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栏-手机报

全面屏时代的屏下指纹OR虹膜识别:尚未成熟与蓄势待发的博弈

李楠 2018-02-26 16:30
屏下指纹 虹膜识别 阅读(21095)
导语目前,虹膜识别凭借其超高的精确性、安全性及使用的便捷性,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安检、安防、特种行业考勤与门禁、工业控制等领域。随着虹膜识别技术的逐渐成熟,其认可度已经大幅提升,预计虹膜识别未来的渗透率和应用领域将继续提升,市场空间十分庞大。
   自2017年,手机产业最热趋势莫过全面屏。大部分手机品牌厂商都将目光聚焦在全面屏技术,努力争取在产业趋势爆发中获取更大的利益。然而,如何紧握趋势一炮而红、如何使新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一直是品牌商最为关心的问题。
  
  要想有更好的市场竞争力,新型智能手机产品不能只是在屏幕尺寸上的改变,生物识别方案的选择也将为用户带来更强的使用体验。相关手机厂商一直在寻找最合适的生物识别方案与全面屏共存,Samsung于2016下半年推出虹膜识别技术后,Apple于2017年底的iPhone X也以Face ID完全取代Touch ID,导致全市场热议指纹识别技术是否真会被人脸或虹膜识别技术取代。
  
  以目前手机市场的生物识别格局来看,虽然Apple阵营的方向已经明确定下,但Android阵营全荧幕手机的生物识别策略却还存在许多挑战及变量。
  
  屏下指纹全面普及受制约:关键看三星
  
  2018新春伊始,VIVO与Synaptics合作推出屏下指纹识别手机,这使大部分人认为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将成为市场主流与行业趋势,而人脸及虹膜识别方案让Android各品牌厂商大幅度采用受阻。
  
  但事实上,由于目前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与AMOLED面板技术密不可分,导致采用屏下指纹技术伴随的则是AMOLED面板大批采用。而Samsung在手机市场AMOLED面板占有率超过95%,牢牢把控出货权,从而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能否普及,Samsung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外加近期Samsung表示:降低其Rigid AMOLED面板产能,因此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要想在2018年全面普及将迎来不小的挑战。
  
  虹膜识别:最精准、安全的生物识别技术
  
  要区分屏下指纹和虹膜识别的发展趋势,就要先简单了解虹膜识别这项生物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应用于安防设备(如门禁等)、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边防安检、银行、社区,以及有高度保密需求的场所。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通过指纹、人脸、虹膜、掌纹、声纹、步态等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保障安全。而虹膜识别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得益于其具有最高级别的安全性能。相比当下流行的指纹识别与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在唯一性、稳定性、防伪性、生物活性、非接触性等综合安全性能上占据绝对优势。
  
  唯一性:人的眼睛结构由巩膜、虹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而虹膜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将是保持不变的。每个虹膜所包含的信息都不相同,出现形态完全相同的虹膜组织的可能性远远低于其他组织。虹膜的纤维组织细节复杂而丰富,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即便使用克隆技术也无法复制某个虹膜。同卵双胞胎的虹膜纹理信息不同,同一个人左右眼的虹膜纹理都不会相互认同。故而每一个虹膜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两个虹膜是相同的,保证了唯一性,也决定了身份识别的唯一性。因此,可以将眼睛的虹膜特征作为每个人的身份识别对象,其安全可靠性是极高的。
  
  稳定性: 虹膜在人的一生中都极其稳定,出生前就已形成,出生 6—18 个月后定型,此后终身不变。一般性疾病不会对虹膜组织造成损伤,不会因职业等因素造成磨损。
  
  防伪性:不可能在对视觉无严重影响的情况下用外科手术改变虹膜特征,更不可能将一个人的虹膜组织特征改变得与某个特定对象的特征相同,用照片、录像、尸体的虹膜代替活体的虹膜图像都可被检验出来。
  
  生物活性:虹膜是人眼的可见部分,处在巩膜的保护下,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例如,瞳孔的大小随光线强弱变化;视物时有不自觉的调节过程;有每秒可达十余次的无意识瞳孔缩放;在人体脑死亡、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或眼球组织脱离人体时,虹膜组织即完全收缩,出现散瞳现象。这些生物活性与人体生命现象同时存在,共生共息,所以想用照片、录像、尸体的虹膜代替活体的虹膜图像都是不可能的,从而保证了生理组织的真实性。
  
