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小米估值缩水的讨论再度涌现,种种情况表明,“小米神话”已遭遇瓶颈,曾经号称依靠用户口碑自发传播省去了广告费的小米,如今却在线上和线下大投广告,而放眼手机市场,无论是华为、酷派、金立、中兴、VIVO、OPPO、魅族等老将,还是奇酷、乐视、一加、锤子、努比亚等新兵,整个手机市场已呈现广告大战的倾向。
如今,只靠频繁的开发布会,撕逼掐架打口水战,或是所谓“参与感”的打口碑已然靠不住。走走转转,绕了一圈,行业整体利润率仅仅2.3%的国产手机阵营,要想做品牌、多卖货,终究还是要多投广告。
手机竞争愈发激烈,饥渴营销成过去时,广告价值回归
15年小米不仅没有完成年初制定的8000万台的销量目标,而且在声势上已经被华为追上了,无论是用户还是媒体,都不再迷恋小米,反而开始不断的称颂华为等其它品牌,此外魅族崛起,乐视、奇酷、一加展露头角,互联网手机的市场竞争已然进入白热化。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手机同质化、低价化是如今手机行业最为尴尬的问题,这也是引发近期手机厂商广告大战的导火索。
当饥渴营销不再有效,而且产品同质化愈发严重的情况下,品牌的价值凸显,要想增加品牌曝光,让消费者更多的了解产品,投放广告便成为不二之选。绕了一圈,所谓的口碑和饥渴营销并不具备持久性,最终还要用回到基本的市场手段,广告价值回归,手机品牌投放广告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网络、电视、报纸、机场、高铁、公交,处处都是手机广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产生的经营压力下,小米都开始投放广告了,其他厂商就更没有理由不投放广告了。苹果、三星、OPPO、VIVO、金立、中兴、华为本就一直都是广告大客户,而魅族也打算巨资在春晚投放广告。
网络、电视、报纸、机场、高铁、公交、楼宇等,处处都是手机广告,虽然都说国产手机厂商不赚钱,但OPPO、VIVO、金立、中兴等厂商投放广告的力度一点都不比苹果、三星差,甚至有过之而不无极。
本来与苹果、三星相比在产品和口碑上就存在一定弱势,若不在通过广告攻势增强品牌曝光度,那如何吸引消费者购买?近期,三星推出GalaxyA系列两款新手机主打中端市场,这是摆明了要与国产厂商抢市场,在这种高压竞争之下,资金充裕的各厂商的广告投放力度会越来越大。
实际上,广告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OPPO的成长完全伴随着巨额的广告投入,所以投广告并不是浪费钱,广告是品牌输出的基本方式,对产品销量还是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而广告的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变化。
当各厂商的产品在设计与配置功能方面难分难解,同质化现象是不可回避的竞争难题,自小米之后有太多新品手机上市的时候都在主打性价比,但如今性价比策略也陷入瓶颈,甚至因性价比策略衍生出激烈的市场价格战以致各厂商都没有任何利润可言。
今年下半年正式进入手机行业的蓝魔,至今已发布四款手机,也于近期开始大规模的投放线下广告。蓝魔手机广告挑选的投放区域,大都是经济发达、消费能力较强、中心枢纽类城市,能够有效地从点到面的向周边城市辐射扩散,以此来配合蓝魔在线下数千家经销商与线上平台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