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作为当前出货量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从功能机进入到智能机时代,并且智能机的发展在中国市场已经遭遇到了瓶颈,主要体现在市场和技术两方面。
从市场方面来讲,当前的中国手机市场基本上都是以国产品牌为主导,如2016年第一季度销量前四名均是国产手机品牌,已经经历过了外企“入华”的时代。而在智能机时代,互联网手机的崛起令人始料未及,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整个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互联网手机的出现也大大的增强了手机市场的竞争度,导致目前手机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乃至出现“烧钱”现象,整个中国市场也已经几近饱和。
在技术方面,手机从最初功能单一的功能机到目前的多元化的智能机,已经难以出现颠覆性的技术,因此导致一些微创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功能方面,包括USBType-C、生物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双摄像头、曲面玻璃、快充、无线充电等微创新技术;而在外观方面,当同一市场定位的手机在配置上难较高低之时,一些外观上的美化也变得更加重要,催生出一些新的技术,如UV转印技术,该技术已经从韩国开始流入国内。
与此同时,国产手机产业全球化以及国内制造业成本提升的趋势日趋明显,因此在中国市场趋近饱和之际,寻找新兴市场已成手机厂商当务之急。尤其是对于手机这种对成本控制极其严格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而言,国内制造业成本的提高,导致一大批工厂倒闭或转移,包括一些半导体上游芯片工厂、传统制造业工厂以及如富士康这类代工厂。
早在多年前富士康就已经开始将工厂向印度转移,其直接的影响不仅仅是导致了多少中国人员失业,更为严重的是带动了一些手机厂商往印度转移。
从国情方面来看,印度走的是当初中国走过的道路,正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这点不仅体现在电子产品方面,其实在军事装备方面也是如此,简而言之,身为人口大国且制造业竞争力全球排名第四的印度,需要更多的岗位来安排失业人员,这对于印度这种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提升国家经济水平最为基础的有效方式,如印度加大力度炼钢,颇有当年中国“大跃进”的声势,除了钢铁是城市发展的必需品以外,同时也是一种增加就业机会的方式。
此外,为抓住印度手机市场以及保护本土企业,印度已经颁布提高关税的政策,将手机关税从原来的6%提升到了12.5%,这导致非印度本土手机厂商如果想在印度市场发展的话,则不得不考虑入驻印度,这是一种非常规的招商引资策略。
有意思的是印度政府出台的“30%规范”,指的是如果非印度本土企业如果要在印度投资建立自身品牌直营店的话,则必须要有30%的产品由印度厂商提供!这种近乎无理取闹的政策,其前提是建立在大家对印度手机市场“窥视”的基础之上。
对于印度市场,在中兴人员看来,“印度手机市场容量和潜力巨大,同时也蕴含竞争和风险。智能机增量市场一方面来自功能机换机用户,占逾50%,除本土厂商争夺外,新进的传音也有重点布局;另一方面则来自智能机换机用户,为韩国、中国、本土一线品牌企业争夺的重点。此外,限于印度贸易保护政策,本地化生产是外国品牌的必然之路。”
智慧海派也表示:“目前印度已经是仅次于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而且需求量逐年上升,预计2021年智能手机年需求为8.1亿台,市场份额很大。所有的手机公司和代工厂商都纷纷布局印度,中国手机一贯作风就是快速,这次印度手机市场份额的争夺战,中国手机企业仍然秉承着快速复制的方法,很快进入到印度市场。目前大部分手机企业已经开始布局印度,未来的竞争将会风起云涌。”
整体而言,目前印度市场对手机的需求量极大。例如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下降,但是在印度却实现了12%的增长,原因在于印度不少消费者将功能机转换为智能机,导致使苹果在印度的销量上涨56%。据摩根士丹利金融公司表示,印度是当前智能手机最为重要的市场,预计将在明年成为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实现。
基于上述多方面的原因,产业转移和新兴市场的挖掘成为手机厂商当务之急。综合考虑印度国情及其市场需求,印度正是当前手机厂商最佳的选择,正因此,一批国内手机品牌商以及供应链企业踏上了“印度取经”之路!
