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这家曾和中兴、华为等国产品牌合作过的老牌代工厂,已 经成为了手机代工厂倒闭的新一枚多米诺骨牌。
而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代工厂倒下了,包括去年年底宣布停产的台湾第二大触控面板生产商胜华科技在中国大陆的三家工厂——东莞万士达、东莞联胜和苏州联建,还有今年1月 广东省东莞市兆信通讯实业有限公司和诺基亚生产手机按键供应商商苏州闳晖科技也都相继倒闭或陷入巨额亏损,兆信董事长高民也因此自杀;以及前阵子闹的沸沸 扬扬的中兴、华为等一级供应商深圳市福昌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而需要知道的是,这些都是业内比较知名的代工企业,它们的境遇尚且如此,就更别说一些名不见 经传的小代工厂了。
而颇为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前不久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中国共生产了超过16亿部手机,同比增长了2.9%,然而如此大的产量和仍然保持的增幅,为何没有阻止住代工厂行业的洗牌命运呢?
首先,是因为市场竞争加剧,及制造业产业转型
在有关福昌电子为何倒闭的原因剖析中,有人提出这么一条,那就是当前手机厂商大规模抛弃塑料,而迎合金属等外壳材质,但福昌电子主要生产塑胶磨具,而不具备金属外壳的生产线,自然也就无法接到“新形势”下的订单。
这一说法看似并不为主因,但其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却很值得深思,那就是手机行业的竞争风向变化太快,对供应链方面开始呈现多元化和高要求的趋势,比如金属材 质的大行其道,一定程度上就是手机厂商开始在性价比之余,把竞争希望放在工艺和设计上的趋势所推动的,然而像福昌电子这样制造能力单一的企业,由于没有第 一时间跟着手机厂商转型,就必然会因此而遭到淘汰。
与此同时,制造业整体也处于产业转型的大趋势下,包括富士康都在积极谋求多元化转型,以走出纯代工的主营微利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是业内最为推崇机器 取代人工、来降低越来越高的用人成本的企业,而电子科技行业本身就是最容易被机器所取代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本身也就伴随着一定的“瘦 身”行为,而未来随着技术发展,只有技术强、效率高、良品率优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反之则会被渐渐淘汰。
而且,互联网品牌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上游手机设计行业的发展,比如红米、魅蓝、坚果等,都是直接把手机设计、供应链管理、制造等业务纷纷外包给闻泰、希姆通等方案设计公司来操作,与此同时,ODM厂商也开始向上游方案设计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包括参与设计、生产、研发等,反过来,就更进一步加速了制造能力单一企业的淘汰进程。
而这也导致整个产业,从之前流水线一样的分工合作,发展到了混乱的你争我夺的局面,在这个前提下,代工厂一方面要完成转型以积极适应行业变化,还要比拼技术和能力来争夺终端商的订单,稍有懈怠,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其次,是扎破智能手机红海里的泡沫
代工厂依靠手机品牌商而生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利益纽带,当手机行业陷入竞争泥潭、整体出货量走低的时候,代工厂的境遇也将直接遭受影响。
在此之前,得益于智能手机行业的高速发展和从山寨机时代就被大幅降低的产业门槛,几乎是个人有点钱都能去做手机,手机行业的繁荣一时无两,代工厂的春天也因 此而来,很多代工厂都选择在这个阶段大肆扩张生产线和搞低价竞争,这其实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隐患,因为当大量的制造能力遇到低迷的市场环境时,就意味着会产 生更多的库存,后者必然会导致厂商之间相互压价,而压价的结果就是良品率降低,最终将代工厂淘汰出手机厂商的合作名单里,这已经是一场必败的恶性竞争。
而我们看到,随着市场格局的转换,大量不具备竞争力的中小手机厂商逐步被清算出局,同时整个手机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的瓶颈期,由此造成订单数量开始衰减,作为距离产业链最近的代工厂利润也自然会受到影响,早前的扩张如今变成了累赘,这也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事实上,手机厂商对于代工厂商施加的压力还不止于此,首先我们看到,随着一线厂商为了保证品控和产能,部分已经开始自建工厂,这首先对第三方来说就是个挤 压;而即便它们现阶段仍需大量依靠代工厂商,但有足够出货量和资本能力的企业,都会选择富士康这种更为优质和稳妥的代工方,所谓强者更强,这么一来,留给 中小型代工厂的生存空间还将进一步缩窄。
再加上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逐步趋向饱和,厂商也在寻求发展海外市场,相应的也就推动着制造商的外延,比如富士康就在印度设厂来解决小米、一加等品牌的本地发展,但对于中小型代工厂商来说,可能不具备能力向海外延伸,这也就会导致这部分厂商逐渐被排除在名单之外。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代工厂的倒闭潮,和手机行业的淘汰潮,都是关乎一致的,也都是因为早年的泡沫过多,而预先埋下的后果。
但必须要明确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整个产业链都陷入了危机当中,相反,这更像是人体免疫系统为了自保而主动发烧的原理一样,是行业自然的优胜劣汰的必经之路,反过来这也将帮助未来的手机行业发展留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