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销的角度看,华为的品牌特点清晰,是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家,而联想的品牌形象则摇摆不定,定位模糊。
“杨元庆是合格的联想CEO么?”2016年春节期间,一篇对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CEO杨元庆质疑的评论引起了轩然大波,该文引用了诸多数据,特别是每次大规模并购后的财务数据,质疑杨元庆治下的联想已是“衰落的帝国”。联想集团随后发表声明,对该文章的种种说法予以驳斥。
此时,联想集团2015财年前三个季度的财报已经出炉。鉴于这三个季度的数字相当难看,整个财年的亏损基本已成定局。2016年5月,联想集团正式公布2015财年业绩,全年营收额为449.12亿美元,同比减少3%,净亏损1.28亿美元。这是联想继2008财年亏损2.26亿美元以来,首次全年亏损。
此次亏损却并未直接带来人事变动,杨元庆只是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由于2015财年业绩表现与预期有差距,他将放弃董事会所给的奖金。而当年的2008财年亏损之后,柳传志再度出山重新成为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从董事局主席一职“退居”为CEO。
联想方面将亏损的原因总结为“汇率波动、个人电脑需求放缓及集团提升智能手机业务质素的各项举措”。2015年财报显示,联想移动业务集团营收同比上升7%至97.79亿美元,集团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却同比下跌13%至6600万部,而在2014财年,这一数字还是7600万台。尽管前两项原因的确存在,但移动业务的疲软才是联想年度亏损的最大原因。数据显示,2015年联想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已跌出前五,排在华为、三星、苹果、小米和OPPO之后。
随后,杨元庆对移动业务集团的领导人两次进行调整。2015年5月底陈旭东从神奇工场火线转岗至移动业务集团接替原总裁刘军。2016年11月初,先前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乔健被杨元庆任命为移动业务集团总裁,接替陈旭东。在随后的一次业务沟通会上,杨元庆表示,联想移动今后将加大品牌整合力度,Moto将成为手机产品的唯一品牌。
与华为比较,杨元庆怎么说?
就在联想颓势之时,另一边的华为却是高歌猛进。由于在手机业务上的良好表现,华为在2015财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
舆论一向偏好将联想与华为比较,杨元庆对此觉得十分冤枉。他表示十分佩服华为,但华为与联想的业务构成不同,可比性并不强,“华为是往技术的纵深走,而联想要强调的是创新和效率两个方向的平衡。所以,两个都有各自核心竞争力,各有所长。”
杨元庆的这番话触碰了业界对联想起家时“技工贸”做法的讨论,有评论称联想是典型的“技工贸”路线,而华为是“贸工技”。从数据对比来看,即便在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颇为丰收的2005财年,其营收高达133.46亿美元,税前利润却仅为0.845亿美元;而在2005财年,华为的利润就已达6.81亿美元。不论业务构成如何,也不论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与联想相比,华为的确是一家更有盈利能力的企业。
在电脑和手机领域,联想通过对IBM个人电脑业务及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扩大了业务范围至海外,并且也拥有了一定的技术专利及销售渠道,但其盈利数字并不高。早在收购之初,有评论就称联想所收购的是持有方认为毫无价值的业务,从IBM个人电脑到Moto,其延续的是相同的“技工贸”风格。而杨元庆在这两笔收购案中都是主导者和力挺者。
纵观联想集团执行委员会的成员,除外方人员外,中方成员中只有贺志强是技术出身,杨元庆、乔健、陈旭东和刘军都有很强烈的销售色彩。“技工贸”路线错了么?一位业内观察人士对此评论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起家的方式,很难说‘技工贸’和‘贸工技’谁对谁错,不过联想的确需要在技术上进行更多的储备。3000亿营收规模的联想,拥有技术专利的数量还不如1000亿营收规模的中兴,是说不过去的。”他同时表示,讨论杨元庆是不是合格CEO的意义不大,“资本市场有时候喜欢找替罪羊,但如果我们思考一下,杨元庆不做了,谁能做得更好?”
并购Moto是笔“糊涂账”?
“联想移动的亏损主要是Moto在亏损,如何整合外部团队,对乔健是一个新考验。”通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微博)在杨元庆对乔健的人事任命不久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与Moto所持有的技术专利和技术实力相比,联想对手机研究得很不透彻,不太能够指挥得动Moto的团队,但Moto自身又是一个不太有价值的品牌,再加上工作文化上原有的差异,这个整合是有难度的。”
2014年,联想宣布从谷歌(微博)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价格为29亿美元,而谷歌收购摩托罗拉时的价格为125亿美元,转了两手之后,其价值已暴跌了近八成。根据双方协议,联想集团得到摩托罗拉移动业务3500名员工,2000项专利,品牌和商标,以及全球50多家运营商的合作关系,联想将以全资子公司的形式运营摩托罗拉。联想完成对Moto的收购后雄心勃勃,认为该收购案将助力联想成为继三星和苹果之后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然而,2016年5月,在Moto品牌加盟联想的第三个年头,联想在2015财年年报中明确写道,其对Moto的收购未达到预期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杨元庆还决定,今后联想移动将只保留Moto品牌。“也许联想认为与Moto相比,其他自有品牌更加不算成功吧。”项立刚评论说。一位联想移动的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ZUK、R系列、A系列、乐檬等品牌也许会消失,但这些系列之下的机型会得到部分保留。“原先ZUK的机型被整合到Moto品牌旗下,这是有可能的。”该内部人士还表示,出于对目前紧迫形势的考虑,联想只能选择将所有兵力都集中到一个拳头上,而这个拳头,在联想的决策层看来,还只能是Moto,而非之前没少花心思的ZUK。但这一说法未得到联想方面官方证实。
联想集团2015财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占总营收比达到2.6%,为近年来之最。过去10年间,联想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约40亿美元,这个数字仅仅相当于华为在2014全年技术研发投入的一半。不靠研发靠收购,目前来看其效果有限。不论是IBM还是摩托罗拉,被收购后其所持有的技术专利都没有为联想贡献可观的盈利能力。
联想能转型成功么?
杨元庆治下的联想依然是PC之王,其短板在移动业务。
一位联想移动业务集团的产品经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运营商主导手机市场的时代,联想十分领先,一度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然而随着2014年三大运营商改变补贴政策,大幅降低补贴额度,运营商定制机占有率锐减至30%且仍在逐年下降,红利消失,竞争转向开放市场,联想有些被动。该人士称,联想移动内部正在调整,将面向运营商的to B模式变为直接服务用户的to C模式,这场变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很多流程和环节都要改变。”
此外,技术储备也是杨元庆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成熟市场中,总体增量有限,更多的竞争发生在不同手机厂商之间互相‘挖墙脚’,这就更需要有过硬的产品性能和技术研发能力做保障。”项立刚对记者说。近年来,“山寨手机”的生存空间在大品牌的持续挤压下已趋近为零,销量排名已跌出前五的联想情势有些紧迫。
一位不愿具名的商学院教授对记者表示,从营销的角度看,华为的品牌特点清晰,是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家,而联想的品牌形象则摇摆不定,定位模糊。“这与重视渠道的外贸思维有关,看到哪里有机会就去做,然后又很快地撤出去再做别的,没有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执行到底的一贯策略。若将这种做法延续下去,对联想的将来更加不利。”
杨元庆其实还有更多期望,早在刚刚成为联想集团总裁兼CEO的2001年,他便雄心勃勃地宣布了一个“三年计划”:联想要从单纯生产硬件向全方位IT服务移动商转变。显然,这个预期至今都未完成,且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