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手机
每次谈到颠覆创新,大家都会提到柯达的例子,貌似这个案例已然了无新意了。就好像一个有传统优势的公司突然变得很愚蠢,很自大,其实不然,无论是当年的柯达还是今天的华为,都是由一群优秀并持续努力的人在运营着,面对新技术和新概念,华为也提出了种种“自洽”的系统在做演进。
新晋企业想要颠覆具有传统优势的大公司,需要完整清晰的战略与路径。实际上,在历史上最终所有的巨头都顷刻间倒下了,虽然公司的领导者会察觉到影响其所在行业的颠覆性力量,大多时候还会调动充足的资源来进军新市场,但实质上,因为旧有的技术优势和产品的既得利益,使得他们只会用新概念包装旧盒子,无法真正接受这一颠覆性变化所开辟的新商业模式。而这正是像乐视手机这类新进入者拓展市场的机会。
华为的优势和弱势
华为公司的两大优势是学习(跟随)能力强,执行能力强,但弱势是原创能力不足。当年知名专家不看好华为从toB的设备制造转型toC的手机业务时,华为迅速学习了小米的数字化营销,再依托自己的通信专利优势,和供应链优势,以团队的超强执行力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国产第一。
而且华为对媒体的数字化营销也远胜于小米这个祖师爷,互联网上黑小米的文章到处都是,但却看不到有影响力的批评华为的文章,即便不靠华为吃饭的那些知名媒体人,也从不敢公开发表批评华为的言论。说到创新,华为更擅长在电信领域里的技术升级路线清晰的研发,而不擅长如IT领域的发散式创新。
若论华为手机,其自身的两大优势是硬件和核心芯片,但弱势是屏幕-----三星不愿意卖Amoled屏幕给华为,华为很少出Amoled屏幕和2K屏的手机。当乐视在进入手机行业做颠覆性创新时,恰恰可以针对这三点出招。优势传统企业若要创新,新业务必然会立即导致其传统优势业务的收入瞬间大幅下降,因而即便新业务产生了,他们也无法模仿与跟随。硬件强,必然软件弱。
软件和内容是金蛋
实际上,华为是国内第一大软件公司,但主要是做电信系统相关的高价值软件,是依托IBM的IPD流程之下的软件开发模型来开发电信核心系统软件,其软件系统也是一个完全封闭的体系,即便有时用了开源软件。而这一开发流程已经被证明是与快速迭代的APP开发从文化基因、开发流程以及交付服务上都完全相背离的。而且电信业务模块是事先有了清晰的固定的国际标准,而APP应用是面向多变的应用场景以及随用户体验做大量定制化,基于开源的平台,通过知识共享而完成快速迭代与进化的。
手机中的软件,其商业生态并非现在手机里的预装软件这样简单。现在的小米与华为手机都有一项非常高利润的业务,就是在国内法律不限制的情况下,通过强制预装软件以及应用商店,可以达到销售出去的手机,每部每月继续产生2至3美元的纯利。但这不是真正的软件业务。真正的软件业务是通信场景化,以及信息服务场景化。
通信场景化是toB的SaaS方案,比如前华为人彭玉龙的云之讯公司所开发的企业IP电话系统支撑了阿里淘宝,Uber,滴滴等服务数千万用户的定制化电话系统。而信息服务场景化是针对手机消费者个体的方案。
Google曾经在其原型机中展示过类似的方案,是端+管+云+SaaS运营的垂直整合。从用户的体验看,基于对你在手机的一切操作的监控,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信息服务集成化在手机的首页面,比如,当你去深圳出差,下了飞机,打开手机,你就立刻看到深圳的天气信息,订车服务APP,路线拥堵状况,以及订房订餐等的信息,还有当地的新闻与行业资讯。信息服务还可以做的更深入。
前一阵的新闻提到OPPO投资并助力“一点资讯”与“今日头条”竞争。其实,众人对这件事的思考角度搞反了,我认为恰恰“一点资讯”是金蛋,而早就注资其中的小米是笨蛋,抱着金蛋不懂得其价值。“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这样做个人定制化信息服务的APP恰恰是乐视手机需要的元素。Google之所以没有建一个基站,就可以做成全球第一的移动虚拟运营商,可以和各大运营商集团平起平坐,对等谈判,就是依靠软件和内容与所有大运营商的管道价值对冲了。
乐视应向OPPO学制造和供应链
说到芯片,华为自己研制的麒麟芯片的不断成熟与大规模采用,铸就了华为未来在产业中的护城河,可以利于不败之地,但同时也陷入了与高通不停升级不停比拼安兔兔跑分的怪圈。而国内市场增长最快的OPPO手机的策略一直是用二流芯片卖出一流的价格,比如用高通6系芯片靠外形与营销卖出8系的价格,其选用的供应商也是二流的,但要求供应商有为大厂供货的记录,从而保障了芯片的稳定。这一策略也是在硬件,制造和供应链上不占优的乐视值得研究的。
屏幕一直是制约华为手机的关键控制点,因为屏幕占手机成本的40%,而与三星的竞争升级,上升到互相诉讼的地步,使得双方的协作关系更加恶劣,华为无法从三星及时和大量的采购屏幕。随着IPhone7将采用Amoled屏幕,这已然成为高档手机的标配。而华为受限于此,因而一直宣称2K及以上屏对于手机的小尺寸屏幕而言,已经超出了人眼的识别能力,因而毫无必要,而这又与华为在运营商业务中的关键战略“大视频”所提倡的4K视屏及移动视频路线是相矛盾的。而作为在视频内容方面优势最大的乐视,移动视频业务配合“漂亮”的屏幕恰是其提升手机知名度的抓手。
“夜晚想过千条路,白天还得磨豆腐”。说得再多的战略与突破口,基于现实,还是需要现在的乐视手机团结前华为团队、前联想团队和前oppo团队来做好最基础的业务:复制华为的营销,OPPO的渠道,联想的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决胜之处就在于软件与信息服务。乐视的七大生态战略,目前还不成熟,所有的业务连接更像是七巧板,要想拼接的严丝合缝,还很吃力,而真正的生化反应是调色板,需要在商业模式上自然而充分的融合,做不好就成了“马赛克”。
看视频,没人喜欢“马赛克”啊。从手机业务等单项业务的具体落地作为出发点,而非从整体概念分拆再变形改造具体业务,这才是真正的“化反”,不然就是物理反应的“布朗运动”,混乱的冲撞与力量的相互抵消了。(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作者为华为全球业务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