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断言虹膜识别会取代指纹识别成为手机标配还不够客观,但虹膜识别作为一项精准安全的身份验证方式,其发展潜力的确毋庸置疑。其实在虹膜识别行业,国内有不少科研机构和企业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科研机构如,中科院自动化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图像所,科研企业如中煤科技、思源科安等,前两者及其技术所衍生企业的商业模式单以算法授权为主;中煤科技是较早在这一领域发展的企业,其技术来源于西安交大,具备技术研发的基础同时也做代理国外产品的生意,但后来因经营问题最终解体;而思源科安在拥有独立的虹膜识别算法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以产品技术开发,发展代理商、经销商为主要业务模式;还有部分企业以购买国外技术生产产品或纯代理国外产品为主要的经营方式。多年来,随着技术进步,虹膜识别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同时利润空间也相对下降,这对于拥有算法技术的企业优势越来越明显;在应用方面,通过各种网络、数据库、计算机软件、设备集成等技术,虹膜识别在越来越多的身份认证应用场景下发挥作用,在应用环节,产品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算法作为前提的保证下,各种类型可集成的虹膜识别模组的开发是其应用推广的主要动力。由此,对虹膜识别企业的算法速度、数据积累、产品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用户数和项目案例的累积是企业进一步开发虹膜识别应用市场的前提。
此次三星发布的Note7便是虹膜识别模组在移动终端应用的成功案例,据称,该技术是韩国虹膜识别厂商所提供。当然,而此技术也并非国外独有,近两年国内一些科技展会上已经出现虹膜识别手机的身影,早在去年中国智能终端技术大会上,思源科安就推出了移动终端专用模组虹膜识别技术,并因此获得了“年度智能硬件解决方案奖”。不仅仅在移动终端,作为目前公认的安全性最高的生物识别模式,伴随社会公共安全和个人的自身信息安全要求的提高,虹膜识别技术在众多行业安全身份认证方面的落地项目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如在珠海等地应用虹膜识别技术的建筑工地实名制项目,已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公检法、金融、安防等领域虹膜识别应用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虹膜识别的大热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虹膜识别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目前,:远距离、多模态是虹膜识别技术研发的两个重要方向。现在市面上大多虹膜识别产品的识别距离在30cm左右,少数产品识别距离可达25-60cm,因识别距离的限制,虹膜识别目前只能作为“主动”参与的身份认证模式。作为非接触性的识别方式,增加识别距离不仅可以增强身份验证的便捷性和体验感,如能实现行走状态下的采集,虹膜识别将更深入的应用于安防领域,因而远距离识别是下一阶段虹膜识别技术的重点突破方向;面对越来越多复杂情景下的身份验证需求,不同的生物识别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并非是排他性的对立关系,而是协作性的互补关系。当前行业内所存在的主流生物识别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及使用条件,单一的识别方式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限制。针对这一问题,国内优秀的虹膜识别企业推出了“复合生物识别技术”,该技术作为行业内最新研究趋势,将为安防、互联网、金融支付等领域提供更安全方便的强身份认证的技术保证。
可以说整个IOT产业的兴起都可以看做是虹膜识别技术发展的契机,在未来,数据安全将会是万物互联的基础保障,而虹膜识别正是保障人与机器更安全的交互方式,在未来,虹膜识别将成为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网络世界中验证个人身份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