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2015年底就开始测试压力触控技术应用的小米手机,也曾风传会在小米5上采用类似的压力触控技术,并且有板有眼的表示小米正在努力的将Synaptics提供的ClearForce技术带到下一代旗舰产品上。不过最终证实消息是假的,只是在后来发布的小米4c上采用边缘触控技术,小米接下来的旗舰机型都并没有引入压力触控功能。但随着小米秋季发布会的临近,业界又开始爆炒小米会在小米5S手机上搭载压力触控功能。
实际上在参加完2015年手机报举办的“ForceTouchParty压力触控”论坛后,小米除了与Synaptics接触外,还与当时参会的中兴天机供应商NDT、触控芯片厂商敦泰都有深入交流并送样测试。但由于安卓系统并没有开发底层API接口支持,小米除了简单的添加压力触控硬件外,还要对所有的UI底层代码重写以添加对压力触控的支持,在庞大的工作量下,小米并没有急着推出压力触控适配方案,秋季发布的小米5S会不会搭载该项技术,也有待观察。
事实上在今年4月份有消息称谷歌正在为Android开发原生"3DTouch"压力触控支持,不过出于某些未知原因,谷歌在今年的GoogleI/O2016开发者大会上,并没有宣布有原生压力触控功能的加入,业界估计谷歌最终开放压力触控的API接口要在随后的Android7.1更新中才会实现。
压力触控技术在电子产品上的应用其实很早,只是在苹果之前,并没有人成功的把压力触控与TapticEngine信息回馈感知技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苹果为了解决AppleWatch及MacBook触控面积小和触控操作视觉感知不同步的难题,2015年春季发布OSX10.10系统时,在这两个设备的小触控面板上添加了ForceTouch压力触控功能来进行侦测触控操作压力,并以频率编码的方式驱动TapticEngine进行线性回馈,响应用户的操作状态,并协同显示屏相关的UI触发界面提示预知的快捷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在2015年秋季发布的iPhone6s手机上,苹果把ForceTouch压力触控功能升级为3DTouch压力触控,来弥补苹果手机的触控技术由GG外挂式电容触摸屏,转换为In-Cell内嵌式电容触摸屏后,触控体验变差的缺点,特别是那些抱怨最多,喜欢在手机屏幕上贴保护贴的用户,3DTouch压力触控也成了苹果手机人机交互上的重要补刀之作。
为了更完美的适配电容屏轻点、轻扫、双指开合手势的多点触控功能,苹果在原有ForceTouch轻按、轻点的基础上,新增了重按这一维度的功能,并支持侦测多级压力检测,让iPhone6s的屏幕有轻点、轻按及重按这三层维度,比AppleWatch上的压力触摸屏技术更加敏感。
苹果通过硬件与软件团队深度合作,为苹果手机提供了人机互动的全新体验。不过苹果遇到的困难并不比安卓阵营少,尽管苹果通过TapticEngine的回馈感知技术,最终打通了硬件与软件在压力触控上应用上实时交互体验的通路,然而在实际的APP软件适配过程中,不同应用软件的菜单防呆操作与触发机制设计,还是让苹果没有在所有的产品线上进行适配与推广。苹果随后发布的新款iPhoneS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并没有加入ForceTouch或3DTouch压力触控功能。
不过苹果并没有真正的放弃掉压力触控技术,从供应链传来的消息显示,苹果希望未来的AMOLED触控显示模组在上表层除了有GF2电容屏和3D曲面保护盖板外,背面还有压力感测SENSOR既可充当功能层,也能充当防护层,让苹果下一代的AMOLED触控显示模组在使用寿命上有很大的提升,基本上能满足苹果设定的三年使用年限需求。
受这消息的影响,中国的国产品牌也不得不努力导入相关压力触控技术,不管最后的体验效果如何,至少在压力触控的配备上不会落后苹果太多,借此提升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其中上游触控芯片厂商敦泰(3545.TW)近日也表示,其电容式的ForceTouch技术获得了中国手机品牌大厂广泛采用,将会成为手机下一波人机交互技术的创新焦点,受到各大手机厂商的强烈关注,压力触控也会成为今年中高端Android手机的一项关键流行特征。
2015年敦泰整合多点触控和压力触控,推出ForceTouch多点单晶片方案,该方案通过ForceEngine技术可同时识别两根手指不同力度的压力操作(如“一指轻点+一指按压”),将ForceTouch技术提升到多点时代。
为提升模组厂商的竞争力,敦泰推出了整合FHDLCD显示驱动,多指触控以及多点压力的三合一单晶片方案,将为行业带来更高的系统整合效益,可使生产制程、产品开发设计更加简便、且能有效满足终端产品对轻薄化的追求。
而最早在安卓阵营推出压力触控解决方案的中兴AXON天机供应商NDT,在手机应用的压力触控模组方面,已经从结构上进行了重新设计,不但尺寸更轻薄,压力检测上同样保持了超高的灵敏度、精准度和线性度。
目前行业压力触控应用跟早期的电容触摸屏和指纹识别应用一样,最关键的难点仍然是在算法处理上,一个能提供稳定交互响应的算法,将会是各技术提供商最终从市场中大幅度胜出的基础。而国产终端品牌手机厂商在压力触控功能的整合方面,除了紧跟苹果外,如何打造自己的爆款应用,也许才是真正玩转压力触控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