二、国产手机品牌及供应链在印度市场布局情况
从目前来看,印度市场本土的手机品牌企业暂时比较少,主要有Micromax、Intex、Karbonn、Lava等,而且主要局限于低端市场;其他厂商主要是外来厂商,高端市场主要被三星占领,而国内进入印度市场的厂商则主要霸占中端市场。
国内手机品牌如华为、中兴、小米、联想、乐视、金立、OPPO、vivo、酷派等都已经在印度市场展开了布局。据《手机报》整理,华为、中兴、OPPO、vivo在印度的办公室主要位于古尔冈,而它们的工厂则主要分布在诺伊达和海德拉巴,其中上海与德考虑到交通问题将工厂选择在孟买。
据中兴人士介绍,中兴属于传统手机企业,虽然产业积累雄厚,但对市场变化响应慢,且“互联网”化较低,尔手机正处于B2C转型关键时期。印度市场中兴进入较早,一直以与运营商B2B业务合作为主。2014年起,进行多次B2C转型,由于缺乏品牌投入及渠道管理,试水均告失败。
他表示:“2016年,中兴再次冲击印度公开渠道市场,同当地有影响力的国包商合作,包括RedintonIngram等,借用其资金平台、物流平台,逐步增加产品渠道覆盖,同时,中兴在品牌建设、促销队伍组建和培训方面都有明确计划和行动。”
此外,中兴还在印度与迪信通合作,进入高端零售店,打造零售样板,初期德里覆盖35家门店,并逐渐在各大中心城市拓展。“对于中兴来说,公开渠道拓展的关键不是怎么做的问题,而是投入多大、做多久的问题。”该中兴人士强调。
早在三年前,华为就投资3000万美金在印度建立自身品牌。今年年初,华为还曾表示将在印度建立生产基地。为在印度展开持久战,vivo已经在印度建立了工厂,其是目前手机品牌商唯一一家已经在印度建立了企业!
OPPO在2015年进入印度市场,并在印度建立了手机组装厂,并发布了OPPON1手机,2016年5月份,又在印度推出F1Plus(2630)据OPPO国际移动业务副总裁曾表示,印度市场是OPPO拓展南亚市场的重中之重,希望提高OPPO手机在印度的销量,并在五年内使其与中国相当的重要市场。
同样,小米也在印度市场展开了布局,2015年4月针对印度市场发布了米4i手机。据小米表示,其在进入印度市场5个月内就销售了100w手机,进入新加坡两个月就达到了20%的市场份额。
除了上述手机品牌商以外,包括ODM、代工厂、相关供应链企业纷纷都在印度展开布局,ODM厂商包括与德、海派、MCM等。
MCM(财富之舟)和印度本土第四大手机制造商Karbonn合作在新德里建立工厂,截至2015年11月份,其在印度工厂就有八条组装产线,每条产线50人,随后另外增开四条产线,预计在2016年形成十二条组装产线的规模。当时每月产能在300K左右,预计今年出货将达到800K。
智慧海派在去年被航天科工集团收购,是国内手机行业的一匹黑马,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对印度投资进行考察,智慧海派同样十分看好印度市场。据智慧海派人员称:“预计智慧海派将会在印度UttarPradesh州投入2亿美元,建立手机组装和PCBA生产的集成制造工厂,智能手机的单月生产力将达到200万台。”
代工厂富士康也在去年宣布,将在印度投资50亿美金建立工厂。而在前不久,据印度媒体称,富士康即将签订协议获得位于马哈拉斯特拉邦一块1200英亩的土地,总投资100亿美元建设一座专为苹果生产产品的工厂,几乎同一时间,鸿海旗下子公司富智康以3.5亿美元收购了诺基亚在印度的功能机事业部,对于它们而言,除了看中印度市场的功能机市场以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诺基亚在印度市场的一个生产基地!
