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9日报道,到目前为止,中资高科技企业引领着印度的智能手机市场。在其他地区增长已开始萎缩之际,这块次大陆被视为移动设备制造商下一个巨大的未开发市场。
小米首席财务官周受资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小米智能手机在印度的销量从300万部增长至650万部左右,增加了一倍以上。“对我们来说,2016年是个分水岭,我们真正成为一家跨国公司。”
小米和华为及联想旗下的摩托罗拉,是印度销量前三的智能手机公司。
周受资表示,为了在仅仅两年时间内实现这一目标,小米“复制了我们在中国的战略”,聚焦于在线销售和配套产品生态系统,并由被小米称为“米粉”的热心群体(而不是传统的广告营销)宣传。
不过,在经历了截至2015年的爆炸性增长期之后,过去两年小米难以维持在中国的增长势头,在全球最大移动市场中国让OPPO和vivo等国内竞争对手夺走了桂冠。
周受资不愿透露去年小米在全球的销量是否增加。他说:“小米在以我们希望的方式……在我们希望增长的地区……增长。”小米并未不计代价地把增长或抢占市场份额摆在首位,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其在线销售和分销的效率、发展小米配套产品的“生态系统”上。
这些产品包括联网的空气净化器、电饭煲,以及人气爆棚、已销售逾2300万部的小米手环健身跟踪设备。
周受资表示,小米聚焦于智能手机、电视机、无线路由器和笔记本电脑。同时,该公司已对77家初创企业投入资金或予以支持。把这些都加起来,被捆绑至小米智能家庭核心应用的可联网设备销量已超过5000万部。他说,有几家此类小米生态系统企业的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许多此类配套设备在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亮相。
周受资表示,在印度取得初步成功之后,对于把这种运作模式推广至包括“重要新兴市场大国、欧洲和美国”在内的各国,小米如今越来越有信心。他表示,这种运作模式把买得起的品质和超高效率相结合,很像日本家居品牌无印良品(MUJI)和美国折扣零售商好市多(Costco)的混合体。
他说:“对我们来说,美国是个重要市场。我们希望以正确方式进入美国市场。”
到目前为止,在苹果和三星占统治地位的美国,中国手机制造商在很大程度上很难开辟有意义的分销和销售格局。
2014年底,小米以450亿美元的估值筹得11亿美元,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私人持股高科技企业之一。
周受资表示,2015年底,随着在中国的销售开始萎缩,小米认定“盲目增长十分危险”。“我们将始终追求最高品质和成本效率最高的渠道,将节省下来的成本返还消费者。我们选择用这种办法在2016年取得增长。”
尽管小米已有两年多没有筹集新资金,但周受资表示“我们不需要”再筹集更多资金。他说:“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不在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