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极力赶超苹果、三星两大巨头的中国厂商们,在技术能力方面有哪些傲娇之处?
之前一直低调在toB市场服务的超多维科技(SuperD),近日宣布涉足toC市场,并即将推出主打显示技术功能的手机,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繁花锦簇的中国军团
中国手机厂商,正在谱写一个个神话,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
中国手机厂商在中国市场,已经全面压制国外厂商,尤其是排名全球手机市场第一的三星,被IDC列入中国市场的“其它”中,苹果“勉强”排在第五名,但是同比下滑31.7%。
再看看全球的情况,Gartner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市场数据显示,三星位居第一,苹果第二,而随后的华为、OPPO、小米位居三四五位,且都是中国厂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联想、小米等也都积极布局,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进入9月份,传统的“金九银十”销售旺季,也正是手机厂商们发力时机,接下来的半个月内,几乎所有厂商都要发布年度旗舰产品,尤其包括苹果的iPhone7.
加上此前小米、乐视、联想、OPPO、VIVO、华为、魅族、360等厂商,都或早或晚地发布了年度旗舰,使得这个秋季看上去更加热闹非凡。
难掩机无力
不得不说,手机产业正在经历一轮阵痛。
产业并购加剧,巨头举着钞票,对中小品牌下手,收购或入资的资本运作,让一些小品牌直接退出市场,整个市场也正在形成寡头格局——市场上品牌众多,但是幕后老板确实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几个巨头。
苹果、三星之外,手机市场正在形成几大家族系割据的局面,华为、小米、联想、步步高、乐视、中兴、360等几大品牌系,这些家族在高中低端各个层段形成对抗,进而加剧了手机市场的竞争。
不过,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使得众多品牌不得不加快产品研发周期,仓促间推出产品,再加上一些品牌本身就没有技术实力,拿OEM/ODM的产品贴标了事,在这种背景下,市面上的大多数产品,虽然在双摄像头、大电池、曲面屏、快充、安全、超轻薄、外观等方面下了功夫,但整体而言缺乏让人尖叫的产品。
我想说的是,目前在全球市场叱咤风云的中国厂商们,做大市场不算真本事,能够拿出让大家痴狂的产品,才是真强者。
产业创新拐点已现
讲真,恐怕谁家也不愿意自己的产品跟人家一模一样,但是想要突破天花板,谈何容易?
手机市场在创新乏力的前提下,只好大打价格战,导致竞争日益惨烈,厂商们赚不到钱,消费者不停抱怨。
深陷泥潭的厂商们,都想要跳出来,但是一定要选好方向。
在处理器上,高通、联发科的努力让英特尔都没有勇气,华为则算是打出了一定名堂;在操作系统上,Android阵营就是向Google大哥看齐,各家基本都有搞自己的定制版本。
这两条路上,一般手机厂商是无法突破的,那么再看看其他领域?
先不管moto的模块化,或者苹果的双摄像头,抑或是三星的虹膜识别,可以先看看互联网上火什么?直播、VR、游戏……对。
那天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做的现场“调查”:70%的网红直播用的还是iPhone。
可见直播这个市场值得挖掘,但是网红们用的手机上仅仅有像素高的摄像头和柔光灯是不够的。
再看看VR,的确有不少厂商已经推出了VR功能的手机和配件,但是大多说产品体验不敢恭维,不是看不清,就是看着晕。
游戏,说来就有气,家里熊孩子整个暑假走哪儿玩哪儿都我的世界,昨天开学了才有所收敛。
虽然,VR和游戏的体验还没有尽善尽美,但是前一阵子Pokemongo的火爆,及VR/AR的流行,都激发了手机产业对全新显示技术的热情。
作为手机的脸面,显示屏、显示技术都是手机产业中的一个高精尖领域。但是,众所周知,显示领域的高端技术多被韩日厂商把持,这也使得中国手机厂商在显示方面并不拥有太大的话语权。
超多维科技率先突围?
直到近日,超多维科技(SuperD)——这个名字出现在人们视野内。
据悉,超多维科技将在近日推出具有3D和VR功能的智能手机,引发了业内围观和热议。
超多维科技其实是一家有技术积淀的公司,一家裸眼3D、VR/AR等显示技术服务商,不过之前只面对toB客户,所以在公众眼中并不是那么知名。
超多维科技在显示领域耕耘12年,拥有涵盖芯片、软硬件等显示相关的专利650多件,是国内少有的显示创新企业,其核心显示科技被东芝、三星等国际巨头采用。
在VR、游戏等应用热潮的推动下,让拥有核心技术的超多维科技决定“下海”,从toB市场涉足toC市场,面向消费市场推出了具有VR和裸眼3D等全新功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普及,人们对视觉体验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前几年电影《阿凡达》的上映,引发了人们对3D技术的关注,当时业内有3D笔记本出现,但是当时的体验并不完美,而如今裸眼3D的技术精进了不少,相信首次面向消费市场的超多维,不会让大众失望。
骄傲的中国手机军团在攻城略地的同时,面临着如何真正强大的拷问,在享受人口红利之余,应该去考虑如何赢取消费者真正的喜爱,并让自己赢得尊重。
在从大到强的攻坚战中,谁能够从中顺利突围,相信只有那些能够静下心来去攻克技术难关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