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标志着乐视30亿元收购酷派的交易最终达成,流传了两个多月郭德英将退出酷派的消息被坐实,自此,酷派将作为“双品牌”战略的重要部分,进入贾跃亭掌舵的乐视时代。乐视目前在高端机型上的短板或许会依赖酷派来补足。
酷派之争
贾跃亭就职董事之后,一手创立酷派的郭德英正式宣布退出,酷派之争正式落下帷幕,而乐视也在与360的争夺中占据上风。
对于偏重内容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收购合作是补足手机硬件供应链短板的最快速有效的方式。无论从体量还是质量来说,酷派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无疑是香饽饽。
2015年5月,360与酷派联合推出了手机新品牌“奇酷”,双方分别持股49.5%和51.5%。6月8日奇酷正式完成了对酷派的电商品牌大神手机的并购。
然而这场联姻还未度过蜜月期,酷派就宣布与乐视牵手。6月,酷派与乐视旗下公司LeviewMobileHKLimited签订协议,向后者出售了17.9%股权,乐视成为第二大股东,随后郭德英辞去酷派总裁一职,退居二线。
这场大战最终以达成协议,360占股75%而告一段落,酷派选择乐视而非360多少看中其背后的对于内容生态的打造。
依托手机硬件,乐视为其用户提供内容、科技、互联网及云服务,用户付费购买其中服务包,而渠道商也可以对服务包所收取的费用进行分成。
根据官方数据,2015年乐视超级手机总销量达到了400万部,而此数据并未算上第一季度。
这样的互联网模式下带动线下渠道的拓展是酷派所无法完成却乐于尝试的。而这样的模式并不是郭德英或者酷派原有高管所擅长的模式。
去年6月,乐视完成对酷派收购之后,一位酷派高层曾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走到今天为止,专靠做硬件发展不是很好,我们坚持做的话想出现大的增长不太现实,而依托互联网带来的新的商业模式,有望互补一下做得更好。”
而对于乐视而言,酷派在手机硬件上的研发以及供应链的熟悉程度能够补足其在这方面的短板。然而,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并不能满足乐视在硬件与生态融合的布局,贾跃亭需要的是绝对的主导权。
今年6月17日,乐视再次出资10.47亿港元,购入酷派股份,持股比例达到28.90%,成为单一控股股东。
完成交易后的贾跃亭显得雄心勃勃。日前,在其官方微博上,贾跃亭称:“酷派在产研、技术、供应链尤其是全球独创的近10000件专利积累,奠定了LeEco全球化落地的关键一环。”并表示乐视与酷派未来两年的目标将是让销量增长到一亿台。“开放式闭环的乐视生态,将带给全球乐迷独一无二的LeEcolifestyle,共享生态世界。”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郭德英已经逐渐淡出。外界对于其淡出的原因有许多猜想,而酷派内部给出的答案是其看到了乐视模式的可能性。“他看到两个企业具有比较强的互补性。实际上做了这么久,还是希望重新回到增长。”上述酷派高管当时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那么乐视的加入是否能为酷派带来新的增长点呢?
纵观过去,酷派模式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其与运营商的良好合作关系,在郭德英果断为运营商定制手机的决策下,酷派快速成长为3G时代四大国产手机品牌“中华酷联”之一。
然而,这样的关系伴随着电信行业改革而进入僵局,2014年第二季度,运营商着手开始调低终端补贴并逐步取消终端补贴,并将以各自制式的裸机销售为主。
这一改革对于酷派这种过度依赖运营商补贴、自有线下渠道乏力、互联网电商渠道缺位、非合约机跟竞品相比竞争力缺失的厂商,犹如噩梦。
长期依赖运营商,使得酷派在线下渠道的短板日显。而乐视进入有利于酷派发展线下市场。
“酷派线下布局相对较晚,以乐视的生态及内容优势,还是会对酷派布局线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过要真正取得突破,酷派还是得在渠道上下功夫。”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然而这种变动对于酷派本身的品牌来说能有多大影响,要看乐视在其中投入的力量,至少目前看来,依托乐视的内容,能够对酷派注入新鲜血液并达到一定提振效果。然而,收购背后的目的是为乐视所用而非完全重振酷派。
乐视入主酷派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生态式打法,通过“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模式,覆盖到酷派近亿的智能终端,尤其是将近50%的酷派可运营智能手机用户,将变成乐视生态用户。
“乐视很多手机其实并不畅销,收购酷派最大愿望是围绕酷派手机供应链,希望对手机注入更多研发,有稳定的供应链基础,至于酷派市场运营、品牌打造并不是贾跃亭非常拿手的好戏。”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而借助酷派的研究实力,乐视或许会试水单价超2600元的中高端市场来避免与乐视机型的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