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栏-手机报

敢叫板苹果的大立光究竟有啥威力?

手机报 2017-05-27 17:09
手机镜头大厂 大立光 苹果手机 阅读(5065)
导语无论真相如何,我们都需要记住这起大立光“敲山震虎”的商业案例,只有自身技术实力过硬,才能赢得产业链上下游的话语权。
   有“股王之称”的大立光不仅在台股写下历史传奇,凭借其自身过硬实力,更是赢得产业链上下游话语权,这一话语权不仅体现在玉晶光引诱苹果侵犯大立光5项专利上,更是瞄准苹果公司。

  2016年12月1日,手机镜头大厂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晶光)发布公告称其与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立光)于2013年在美国加州的专利诉讼案件达成和解——就这么一个普通的公告却引起了光电行业一片哗然,业界纷纷猜测是因为苹果公司的斡旋促使了大立光和玉晶光的和解。

  无论真相如何,我们都需要记住这起大立光“敲山震虎”的商业案例,只有自身技术实力过硬,才能赢得产业链上下游的话语权。

  侵权诉讼的背后是啥?

  2013年6月4日,苹果手机镜头供应商大立光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方法院提起专利诉讼:控告玉晶光引诱苹果侵犯大立光5项美国专利,同时认定玉晶光8项产品侵害大立光专利。

  要知道中国人是十分讲究人情味的,业内同行告同行可谓是屈指可数,更何况是和谐了40多年的台湾区光学界。

  而另相关消息称,大立光创始人林耀英和玉晶光创始人陈天恕、陈天庆经常会在各种公开场合碰面并交流意见。虽不知私交有多深,但基本的情面还在。然而这次大立光不顾交情状告玉晶光,着实耐人寻味。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仅仅是因为玉晶光电侵犯其专利吗?答案肯定不是。如果真如此的话,那大多数的手机光学净土公司或多或少均有存在,难道大立光要一个一个来,显然不会。

  笔者获悉,大立光起诉时间选择在6月。从这个时间点来看,是颇为令人好奇的。要知道苹果的新品发布会每年都在9月份,而从供应链角度来看,新品发布会的前几个月正是苹果供应商积极备货的关键时候。

  很明显,大立光的这一举动并不是简单的专利之争,也不是简单的“争锋吃醋”打乱苹果之前的手机镜头供应商布局,更主要的是想警告苹果:高附加值的产品必须给我大立光做,你若想扶持新的供应商,也得看它是否有这个技术。

  而从其选择的起诉地点来看,或许也可以看出些许猫腻。要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大立光和玉晶光共同的大客户——苹果。大立光在苹果的地盘状告它的另一供应商,与其说是不满玉晶光抢了它的客户,不如说是不满苹果扶持玉晶光抢占它手机后置镜头的市场份额。

  据了解,大立光持有台湾、美国、日本、大陆及欧洲等国专利件数及申请中的专利,合计总件数超过千件。这些专利多为镜头设计,并以5P(五片塑胶镜片)、6P占大宗,专利壁垒成为大立光壮大手机镜头版图的重要利器。

  而从起诉的内容看来,起诉的是新推出的iPhone手机后置镜头专利。此次起诉的5项专利均涉及手机摄像镜头设计上的专利,包括配置多层折射力透镜的方法,达到有效缩小镜头体积、降低光学镜头灵敏度以及获得较高分辨率的结果等内容。并且,这5项专利的申请时间多数集中在2010年,仅有一项申请时间是2009年11月。

  考虑到苹果公司提前几年规划新技术的惯例,大立光起诉的这5项专利极有可能应用到2013年9月新推出的iPhone上。由于手机的后置镜头比前置镜头技术含量高、价格也更贵,大立光凭借苹果手机后置镜头的大单一直保持着40%以上的毛利率。如今苹果你要扶持玉晶光,就等于是让玉晶光动我大立光的奶酪。

  总而言之,这场诉讼表面看是大立光控告玉晶光,实则剑指苹果,捍卫大立光后置镜头对苹果的影响力。

  本来,自玉晶光电2010年进入苹果供应链后,分别与大立光供应苹果手机的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但苹果为了保证供应链的稳定以及提升对手机零部件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就势必要打破大立光在手机后置镜头中一方独大的局面。

  有意思的是,自大立光状告玉晶光后,苹果积极寻找其他的竞争者。尤其是在iPhone7双摄像头的问题上,苹果引入了日企关东辰美试图与大立光一搏,只可惜关东辰美在技术上与大立光还是存在太大差距。

  那么大立光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呢?

