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中国移动支付市场野心勃勃的苹果和三星终于得偿所愿,而银联也最终放下成见,与两大巨头展开合作。三大巨头联手进军移动支付,势必会让本就不太平的移动支付市场再起波澜。
据投资机构清科集团统计分析,移动支付在近两三年发展非常迅速。去年,整个第三方支付的规模已经占我国GDP的12%,将近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将近75%来自移动支付,有6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而在2013年,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只有1.2万亿元人民币。
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格局是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网上支付这前三家占据80%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非常高,但有趣的是这个市场的格局正发生悄然变化。随着第三方支付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移动支付成为新的热点。而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移动支付领域,互联网企业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显然要比银联更懂游戏规则。在国内智能手机普及率接近饱和、4G上网日渐成熟的今天,阿里的支付宝和腾讯的微信支付几乎“划江而治”,将移动支付市场一分为二,其他第三方支付企业很难撼动两大巨头的地位。
那么,作为手机终端品牌巨头的苹果和三星能否在移动支付市场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造成冲击呢?
苹果的优势在于,它有一批忠实的“果粉”。 据赛诺对外发布的《智能操作系统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智能机市场Android份额预计81.36%,iOS份额预计11.00%,YunOS份额预计7.10%成为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据统计,2015年国内智能机出货量约为4.7亿部左右,因此可以推算出iPhone用户约有5170万人左右,苹果从一开始就将拥有5170万Apple Pay潜在用户。
而三星的优势则在于支付功能本身。与Apple Pay相比,三星Pay不仅支持NFC移动支付,还支持磁条卡移动支付,几乎大陆所有的POS机都可以支持三星Pay的使用。三星也希望凭借三星Pay的广泛适用性能重振自己在中国的手机业务。
不过,不论是苹果还是三星,它们的移动支付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都无法做到“随时随地,想买就买”。
无论是Apple Pay还是三星Pay或者说银联的U Pay都是基于NFC的移动支付系统。如果是去商店购物,商家必须有支持NFC的设备消费者才能使用NFC刷手机进行支付。而在目前,NFC最大的应用场景也只是与卡绑定,包括交通卡、银行卡等。NFC能直接读取卡里的信息,并进行充值。
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采用的是互联网支付方式,去商店购物可以通过O2O业务直接扫描二维码,将线下支付转变为线上支付,不需要商家购买额外的设备;另外,通过移动互联网也能够实现“随时随地,想买就买”。
当然,NFC和互联网支付本身就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NFC是针对线下支付,互联网支付是针对线上支付,按理来说它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存在。但为什么说基于NFC的Apple Pay和三星Pay存在弊端呢?那是因为有了一个先决条件——消费习惯。
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网购逐渐成为了中国百姓的生活习惯之一,即使将PC换成手机,这一习惯也不会轻易改变。人们已经习惯于网上消费,从最初的购买商品到现在的打车、叫外卖、订酒店机票、停车等,一切都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而在线下消费习惯方面,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现金交易或者刷卡,也有商家提供二维码将线下交易转变为线上交易。与之相比,NFC产业链过于庞大,相应设备没有POS机普及,也没有二维码的成本优势,普及推广难度较大。
除苹果、三星外,国内终端品牌厂商也在布局线下移动支付,例如华为、联想、魅族等品牌都推出了各自的“pay”。不过,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面对国内NFC产业链难以整合的现状,国内终端厂商也不再拘泥于NFC,而是将线下移动支付与POS机相结合,这样一来就不存在推广难题。例如华为Mate S,消费者只需拿出手机对着POS机一刷,然后通过指纹识别一按,两个步骤就能完成支付;商家也不必购买NFC专用设备,不用增加额外成本,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喜闻乐见的结果。不过,支持NFC移动支付的手机需要通过中国银联的认证测试,认证周期大约为两个月左右,从目前大陆手机提交测试的情况看,联想是唯一一家,其他公司即使现在提交测试,正式发布估计也要春节之后了。
苹果忠实的庞大用户群、三星移动支付适用于POS机的高泛用性,再加上国内终端品牌的积极跟进,明年势必会在线下移动支付市场形成大混战。各家品牌为了降低推广门槛,必然会向支持POS机+“一刷一按”消费体验的方向发展,而指纹识别自然会搭上这班移动支付大战的顺风车。在各大品牌厂商的推广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很可能会发生转变,抢夺一部分线上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线下的战火终将会波及到线上,促使支付宝、微信支付加快消费体验的升级,首当其冲就是彻底用生物识别技术取代繁琐的密码。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只要移动支付战火烧得越旺,指纹识别市场需求就越大。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年苹果和三星在移动支付市场点燃的这一把战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