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移动互联网产业在一些新兴地区正呈现爆炸性增长。手机特有的便携性,使得其必然成为日后搭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支架。近日,腾讯发布了一篇名为《哪些行业将被颠覆》的报告。报告中也明确表示,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人手一机”的景象仍在蔓延,智能手机的普及也还在继续。
虽然如此,但新品牌和新机型的不断涌现,使得行业竞争受到刺激,整体发展变缓。台湾资策会产业情况研究所(MIC)资深分析师韩文尧分析指出,智能手机进入了“量平价跌”的成熟期,未来不易再出现2位数(百分比)的增长。
终端厂商正面临困局,也就意味着手机供应链必然会产生连坐效应。
自2015年第一季度开始,手机供应链市场相对以往十分低迷。就摄像头行业而言,受环境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大部分厂商的出货情况都不容乐观。除此之外,产品的毛利率也是每况愈下。国内镜头、模组行业霸主舜宇光学也跳脱不了这个局面,舜宇光学2014年半年报中显示,摄像头模组业务毛利率为10.9%,今年同期却已下滑至9.1%。
经历了近20年的风雨洗礼,虽然全球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但是物极必反,盈满则亏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得不承认,近两年的手机产业发展已经大不如前。
产品本身的问题
由于智能手机多元化快速发展,久而久之,用户对手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机的功能愈发强大,带来的用户体验也渐渐趋近于极限。这对于手机产业来说,产品差异化竞争将愈演愈烈。
想要得到用户的认可,同时保证产品的性能和功耗并不是一件易事。在软硬件上同步加强、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大笔的资金流是必需品,对于多数小型企业来说会非常吃力。就拿最近炒得十分火热的双摄像头来说,其他方面先不论,单是生产成本,就是对小型企业最大的限制。
综上所述,差异化产品虽然是手机市场竞争中的一把利刃,但小公司在产品尚未成熟时入市,着实有很大风险。
产品的实用性
依旧用摄像头行业举例。手机拍照的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从以往的8万像素到现在的2千万像素,甚至更高,发展速度令人乍舌。
当这些超高像素的产品出现在市面上,各位不知是否会一个有疑问:这么高像素的手机,真的有必要吗?在厂商不断刷新手机像素的上限时,有没有可能走入了为了提高而提高的误区?
终端厂商一向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生产的产品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这些所谓的需求,究竟是真的需求还是想象的需求。
关于供应链的管理
国内的手机品牌供应链基本上是呈圈状发展。也就是说,将订单分配给固定的供应厂商。这样做让自身的产品供应链稳定发展,同时也使得供应链出现局限性,失去了解决突发状况的灵活性。
当然,大部分厂商都是有远见的。据了解,国内不少手机品牌也会在“圈外”发展,除却原本稳固的供应链外,也逐渐将订单越级分到二级供应商的手中。反向而言,供应商的专注同样重要,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想来也是大家最不愿见到的。
总而言之,管理供应链需企业自己掌握,但两者之间专注与合作不可或缺。
产品的竞争环境
之所以多年前的手机市场前景一片大好,是因为有太多没被开发的“沃土”。大批厂商的涌入,导致竞争加剧,国内手机市场红海泛滥。然而今时已不同往日,因为手机产业愈加成熟,整个产业链中有太多大大小小的企业在其中“溺毙”。
不仅如此,眼下手机产业链正面临“寒冬”,而这个无限趋于智能化的时代还在不断孕育出更多、更新、更丰富的智能化产品,称得上“雪上加霜”。而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等的物联网经济已经成为新一轮热点,也就是说智能手机已经不再被大众独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