三、采用独资还是与当地机构合资的方式进入印度市场
虽然印度市场广阔,然而在其是一块巨大的馅饼的同时,也将会是一个很深的陷阱,如何进入印度市场成当前不少手机品牌需考虑的问题!对于它们而言,究竟是采用独资的方式进入印度市场还是采用与当地机构合资的方式进入呢?
在中兴人员看来,合资与独资都有其优势与弊端,他表示:“合资有利获取政策支持及资源、快速市场突破及布局,但由于文化制度差异,必然存在合作问题,因此需要极强的合作技巧和管理能力。而独资的优势在于自由度,对于掌握了一定资源和信息、有竞争力的企业而言,独资为最佳选择。”
同样,智慧海派人员也表示认同这种观点,据其介绍,中国手机企业进入印度市场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独资和当地企业合资,这两种合作模式都各有利弊。合资企业能够快速进入印度市场,充分利用印度公司的本土人力资源和政府资源,但是合资企业由于两国的思维模式和经营理念不一致,很容易导致合作失败。
他强调:“因此在合作前需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在互相信任和理念一直的基础上,才可以致力于双方合作。并且合作后中方企业应注意控制技术和供应链,这两样是目前印度手机产业最缺少的,一旦印度公司掌握了这些,双方的合作很可能会出现危机。所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个人建议中国企业还是独资比较好。”
其实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进入市场,最终需要面临都是一个存活的问题,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主要还是根据企业本身的实力以及最终的目标来决定!
四、国产企业进入印度市场将面临哪些问题
不管选择独资或合资任何一种方式进入印度市场,由于文化的差异(印度官方语言虽为英语,但是其总共有十多种语言)、政治背景的不同(印度虽然目前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其曾长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以及对印度市场的陌生,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刚进入印度市场的企业面临诸多问题。
在中兴人员看来,品牌知名度、渠道拓展和管理、竞争、易进入却难生存、BIS关税、本地生产、低利润、投入产出较差等等都将是进入印度市场的国产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对印度市场依然持保守态度的主要原因所在,不是印度市场不够大,也不是印度市场不够诱人,关键是进入印度市场后,如何把握市场机遇生存盈利!
智慧海派对笔者讲述了国产企业进入印度市场将面临的问题,他表示:“进入印度市场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五方面,一是气候炎热,印度高温时会达到50度左右,比我国内气候恶劣很多;二是交通不畅,印度的公路和铁路建设很不健全,导致到处堵塞,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三是饮食习惯,印度的饮食和国内差异太大,大部分中国人无法适应印度本土食物;四是工作习惯,中国人做事讲究效率,都会很快做出反应,而印度人做事容易拖沓;契约精神,印度人由于长期在英国的殖民之下,所有形成了良好的契约精神,每做一件事情都需要很复杂的合同手续,中国企业需要适应。”
在个人看来,上述几点中最重要的是还是印度的交通不便以及印度人工作效率低这两点,因为手机是快速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变化快,很多时候企业竞争都需要严格控制时间成本,交通不便与印度人工作效率低这将在时间成本方面造成很大的困境。
据了解,做事懒散效率低基本上是共识,而印度的劳动法却规定雇主基本上不能解雇员工,如1984年初的UttamNakete案,一名印度工人因多次不顾警告上班时间在工厂地板睡觉,最终被工厂开除,但是法院最终却强迫工厂重新聘用该工人,并赔偿其所损失工资的50%,直到2000年以后,印度政府才获准工厂申诉可开除多次上班时间睡觉的员工。这看似荒谬的政策,其实也是为了保证印度人的就职问题,但这却造成了社会节奏发展慢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还有投入和渠道问题,在印度市场究竟投入多少资金才合适,这也是当前国产企业踟蹰的原因之一,低投入担心没有营收,最终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而高投入的话则风险也大;因此不少国产企业正对印度市场做评估,例如360奇酷!
其实对于手机品牌商而言,渠道才是王道,三星之所以能够在印度市场超过27%的市场占有率,很大的原因在于其在印度市场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据称印度市场目前销售渠道鱼龙混杂,如联想和乐视选择的主要是线上模式,而OPPO和vivo则更多的是线下渠道,但是在印度选择代理商更多的是选择它们的人脉!
