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栏-手机报

云从科技率先IPO过会,“AI四小龙”上市剧情扑朔迷离

旭日大数据 2021-12-20 10:31
IPO 云从科技 阅读(2173)
导语7月20日,《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48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发布公告,云从科技(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招股书显示,云从科技科创板IPO拟募资37.5亿元, 这也意味着,云从科技...

  作为“AI四小龙”中最年轻的一员,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从科技”)有望在上市赛道中率先过线。

  7月20日,《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48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发布公告,云从科技(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招股书显示,云从科技科创板IPO拟募资37.5亿元

  这也意味着,云从科技科创板IPO成功过会。

  在起步比较晚的中国AI领域,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被称为“AI四小龙”,近年来因为其亏损的财务数据,一直被贴上“烧钱”、“泡沫”、“造血能力差”等标签。

  旭日大数据根据公开招股书统计,不算商汤科技(财报未披露),近4年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三家公司亏损合计已经超过241亿元!

  招商志远资本相关负责人认为,“AI企业之所以亏那么多,其实是算法本身没什么门槛。开源的都可以用,形成不了绝对壁垒,所以不赚钱。”

  北汽产业投资高层对旭日大数据明确表示,自己现在不会考虑投资纯技术路线的公司。“因为其应用场景太少,市场转化能力不够。”

  不过也有专业分析师说,如果云从科技能够成功上市,某种程度上可以增添行业对AI的信心。

  技术要拼,上市更要争

  招股书显示,云从科技科创板IPO拟募资37.5亿元。募资主要用途:计划向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投资8.1亿元、向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投资8.3亿元、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投资14.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6.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云从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激烈,后期需要不断投入研发,短期无法盈利,未弥补亏损存在持续扩大的风险。

  成立于2015年的云从科技,是“AI四小龙”中最年轻的一员,也是现在距离上市敲钟最近的选手。事实上据旭日大数据了解,其他几位选手也没有放弃对于“AI第一股”的争夺。

  云从科技:7月20日,《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48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发布显示,云从科技(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这也意味着,云从科技成为四小龙中第一个在科创板IPO成功过会的企业,在上市征途中处于领跑地位。

  商汤科技:7月18日商汤科技对外公布,瑞信中国前CEO唐臻怡将加盟出任副总裁。这一动态信息被业界解读为公司正为下一步上市合规工作做准备。对于市场传闻,商汤科技并未正面回应。

  旷视科技:公司自2019年登陆港股市场失败后,今年选择向科创板发起冲刺。其科创板上市申请在2021年3月获得受理,公司拟募资60.18亿元,并于5月28日披露了科创板首轮问询的答复,目前排队中。

  依图科技:根据科创板官网信息,2020年11月4日,上交所就受理了依图科技的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并按照规定进行了审核。今年3月11日依图科技申请中止IPO审核,原因是发行人和保荐机构需要较长时间落实规则和监管的核查等要求。6月,依图科技和保荐人国泰君安却分别提交申请撤回相关申请文件。7月2日,据上交所官网显示,依图科技的科创板IPO已变更为终止状态。

  早在去年12月,云从科技便在上交所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3月31日,因财务资料过期,云从科技上市申请被中止审核。今年6月,云从科技完成财务资料更新,上交所恢复云从科技上市审核。

  需要指出的是,2021年以来科创板IPO的监管审核力度加大。仅前3个月,便有23家公司终止科创板上市。递交了招股书的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在问询阶段也都面临了来自上交所的多轮质疑。

  曾经有多神奇,现在就有多尴尬

  2019年之前,“AI四小龙”吸金能力一流,各路投资络绎不绝。

  神奇来自于他们都是自立门户,不抱大腿的技术大牛。

  对AI四小龙分析可知,四者在融资、经营现状均有相似之处。依图科技最后一轮融资停留在2020年6月,商汤科技融资停留在2018年9月,云从科技融资停留在2020年5月,旷视科技融资停留在2019年5月。融资步伐集体放缓。

  待AI泡沫过后,业界笑言“四小龙”变成了“四小虫”。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早在2020年就公开表示,“不少AI公司割了投资人的韭菜,很多VC因为虚荣心想要参与AI项目,导致AI公司估值膨胀。”

  还是看看小龙们的财务数据,以数字说话。

  云从科技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4.84亿元、8.07亿元、7.5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亿元、17.63亿元、7.2亿元,过去三年营收20.46亿元,但亏损接近27亿元。

  旷视科技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旷视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42.5亿元。旷视最新招股书披露,2017年-2020年9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7.75亿元,28亿元、66.4亿元及28.46亿元。

  依图科技招股书显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依图科技的净亏损分别为11.68亿元、11.68亿元、36.47亿元、13.03亿元,累计亏损72.86亿元。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14到2018年,商汤科技共完成10次融资,累计完成融资额约40亿美元。另据腾讯新闻报道,商汤科技于2020年底完成了Pre-IPO轮募资,投资者主要为中资机构,包括一些国资背景险资等。

  尴尬则很简单粗暴,直接来自于市场的检验。

  目前,国内AI企业主要分为三类:互联网巨头、传统软硬件厂商、AI四小龙等独角兽企业。

  互联网巨头的研发实力从来都很强大。拿汇集算法的AI中台来说,如今已是阿里、华为、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标配。

  同样,海康威视等视觉设备厂商一直在推进旗下产品的AI转型。早前海康威视先是通过支付技术授权费用来使用商汤的算法,而后海康转变模式,开始自研算法。

  有投资专家对旭日大数据表示,不可否认AI独角兽企业在特定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在特定场景中形成了优势。但独角兽企业普遍利润率偏低甚至亏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面对庞大的成本支出,资金压力会越来越大。

  “AI四小龙当前最紧要的是如何能够扭转持续亏损的财务数据。”国科嘉和基金合伙人陆佳清对媒体说,“业界对于AI企业上市最担忧的,莫过于股价撑不住,出现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现象。”

  所以,市场留给“AI四小龙”的时间也许真的不多了。

分享到
下一篇:9月2日健康医疗·智慧互联 智能手表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