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36氪独家获悉魅族迎来新一轮人事任命和架构调整,离它的高端机梦想又近了一步。
在人员任命上,原华为终端CMO,原TCL手机中国区总裁杨柘被正式任命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魅族公司总参谋,负责魅族事业部市场营销相关业务及团队管理,向董事长兼CEO黄章汇报。同样来自华为的魅族事业部副总裁潘一宽兼任海外营销部总监,负责海外营销部相关业务及团队管理。龙勇为电商业务部高级总监,负责电商业务部相关业务及团队管理,向董事长兼CEO 黄章汇报工作。
在组织架构上,新增海外营销部和电商业务部两个二级组织,前者全面负责公司产品的海外市场推广及销售,加强公司产品在海外的品牌建设,完成公司海外销售经营目标等。 后者针对魅族官方商城系统开发及推进商城平台化业务平台,扩大魅族官网商城影响力,改善魅族线上用户购物服务体验, 还负责拓展、维护各电商渠道,提升电商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魅族科技调整后的公司架构图
1个月前,魅族科技就发布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成立魅族、魅蓝、Flyme事业部。这意味着魅族有了一个更明晰的产品规划:魅族进攻高端市场,魅蓝则负责稳住销量,两者目标分别是利润和规模。同时魅族公司董事长兼CEO黄章回归,执掌魅族事业部,主导魅族及魅族高端品牌的相关业务。
黄章曾在微博上发布打造“梦想机”的宣言,他的出山说明魅族在高端产品线上迈出了第一步。这次的人事和架构调整,则是第二步。
高端机成为手机厂商机海战术后的下一个堡垒:华为发布mate 9,售价五千以上,保时捷版走轻奢路线定价上万;金立年度商务旗舰机M2017定价高达6999,私人订制鳄鱼皮版售价甚至在16999元;主打性价比的小米也发布了售价达五千的小米MIX。
它们转型背后是千元机将在中国市场越来越难卖的阵痛。移动App市场研究机构Newzoo 2017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12月份,2000元以上的手机数量在每月常用机型里的份额首次超过了50%,千元机的市场规模开始收缩至20%以下。
智能机过渡阶段时,价格实惠的千元机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首选。但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愿意花钱去购买一部更有面子和硬件条件更优秀的手机。而且高端市场获利空间更大,利润更高,这对魅族实现“连续三年盈利”,主板上市的目标至关重要。然而2016年魅族在高端市场前却乱了阵脚。
去年4月,魅族试图以Pro系列作为高端机突破点,由于销量欠佳,两个月后,又推出配置相近、价格相仿的MX6取代Pro 6的旗舰位置。2016年末,又发布新旗舰Pro 6s,然而一个月后,Pro 6 Plus不期而至。2016年魅族在开了13场演唱发布会的背景下却只卖出2200万台,未能实现2500万台的年度目标。
高端机除了高质量外还具备“高溢价”的特点,即品牌越值钱,产品就能拿到更高的溢价,产品的盈利空间越大。手机厂商们想要进军高端市场,要在塑造品牌方面花费功夫,魅族急需这位给华为转型高端机立下战功的营销老将,还特意成立电商业务部和海外营销部为杨柘大展身手保驾护航。
杨柘曾是华为花重金从三星请来的救兵,2014——2015年期间,杨柘负责的P6、P7、P8、Mate 7及Mate S等一系列华为旗舰机均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其中Mate 7被视作华为挺进垂涎已久的高端机市场的转折,“爵士人生”的品牌定调也为业界津津乐道。
但是品牌的建立非一日之功,一个低端品牌想在短期内高端化风险很大。杨拓离开华为后,曾加盟TCL,喊出“宛如生活”的口号,挥师高端市场,不过结局惨淡,TCL 950没能成为第二个Mate 7,杨柘也因为业绩不佳被免职。
这样看来没有一款好产品,营销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魅族在硬件上被诟病最多的是2016年的机型除Pro 6 Plus外,全部采用了比高通更次的联发科处理器。好在2017年初魅族和高通和解,高通授予魅族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制造和销售CDMA2000、WCDMA 和4G LTE(包括“三模” GSM、TD-SCDMA 和LTE-TDD)终端的付费专利许可。采用高通芯片的魅族手机有可能在2018年面市,刚好迎接魅族15周岁生日。
杨柘在微博上回应一篇文章时提到“人不能被平台绑架,而应是一个可以执剑行走职场的人,凭自己的能力去寻找和赢取与自己人生信仰一致的平台。”“莫非杨柘职业生涯25年-3年华为,那22年我都在等华为成全?”很明显,杨柘需要再下一城,而魅族想押宝高端机型翻盘,二者能否互相成全在2018年——魅族15周岁时——便初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