  笔者了解到业界对大立光均颇为好奇,这家企业在媒体上露面的更是少之又少。一位身处光电行业、从事市场分析的业内人士表示:“大立光一直很神秘,但在手机镜头制造方面的技术实力绝对是全球最好的,而且,人员流失率极低,很少听说业内有公司挖到过他们掌握核心技术知识的员工”

  在这一点上,就颇为传奇,要知道在这一行业真正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企业可谓是屈指可数。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其实大立光最大的倚仗就是它在手机镜头领域无人企及的技术优势。

  在成立大立光之前,先前就职于德国博世的林耀英、陈世卿和谢文琛三人曾联合梁茂汉组建了大根精密光学有限公司,致力于玻璃镜片的生产制造。

  闲谈中看到商业契机。在一次与相机大厂普立尔董事长的闲聊中,林耀英敏锐地意识到了塑胶镜片的趋势。在同业还忙着投资玻璃镜片的时候,林耀英果断转型当时并不被同行看好的塑胶镜片。然而,这一决策遭到了大根精密最大股东梁茂汉的反对。于是,坚信自己判断正确的林耀英直接拉人单干,成立了大立光。

  在最初的几年,大立光经营得并不顺畅,始终无法实现塑胶镜片的量产。1991年,在总资本仅7600万元新台币的情况下,林耀英毅然砸了3600万新台币引进需经美国国防部审核的追踪飞弹的加工机。

  机器一落地,陈世卿就围着这台机器开始研究,足不出户在厂里整整一个月。六个月后,大立光顺利摸索出了一套塑胶镜片的制作方法,成为当时台湾地区唯一的塑胶镜头供应商。

  就是林耀英这一次富有远见的尝试,为未来大立光称雄以塑胶镜片为主的智能手机市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当其他光学厂为图省时省力,把塑胶镜片注塑成型造成的压力通过后道工程去处理,把镜片拿去做退火、用烤箱烘烤时,大立光却从源头寻找原因,在设计环节消除压力。当曾经的台湾地区光学领军企业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满足于3M以上镜头组装精度实现3μ的时候,大立光却早已走在追求2μ精度的道路上。

  大立光精益求精的品质还体现在生产制造的源头——厂房地基。

  曾经在大立光多年的业内人士披露“一般楼层用700磅水泥就够了,他们用了一、两千磅。台中这种气候,两天可以灌一层楼,而他们一个礼拜一层楼都还没灌完,地基打得很稳。”在其他光学厂从事技术的人很是叹服,大立光扎实地打地基是为了避免震动和温度的干扰,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不过,能做到如此地步的光学厂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大立光对于完美品质的追求。

  其次,大立光的态度非常低调,这种低调同样也反映在其对待供应商和客户上。据说,大立光从未让客户或者供应商进工厂参观,即使是设备供应商也不让进工厂,是光学界有名的“黑匣子”。

  正是凭借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立光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立判,同时也吸引了苹果的目光。

  2007年,一进入苹果供应链就成为了苹果手机镜头主要供应商。依托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领导者地位,大立光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手机镜头技术风向标和技术创新领导者。即便2010年玉晶光也进入了苹果供应链,但一个主供前置摄像头和一个主供后置摄像头的分工注定了玉晶光与大立光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

  拉开两者差距的关键节点—2014年

  诉讼结束后,留给人们的是无限感慨:同在苹果供应链中,同是知名的光学镜头厂商,仅次于大立光的玉晶光如今只是苹果手中的一枚棋子。

  遥想当年,作为台湾地区光学界数一数二的大厂,玉晶光占尽过天时和地利。它通过OEM的方式,在光学玻璃镜片加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光学生产制造经验。在手机镜头领域,玉晶光与大立光曾经不分伯仲,大立光还一度败给过玉晶光。

  如今看来,2004年却是玉晶光与大立光技术水平拉开差距的关键节点。

  那一年,大立光选择了从CSP制程转到高阶的COB制程(COB制程要求比CSP制程更高),全力备战高端镜头;

  那一年,玉晶光趁大立光无暇兼顾低端需求而疯狂抢夺中低端手机市场,陷入成立以来最大的经营困境,成为了当年最会赚钱的镜头厂;

  那一年,大立光咬牙坚持并耗资亿元新台币购置百万级无尘室及相关配套设备、调整制程,成功开发出了0.7纳米以下的超高精度模仁。

  2005年,大立光开发出技术难度较大的3M手机镜头,一举拉开与玉晶光的技术差距。

  2007年1月,苹果第一代iPhone的发布使得智能手机市场呈现井喷状态,大立光凭顶级镜头技术实力进入苹果供应链并称霸所有高端手机镜头市场,获取超额毛利。

  与此同时,玉晶光却陷入中低端手机镜头市场竞争加剧、毛利下降的“泥潭”。这个时候的玉晶光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分享到
下一篇:模组厂大赚的机会来了,玲涛光电攻破全面屏显示技术最后一道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