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栏-手机报

两大台湾摄像头模组厂或将“隐退”一线阵营格局变动

闫莉 2016-12-20 22:33
摄像头模组厂 致伸 光宝 阅读(12621)
导语虽然台湾两大摄像头模组厂商逐渐将锋芒隐去,但眼下国内市场依旧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摄像头模组行业“大者恒大”的局面愈加明显。
  两大台湾摄像头模组厂或将“隐退”一线阵营格局变动
  
  由于今年高端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几家一线模组厂之间也开始上演激烈的卡位战。相比舜宇、欧菲、丘钛三家厂商在国内市场的高度活跃,同样处于一线阵营的光宝、致伸就显得“低调”许多。
  
  其实不论光宝还是致伸,都延续了台湾制造业的精益求精的行事风格,不可否认的是,两家企业在产品和技术上有一定的优势。另外,两家厂商一直服务于国内外知名终端品牌,并以制造高端摄像头模组见长,按理说,今年的市场需求变化应该正中其下怀。
  
  然而,事实却正好与预想相反。
  
  笔者查阅两者出货数据发现,从2015年年初到2016年年末,仅两年时间不到,光宝和致伸在CCM产品上的出货情况变化颇大。
  
  其中光宝2015年1月出货18.56KK,问鼎手机报在线(http://www.shoujibao.cn/)CCM出货排行榜榜首;而截至2016年10月,出货量仅约13KK。致伸在产品出货上的落差虽不及前者,但相比2015年Q4逾10KK的出货量,到今年十月,其出货量也减少接近3KK。
  
  笔者罗列了两家厂商从去年7月到今年7月之间每月出货情况变化,详细出货量数据如下:
  
  如图所示,出货量的变化显示两者在国内CCM市场上的占有率确实有所削弱。
  
  今年开始,舜宇、欧菲、丘钛三家大陆模组厂市场份额迅速扩张;不仅单摄产品出货可观,国内几家一线终端品牌的双摄项目也几乎被这三家企业承包。而这新增的订单,显然有不少是出自光宝和致伸。
  
  不过据笔者了解,这主要是由于光宝、致伸两家台湾企业在经历过大陆市场竞争的洗礼后进行的一些策略上的改变。
  
  高利润与出货量 二者难以兼得
  
  国内市场价格竞争过于激烈,或许是将台湾企业竞争力淡化的最终原因。
  
  如前所述,两家台湾模组厂均以制造高端模组为主,这也意味着,其在产品要价上不会太低。为打入体量庞大的内地消费市场,二者也并非没有尝试过降低产品价格。然而效果并不如意,最终迫于无奈选择放弃。
  
  据致伸内部人士对笔者坦言道:“国内的价格竞争太过激烈,我们确实跟不上。同样竞争一个项目,一些厂商给出的价格我们是没办法做的。现在有些项目给出的价格,甚至不及我们的生产成本。”
  
  除此之外,因全球范围内的终端产品毛利出现下滑,终端厂商处于产品利润的考量,开始进行供应链成本管控。不论是国产品牌还是海外终端,都开始压低采购价格。
  
  这种情况对于台湾模组厂而言,其实是有些难以接受的,在出货量和产品利润间,对方明显更倾向于后者。
  
  项目择优 客户择优
  
  如前所述,产品和技术一直是光宝和致伸的强项。而今看来,两者则是将自己的强项发挥到极致。
  
  笔者了解到:为提高产品毛利,致伸将在产品体系上进行大的改革。一方面是逐渐缩减13M及以下的常规双摄模组项目;另一方面则是将重心转向光学变焦功能的双摄、及超高像素、OIS等高难度模组的量产上。
  
  值得一提的是,由其推出的光学变焦双摄模组将于2017年3、4月份开始量产。
  
  重点把握高端模组的项目,加上不少海外客户稳定的订单量支持,致伸今年的盈利情况不仅没有预想糟糕。上述内部人士透露:“2016年虽然我们的量下滑不少,但整体盈利情况却比以往要好,随着在2017年我们很多新的项目开始,我们的产品利润也会再增加。”
  
  不仅致伸如此,光宝在对自身规模大幅缩减的CCM业务上也做出一些方向性的改变。不同的是,光宝则是选择精剪客户体系。
  
  众所周知,光宝一直以来都是华为双摄项目稳定的供应商之一。技术及良率上的优势,使得光宝在这一项目上获利颇多。不论出于终端方面施加的压力,或是为自己着想,华为在光宝的客户体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除此之外,光宝为避免有过多空余的产能还对整体产能进行精剪。
  
  有知情人对笔者透露:“光宝在鼎盛时期的产能达约30KK,而今为降低成本已将产线出售大半。”不过,此消息并未得到光宝方面的证实。
  
  由于两家厂商在决策上的变化,国内一线模组阵营格局也悄然改变。
  
  虽然台湾两大摄像头模组厂商逐渐将锋芒隐去,但眼下国内市场依旧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摄像头模组行业“大者恒大”的局面愈加明显。
  
  眼下不少资本涌入摄像头模组企业,加速了上下游整合,也给整个行业披上了重重迷雾,加上一线阵营新格局的铸成,对于二三线模组厂商来说,明年的洗牌或将进一步持续。
分享到
下一篇:20年前的今天:因为这件事 苹果与乔布斯迈出复兴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