五、国产企业如何与印本土企业及韩国厂商竞争
虽然目前国内手机品牌以及相关供应链企业以及进入或正准备进入印度市场,但是,从时间方面来看的话,与韩国企业相比,后者则更具有优势。
据了解,韩国企业由于进入印度市场相对而言较早,所以目前他们在印度市场可以说是比国内企业更加熟悉这个市场,同时在市场布局及产品开发方面也更有经验,可谓已经站稳脚跟,这点从三星能霸占高端市场也能够看出!
三星在霸占高端市场的同时,也在备战中低端市场,分别在高中低端不同档次的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去年就在印度市场推出了千元内的智能手机。
据智慧海派指出,目前中国品牌和韩国品牌、印度本土品牌已经形成了三角之势,中国手机经过多年的剧烈竞争和淘汰,已经形成了追求最高性价比的理念,这也正符合了印度市场的需求,所以,中国手机在印度倍受欢迎,发展速度极快。
他强调:“作为制造集成厂商进驻印度,有着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和良好的供应链体系,中国集成商在印度得天独厚。制造行业的竞争一直以来都是低成本、高效率,在印度同样需要控制生产成本,保证产品品质,才能走的更远,在同行业内立于不败之地。”
中兴人员则认为,国内企业要想与印度本土企业以及韩国企业竞争的话,可以从差异化体验、成本领先、售后服务这三方面入手。
当然,进入印度市场都是在手机市场经过多年的厮杀才得以存活的中国企业,与印度本土相比,它们对于整个手机产业链更熟熟悉,有一套更加成熟的生产和运营模式,但是与韩国企业相比,这一方面的优势则荡然无存。印度本土企业与中国及韩国企业相比,虽然在技术及供应链方面不足,但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一点在印度似乎表现的更为明显,从印度政府所出台的政策就可以看出。
简而言之,从目前来看,前期由于印度本土企业技术和供应链相对而言还比较缺失,尽管有印度政府作为背后的支撑,但是中国企业主要的竞争对方应该还是韩国手机品牌商。而到了后期,则可能会进入“三国争霸”阶段。
六、印度市场最终是否会如中国市场般本土化?
上文中提到,中国当前的印度市场其实与十多年前的中国市场有很多类似之处:重点发展制造业、主打功能机、整个市场基本上由外企所盘踞、技术落后、供应量不足、经济落后购买力相当较差等等。
但是目前,中国手机市场已经基本上都是由本土企业所主导,从供应链到终端品牌,曾经在中国市场横冲直撞的企业,大部分已经在大浪淘沙中消失,并且国内企业已经走上了国际化道路。那么,印度市场最终是否会如如今的中国市场一样主要由本土企业所主导呢?
对此问题,在中兴人员看来,印度市场不会如中国市场一般最终由本土企业所主导,原因在于印度本土企业虽然强渠道、重营销,但技术和产业协同为其短板;前者可短期补办,后者需要时间积累且依赖中国。
而智慧海派人员的观点则认为,如果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不能良好的发展的话,那么则很有可能不出几年,印度市场将由本土企业所主导,他表示:“由于国内手机行业竞争剧烈,中国手机近期以来蜂拥而至,都希望能在印度开发出一片新的天地。其中不乏一些跟风者,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盲目投入,没有很好的风险防范措施,导致投资失败。所以中国手机在印度的发展急需有专业的行业协会进行引导,并通过行业协会控制中国企业在印度的自相残杀,一旦中国企业互相恶性竞争,最终的印度企业将渔翁得利。所有,如果中国企业能在行业协会的引导下良性发展,未来印度将是中国企业主导市场,否则的话,相信不出几年,印度将完全由印度本土企业主导。”
不难判断的是,随着印度本土企业的成长,中国企业以及韩国企业在印度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阻碍,至于最终印度市场是否本土化,个人觉得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不仅取决于中韩企业的市场策略,同时也取决于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