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液晶面板格局生变 中国如何应对?

目前全球显示产业呈现出“三国四地”的格局,从营业额来分析,2014年和2015年全球主流面板厂商的营业额已经超过千亿美元大关,国大陆营业额呈现大幅增长,说明中国大陆显示产业在这几年有一个飞速的增长过程,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逐步增强。从面积来看,中国大陆主流面板厂商的出货面积2015年同比大幅增长44%,而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的出货面积也是呈现同比下滑。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新的铁三角格局将形成,整个显示产业的竞争将是强者的竞争,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在夏普出售液晶面板事业给鸿海后,近日松下也宣布8.5代厂将全面停产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这标志着日系面板厂将全面退出大尺寸电视面板市场。

  与日本显示产业每况愈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我国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先后投产,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面板生产基地。然而,就在我国显示产业加速冲击全球顶峰时,鸿海收购夏普,却让我国在“最后一公里”变得更加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该如何面临新挑战呢?

  近年来,我国液晶面板产业快速崛起。到2016年,TFT-LCD面板按面积计算出货量达到全球第二,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本扭转了电视面板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在京东方、华星光电以及中电熊猫等面板大厂的大力布局下,在2018年~2019年中国大陆TFT-LCD产能规模将有望赶超韩国,成为全球第一。然而,在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全球面板产业格局却悄然发生着巨变。

  韩厂策略生变,液晶技术面临严峻挑战

  从显示技术来看,韩国厂商牟足劲,全面布局OLED。三星在出售一条5代线给我国信利后,预计在10月将关闭半数位于韩国汤井工厂的第7代LCD产线,天安工厂最后一条6代LCD生产线也会择期关闭。如此一来,三星显示器的LCD产线将只剩下汤井厂一半的7代线、2条8代线与我国苏州的8代线。虽然这几条产线用于生产电视面板,但将来还是会逐渐转换成OLED产线,三星显示器逐步关闭大部分生产效率低下的LCD生产线,其本意也是要逐渐退出LCD市场。

  实际上,这些年OLED面板的发展势头很猛,尤其是在中小尺寸市场,对LCD面板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根据IHS数据显示,尽管液晶显示屏技术仍然是显示行业的主导技术,但是2016年AMOLED屏幕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将上涨40%

  ,达到3.95亿台,其营业收入也预计将增长25%。

  对于手机OLED面板市场,群智咨询也给出了较好的预期。群智咨询数据显示,三星显示年第一季度出货规模超8000万片,全球排名第一,同比增长超50%。在第一季度发布的50多款智能手机新机中,接近1/3的采用了AMOLED屏幕。去年出货量最多的是液晶手机面板,京东方出货总量第一,但是今年却是三星的AMOLED面板。

  而在大尺寸OLED市场,韩国LGD也加快布局。目前,LGD已经投资两条8.5代OLED生产线,明年上半年还会再投产一条8.5代线。届时,OLED电视的产能将达到150万~200万台。除此之外,LGD还有进一步关于OLED面板生产线的投资计划。

  韩国厂商加快布局OLED显示技术,不容小觑。现在我国面板厂商投入巨资建设液晶面板生产线,对于新型显示技术的布局,我国面板厂商也应该高度重视。在面板业技术革新的窗口期,高端技术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

  鸿海收购夏普,重塑全球产业版图

  从厂商格局来看,鸿海收购夏普或将对整个显示产业版图产生变化。夏普有庞大的面板产能和技术专利,收购夏普的鸿海,将产生强大的化学反应,产业链会更加完善,使其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并拉近与全球顶级公司的距离,特别是三星。在电视面板领域,2017年随着高世代线量产,鸿海产能会有很大的提升,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0%,进一步拉近与三星、LG、京东方之间的差距。

  在小尺寸领域,鸿海可以直接获得夏普现有的LTPS产能,而且自己还将进一步布局LTPS生产线,势必促进整个LTPS产能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OLED面板被鸿海定位为夏普重建的支柱,计划2018年实现OLED量产。为此,鸿海计划投资2000亿日元到OLED面板上,期望凭借大规模投资追赶三星等韩国厂商。

  如今,全球显示产业呈现出群雄逐鹿的阶段,面板厂商的合纵连横,以及新型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国面板厂商面临更大的挑战。值得欣喜的是,在中小尺寸领域,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等厂商不断加快LTPS生产线布局,和辉光电、天马等部分AMOLED面板已经开始出货,并应用于手机;在大尺寸面板领域,我国京东方已经在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上进行布局,华星光电也有望跟进。而在大尺寸OLED领域,华星光电已经在印刷OLED技术上进行研发,若在研发和量产上能够取得真正的突破,那么我国将在大尺寸OLED领域获得话语权,并打破LGD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

  专家观点: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秘书长胡春明:显示产业发展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

