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内媒体报道,富士康和郑州市相关领导举行签约仪式时,外面有成群结队的省市领导耐心排队,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富士康能去自己的辖区投资建厂,但郭总转来转去依旧喜欢留在河南,这块名声并不是太好的土地,魅力究竟在哪,能让富士康如此青睐,若干年后他们又该以怎样的状态面对彼此呢?
服务到位,员工是中国制造业的根基
谈到制造业,普通人脑海里最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自动化、大数据或者工业4.0这些高大上的名词,没错,这些的确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但就眼下来讲,员工依旧是中国制造业的根基,同设备、厂房、政策相比,当地的人力资源才是一个巨型制造业入驻的核心条件,或许,这也是富士康选择河南的最重要原因,没有之一。事实上,当年富士康要内迁的时候,河北、山西、四川等地都参与了招商大会,他们都希望能引进iPhone,作为本地的高新支柱产业,以增加出口额,像山西、河北等地都有之前富士康投资兴建的厂房,配套的周边体系也比较成熟,照理来说,这些地方获得富士康投资的机会应该更大一些,但郭台铭非常精准地预测到了苹果未来巨大的人力需求,于是,果断地选择了郑州。
与之相呼应的则是河南人民的热情,从上级领导到普通员工,无一不把建设新园区作为自己的使命。传说2010年的时候,郑州施工队仅仅用了3个月就把K区7栋厂房建设完毕,郭台铭非常满意,并称赞之为郑州速度。基础设施完成以后,河南籍员工如潮水般从全国各地回归,当时富士康在册人数大约80万,有15%的人来自河南,巨大的用工需求让这些人回到了家乡,事实上,郑州富士康现有的中层干部有一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其他厂区的河南人,比如烟台、昆山,最多的来自于深圳龙华。
其实,河南人向来有能吃苦、肯吃苦的特点,早在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南下打工,他们在广东、福建等地非常活跃,也因此形成河南帮,还因一些误会把自己在东部沿海的名声搞臭了,比如防火、防盗、防河南人的说法就是这种臭名声的真实写照,也让这个群体在外地的孤独感愈发地强烈,于是,富士康大举内迁,算是给河南帮一次重新塑造形象的机会,而他们也抓住了这次机会,不单富士康内的河南帮回来了,其他沿海制造企业的打工者也都纷纷转头,结果非常欣喜,最终造就了现在三赢,乃至多赢的局面,也即苹果赢、富士康赢、河南政府赢,同时,普通的河南人也因此受惠,最大的好处在于,大家终于回到自己的地盘,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有员工甚至打趣道,现在的工作较之以前,简直上了几个台阶,最恰如其分地描述莫过于:活少、钱多、离家近!
除了人力资源这个核心优势之外,河南省各方面的服务也几乎做到了极致,当年,为了谈成富士康的生意,相关部门组建了专门的团队,跑去深圳一谈就是两个月,项目落地以后又以非常饱满的热情投入建设之中,前文所提到的“郑州速度”非常拉风,颇具审美性,但背后却是河南工人的勤恳、不眠不休,泪水和血水。如果有幸亲身经历那种疯狂的状态,绝对终身难忘,非要媲美秦始皇建设万里长城显然是有点夸张,但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儿吧,要知道iPhone之于生产环境的要求近乎苛刻,但正是这样快节奏的工作才让河南的工人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此外,郑州乃至整个河南的基础设施也是非常完备的,中国制造业玩的是效率,交通尤为重要,河南是一块大平原,高速公路网笑傲全国、高铁四通八达,也正是这样发达的物流才保证了重达几顿的iPhone顺利出货,要是换了一些其他城市,估计果粉们的购买时间要大大推迟了,总之,河南这片古老的土地与传统制造业的要求简直是绝配。
如胶似漆,河南式制造能火多久?
这两年,随着iPhone手机的热卖,富士康和河南的关系非常甜蜜,前者的营收再创新高,后者的出口额则笑傲中部,甚至在全国排名前列,大佬们高兴了,底下的人也跟着受惠,年终奖在折扣完通胀比例之后还是有明显地增长,总之,大家都赚到钱了,关系自然甜蜜,但据知情人人士透露,加上,一些专家的预言,iPhone7可能会成为苹果的拐点,这个预测将会影响整个供应链上数以百万计的从业者,富士康和河南自然也在其中。
其实,拐点之说自2010年就开始了,那时候的苹果甚至还没有火,最高潮的部门莫过于iPhone5前后,先有乔帮主的驾崩,后有iPhone5糟糕的市场表现,那个时候河南工人也都处於梦魇之中,大家都不知所措,甚至做好了天要塌下来的准备,好在,苹果挺过来了,富士康也挺过来了,自然,河南工人也跟着挺过来了,自那次危机以后,整个产业链变得更加团结,比如生产外壳的部门要帮助组装部门,形成一条线上的蚂蚱,众志成城地又愉快地过了三年。如今新的拐点再次出现,这应该算是盛世中的未雨绸缪,事实上,一款产品或者一个品牌没有理由存活100年,从业者也不能有这样的奢望,更明智的做法在于盛世之中就开始谋划未来,或许,富士康这次在河南投资液晶显示器生产线正是未来的一部分。
如前文所述,人力资源是富士康落户河南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决定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但众所周知,未来制造业将渐渐走向自动化、无人化,用机器代替人工,把人类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而这个趋势势必也会成为富士康与河南工人关系的拐点,正如富士康和深圳,在完成了原始的资本和技术积累之后,传统制造业几乎是被赶出了沿海,倘若现在不提前布局,河南和富士康迟早也会在员工问题上遇到麻烦,甚至引发社会问题,要知道,给30万人安排工作岗位可能只需要5年,但要抢走他们饭碗可能需要50年!
事实上,富士康以及河南已经遇到一些麻烦,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最大的优势,也即员工问题,管理30万员工,让他们有序的工作、吃饭、睡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高层管理者和相关部门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种永远不会稳定的平衡。最后,我们必须清楚,河南式的制造业最该控诉的地方正在于,他耽误了一代人的成长,试想,正当美国的青年泡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研究未来10年的新技术之时,我们的青年还在机械重复地组装iPhone6s,现在的成绩是富士康和河南人的甜蜜,同时,也是未来之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