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称富士康在美国造iPhone可能亏本:供应链有难题

回流美国,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制造iPhone所需的人工、供应链方面的需求该如何满足?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要做一桩亏本生意么?
   iPhone在美国生产可能真会发生。

  12月7日,代工巨头鸿海发布公告,宣布其目前正初步评估美国地区潜在的投资机会,借此扩增当地营运业务。相关投资尚未正式定案,鸿海会继续与美方相关单位直接讨论,并根据双赢的条件公布相关计划细节。

  事实上,在制造业回流已经成为美国政界热议话题的背景下,苹果的回归显得势在必行。但回流美国,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制造iPhone所需的人工、供应链方面的需求该如何满足?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要做一桩亏本生意么?

  拟扩大在美业务

  鸿海的回应源于一桩570亿美元对美投资的传闻。

  在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对外展示的联合投资“承诺书”上,有软银和鸿海两家的标识。

  这份承诺书显示,软银和鸿海承诺在接下来的4年中,在美国本土投资570亿美元,外加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软银将投500亿美元,而鸿海则投70亿美元。孙正义对外表示,希望这些资金大量投入到诸如物联网、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人等领域。

  郭台铭和孙正义熟识多年,鸿海和软银也早有合作。鸿海与阿里巴巴此前曾共同投资软银的机器人公司,软银机器人Pepper也由鸿海生产。

  尽管鸿海没有在公告中公布对美投资的业务领域,但外界普遍认为,鸿海有意扩大在美业务源于其最大客户苹果公司。

  事实上,今年11月就有消息称鸿海开始讨论在美国生产苹果智能手机。而苹果在今年6月就曾询问鸿海能否在美国生产iPhone。据悉,苹果也向另一家代工厂和硕联合科技提出了这一想法,但和硕拒绝了苹果的洽询。

业内称富士康在美国造苹果iPhone可能亏本:供应链有难题

  苹果询问iPhone是否能在美生产并不奇怪。在这背后,制造业回流在美国正引起多个层面的热切关注。而对于鸿海来说,郭台铭早在3年前便提出去美国设厂。

  2013年6月,郭台铭曾在当年的股东大会上表示,尽管有来自市场环境的挑战,但公司今年盈利和收入都有望再度增长,公司有能力在“合适的时候”去美国设厂。他当时说:“我们可以将制造业务发展到美国,如果时机成熟,将很快实现。目前的主要顾虑是经济因素。”

  而在2013年底,郭台铭在出席台美产业高峰会时,还宣布鸿海将加码投资美国制造业模具、工具机、生产自动化与机器人研发。

  目前中国依旧是苹果产品的组装工厂重地。

  苹果公布的2016年供应商名单显示,苹果在全球共有18家组装工厂,其中14家位于中国。而鸿海旗下的7家分别位于深圳、上海、成都、郑州、太原及巴西圣保罗。

  回流的账本

  对于代工能力强大的鸿海来说,在美国生产iPhone并非不可能。但在业内看来,郭台铭可能面临一场亏本生意。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除了美国高昂的用工成本、法务成本外,众多位于中国大陆的iPhone供应链厂商也无法复制。而将原材料都运到美国,这无疑直接导致iPhone的成本上涨。

  而成本上升对鸿海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2016年11月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鸿海当期净利润为新台币346亿元(约合10.9亿美元),同比下滑8.7%。外界认为下滑源于其当期完成了对日本夏普公司3888亿日元的注资,夏普的债务和亏损对鸿海的业绩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事实上,就在郭台铭2013年6月提出到美国建厂的前一年,他还认为美国不适合做制造业。

  2012年5月,郭台铭曾和时任美的集团董事长的何享健交流称,“完全可以”把iPhone、iPad搬回美国,“但搬回来,加钱事小,一台多个十美元,还是能赚回来,但问题是你供应链没有啊!”

  但时隔一年,郭台铭就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除了客户的需求外,也与大陆地区不断上升的人工成本有关。鸿海在大陆的子公司富士康高峰时期拥有超过百万规模的员工,员工管理也随之成为一个难题。

  早在2011年郭台铭便提出了百万机器人计划,希望以此解决不断上升的人工成本问题。而鸿海在美国也早已开始了对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2013年11月,郭台铭曾对外表示,未来两年鸿海将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耗资至少1000万美元建设一家机器人自动化工厂。此外还将在该州投资超过3000万美元扩大现有工厂的规模,将员工数从几十名增至500名。

  而在2015年12月,台媒报道称,鸿海欲以1.2亿美元(约7.8亿元人民币)投资子公司英属开曼群岛ICREATE INVESTMENT LIMITED的规划获得审批通过。业界认为,鸿海此举意在为在美国等国家投资机器人、应用软件等业务做准备。

  专家对记者分析称,在中国人工成本上升背景下,制造产业的自动化使其对人工的需求没有特别多,在美国的用工成本相对中国要低或差不多。此外,美国的能源、电力的价格要更低。鸿海扩大在美投资符合现在制造业回流的趋势。

  专家认为,只要鸿海的全球供应链能够协调,能够把盘子布局全球。在美国生产iPhone没有太多问题。

  而鸿海也并非没有这样的先例。据记者了解,鸿海自2011年起便在巴西生产iPad、iPhone等苹果产品。采取的模式便是鸿海先将零部件运到巴西,再在当地进行组装的方式。但德意志银行2016年度全球物价报告显示,巴西的iPhone 6售价是美国的1.56倍。

  但值得注意的是,鸿海在美国生产iPhone很容易,但若要将在大陆的6座苹果组装工厂生产线都一举搬到美国,郭台铭要算的则不仅仅是一笔复杂的经济账。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 48小时榜
  • 双周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