。业界支持北斗的智能手机只支持独立北斗定位,不支持A-北斗定位,这与GPS智能手机均支持A-GPS定位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国务院在这几年印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等反复强调,“面向智能手机、车载终端、穿戴式设备等大众市场,实现北斗产品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重点推动北斗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功能成为车载导航、智能导航的标准配置”,但始终没有像其他行业采取强制性等措施去强力推广。刘思杨认为,国家力量在推动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移动智能终端,他建议强制性政策为牵引,逐步推动北斗和A-北斗技术成为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小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推动A-北斗全面的商用化,技术方案和标准以及芯片方面形成合力。‘十四五’北斗有全球新频点,实现相关的产业化工作。”刘思杨说。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 48小时榜
  • 双周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