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的坠落,很多人归结为系统选择错误。但是更进一步考虑呢?坚持自有系统的背后,其实是「nichemarket迷思」。
1、商务市场
nichemarket(细分市场)是个很有诱惑力的词。你可以不是最好,最强的(毕竟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只有少数),但是你可以在市场上切割出一块地方,还活的不错。
黑莓其实原来就是细分市场品牌,RIM850是在1999年推出的。RIM850通过AT&T的前身支持广域网络下的email访问:永不关机,永远在线。
这是1999年啊亲!!!此时,iPhone还不知道在哪里,而Palm能链接广域网络吗?Treo180也要等到三年之后,成熟的推送技术则要等待更久。
之后,RIM857奠定了黑莓的雏形,后面十多年就没有变过。
而且,2000年黑莓就发布了自己的Java开发环境。(与之对比,7年后发布的iPhone,仍然没有准备好AppStore。)
早期黑莓的特点很明显:
专属广域网络
email推送支持
全键盘
第三方商务应用支持
这些卖点,其实一直在持续的支持黑莓。也给黑莓带来了最早的用户:政府官员和商务人士。这些用户也让品牌展现了明显的nichemarket特征。
商务人群重视安全,所以黑莓一直在坚持自己的专用网络,甚至包括自己的专用系统。商务人群重视email,所以黑莓一直重视email的推送功能,却不太重视浏览器。也没有想过及时通讯甚至游戏也需要推送。
商务人群重视输入,所以黑莓一直在改进键盘。而其实在大众市场,宽阔的屏幕是比舒适的输入更重要的事情。商务人群需要的Apps有限,所以其实黑莓上的生态圈一直没有蓬勃发展起来。
2、好莱坞
黑莓不是没有走向大众市场的机会。
2008年到2011年,虽然Jobs已经发布了iPhone,但是真正革命性的产品iPhone3、4和AppStore以及iOS推送构架才刚刚开始。
而黑莓凭借优秀的产品继续攻城略地。黑莓最好的时光应该是这前后,黑莓展现出走出nichemarket的气质:大量好莱坞明星开始使用黑莓。
黑莓的产品,也在8xxx/9xxx系列登峰造极。
但是,黑莓似乎还沉浸在911专属网络安全而稳定的表现上,并没有思考这个趋势在产品上应该作出的改变。
3、苹果+Google
重创黑莓的,其实不仅仅是iPhone,还包括Android。
iPhone3G/Gs、4以及同期的Android手机的产品是不错,而真正致命的,还应该包括运营商网络的进化(2G->3G)、AppStore和GooglePlay构筑的Apps生态圈的形成以及Android和iOS推送技术的完善。
当苹果和Google准备就绪之后,2011年黑莓开始走下坡路。(蓝色代表苹果、红色代表Android、橙色代表黑莓)
有趣的是,虽然Jobs号称iPhone重新发明了手机,可其实把黑莓在1999年的特性拿过来就会发现--苹果仅仅是在大众,而非nichemarket的角度上,重新解读了黑莓在1999年具备的这些特性。
黑莓:
专属广域网络
email推送支持
全键盘
第三方商务应用支持
大众需要更广阔、更便宜的覆盖,我们使用运营商网络就可以了。
大众不仅仅需要email支持,还需要浏览器、IMApps等全面连接互联网的设备。
大众看的更多、输入更少,所以屏幕大于键盘。
大众更重视娱乐而非商业应用,所以AppsStore以及iOS生态圈的重头戏,迅速变为游戏Apps。
于是,苹果把黑莓领先接近十年的优势,在大众市场的角度重新定义之后,我们看到的,就是一款革了黑莓命的产品。
iPhone:
运营商网络支持
全面互联网连接
全屏幕
游戏为主的iOSApps生态圈
nichemarket(黑莓)vs大众市场(iPhone),展现了思维方式的根本不同,这种定位,而非技术,可能才是苹果超越RIM的地方。
Jobs在发布iPod的时候说过:我们要做一款人人想要的产品。而黑莓和他的商务用户站在一起,嘲笑iPhone用户"在玻璃上打字"。(Google的聪明之处在于它紧跟了苹果,而非黑莓的步伐。)
最后的话
「nichemarket迷思」,几乎可以解释黑莓所有决策失误。
比如坚持自己的专属网络(黑莓在2010年之后,每年还给ATT大笔投入),比如坚持自己的专属系统,比如尝试建立自己的Apps生态圈,比如坚持全键盘。
所有这些选择,在nichemarket领域看都是对的,但是,站在一个人人想要的产品的角度看,却都是错的。
黑莓并非没有机会,凭借巅峰时期的7500万用户,早点转向Android,仍然可能坐Android阵营的To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