  目前显示产业面临很大的挑战,比如产能过剩、技术替代等,但是我认为,挑战也就意味着机遇。柔性显示、VR显示、智能镜子等产品,虽然现在看起来还不是很成熟,但是这些新的供给正在不断的涌现,这些是显示产业面临的最重要发展机遇之一。我国显示产业已经具备了领先的基础和条件。首先,从市场来看,我国是全球电子信息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最重要的制造基地;其次,从技术看,在TFT工艺积累上,我国已经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最后,从产业链来看,我国已经开始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上游配套企业,同时也部分实现了材料和装备配套。

  然而,面对这些机遇,我国显示产业要想快速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第一,我们的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以面板为骨干企业的协同创新的模式并没有搭建起来,第二,政府在投资上力度还有待加强和持续。

  所谓协同创新,是围绕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包括上游的材料、中游的器件面板,到下游的终端应用。截至到2015年,我国在显示产业投资接近5000亿元,其中有4000亿元以上都是面板投资,上游材料和装备的投资不到1000亿元,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产业链还不够强,所以我国下一步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除此之外,我国还要围绕创新链安排资金链,2015年我国已经量产的面板生产线有22条,今后无论是政府资金的导向,还是企业的创新发展资金导向,一定是在面板技术上,以面板骨干企业为核心,向上游材料和装备来延伸。

  华星光电副总裁车汉澍:“四部走”战略路线应对显示行业新格局

  尽管液晶面板属于高度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但是这些年厂商投资建厂依然热情高涨,这使得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一枝独秀,蓬勃发展。鸿海收购夏普,是今年显示产业的重磅消息,这场收购对于我国面板产业会有一定的冲击。鸿海收购夏普后,将在2018年之前量产OLED。虽然有人认为,夏普此前没有OLED的积累,夏普也几乎是一个迟暮的老人了,不足为惧,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这些年包括夏普在内的日本消费电子企业都出现了巨大的困难,但是夏普的技术实力不容小觑,后发之势依然十分强劲。夏普拥有LTPS和IGZO关键技术和专利,在OLED还没有大行其道之时,LTPS和IGZO是最热门的技术,它既能占据苹果这类重要客户供应链的战略高地,又能为OLED做一些技术储备。收购夏普后,我认为今年鸿海5.5代线以上产能占比将增到20%,重新拉开和京东方的差距,和第二位的三星也相差无几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华星光电会坚定地按照既有的“四部走”战略发展。华星光电要在效率、产能、良率,经营、产品等方面形成优势,在开拓新应用,专利运营,包括参与标准制订等方面加强实力,最终达到产业链的整合和生态融合的实践布局,这是华星的战略发展之路。在华星光电的未来5年规划中,包括了AMOLED及柔性显示在内的发展路线。

  未来,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会避开与我们的正面较量,也就是不会在8.5代线TFT-LCD领域进行正面竞争,而是向其他领域进行发展。但是尽管我国液晶面板发展势头很猛,靠群体作战还行,单兵实力并不强。平板显示产业确实给予了我们巨大的机会,但是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我国国显示面板产业挑战和机会并存,现在我们只是在“大”上逐渐做到全球领先,接下来就是要在“强”上更进一步。

  群智咨询张虹:全球面板业形成新“铁三角”格局

  鸿海原本做电视业务的代工,但是目前规模不是很大,2015年鸿海电视代工业务规模市场占有率为11%左右,而且客户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几乎60%的比例是给索尼代工。鸿海收购夏普之后,将整合夏普做电子部品的事业群,势必对鸿海集团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实力将得到显著的提升。

  首先,从营业收入来看,2015年鸿海加上夏普营业收入达到1630亿美元,位居全球高科技公司前三位,仅次于苹果和三星。

  其次,从大尺寸面板布局来看,群创主攻是40英寸到65英寸产品,夏普基本是以60英寸以上产品为主,鸿海收购夏普之后,将在液晶电视面板领域形成有效的互补,使其整个产品线更加完善,而且客户资源也可以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值得注意的是,夏普一直和中国电子有密切的合作,未来鸿海集团也有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电子的合作。

  最后,在小尺寸面板市场,鸿海在我国台湾、大陆以及日本都有所布局。从全球主流的手机品牌厂商的面板供应链结构来看,夏普主要为OPPO,小米魅族、中兴、乐TV这些全球知名的品牌厂商供货。群创主要是华为、中兴、TCL品牌供货。鸿海收购夏普之后,有助于鸿海手机代工客户进一步成长。

  目前全球显示产业呈现出“三国四地”的格局,从营业额来分析,2014年和2015年全球主流面板厂商的营业额已经超过千亿美元大关,国大陆营业额呈现大幅增长,说明中国大陆显示产业在这几年有一个飞速的增长过程,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逐步增强。从面积来看,中国大陆主流面板厂商的出货面积2015年同比大幅增长44%,而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的出货面积也是呈现同比下滑。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新的铁三角格局将形成,整个显示产业的竞争将是强者的竞争,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 48小时榜
  • 双周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