  非接触性:从一定距离即可获得虹膜数字图像,无需用户接触设备,对人身没有侵犯,因而容易被公众接受。
 
全面屏时代的屏下指纹OR虹膜识别:尚未成熟与蓄势待发的博弈
 
  综上所述,虹膜识别是目前最稳定、最准确、安全系数最高的生物识别技术。
  
  虹膜识别:普及加速、市场庞大
  
  目前,虹膜识别凭借其超高的精确性、安全性及使用的便捷性,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安检、安防、特种行业考勤与门禁、工业控制等领域。随着虹膜识别技术的逐渐成熟,其认可度已经大幅提升,预计虹膜识别未来的渗透率和应用领域将继续提升,市场空间十分庞大。
  
  作为智能终端的手机行业,富士通则是第一家将虹膜识别技术应用于智能手机的厂商。在 2015 年 3 月的 MWC会议上,富士通为智能手机带来了虹膜识别技术,可以直接通过眨眼解锁手机。2015 年 5 月份,富士通和日本运营商 NTT Docomo 合作率先推出了带有虹膜识别技术的新款智能手机:Arrows NX F-04G,它也是首款量产带虹膜识别的智能手机。
  
  随后,三星公司将虹膜识别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发扬光大。2016年8月,三星发布旗舰机 Note7,这是虹膜识别技术首次出现在主流手机厂商的旗舰机上。2017年3月,三星又发布全新旗舰手机S8/S8+,继续搭载了虹膜识别功能,从而虹膜识别技术不断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可以预见,虹膜识别已然撬开消费级市场的大门,未来有望在更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得到应用。
  
  目前指纹感测技术较为成熟,虹膜扫描只是辅助角色,不过虹膜扫描稳定性高、不易受到外部损害,未来应会更受欢迎。到2021年将有3亿部智慧机将搭载虹膜感测。预测,iPhone新机可能也会有虹膜辨识功能。
  
  据调查,使用者多数偏好使用虹膜辨识为手机解锁。在上百位使用者的意见调查中,90%的使用者,都对虹膜识别的功能感到相当满意,而他们认为最有吸引力的部分,是它的速度和精准度。
  
  如今,许多主要OEM厂商,已开始在其所制造的手机中采用虹膜辨识技术,其中,三星的SM-T116IR是世界上第一款与印度UIDAI计划兼容的平板,能符合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需求要素。
  
  未来在UIDAI计划中,将跨足各式各样的使用案例,无论是银行、金融包容性、非现金支付,或是补贴发放,因此具有虹膜功能的整合性手机终端,如Galaxy Tab Iris,未来普及率将会持续扩大。下一步,虹膜识别将在消费级终端发力,市场普及率和规模将出现井喷态势。
  
  虹膜识别产业链:中国企业崛起
  
  虹膜识别产业链主要由:算法与软件、红外 LED、红外摄像头、综合方案与集成四部分构成。尽管中国企业起步较晚,但在国家科研计划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目前已经有多家国内知名公司在整个行业中崛起,尤其以聚虹光电与中科虹霸为代表,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技术实力超强,近年来以跨越式速度发展。
  
  算法与软件:国内知名公司包括:聚虹光电、中科虹霸、释码大华、武汉虹识、思源科安、天诚盛业等,远方光电子公司维尔科技是国内领先的生物识别厂商。
  
  系统方案与集成:目前国内担任综合方案提供商是以掌握核心算法的企业为主,主要供应商为聚虹光电和中科虹霸,另外释码大华、武汉虹识、思源科安、天诚盛业等也有相关产品。欧菲光成立南昌生物识别子公司,正在进行虹膜识别系统方案方面的研发,蓝思科技在虹膜识别系统与模组集成方面经验丰富。
  
  红外 LED :三安光电、联创光电走在国内公司的前列,新三板公司旭晟股份也是一家主营业务为红外 LED 的企业。
  
  红外摄像头:得益于智能手机时代大陆厂商的发展,目前国内相关上市公司较多,在红外摄像头方面有着突出贡献的公司主要有:摄像头模组——舜宇光学、欧菲光、红外 CIS——思比科、滤色片——水晶光电、光学镜头——舜宇光学、联创电子、CIS封装——晶方科技、华天科技等。其中,舜宇光学已经为富士通手机虹膜识别提供红外摄像头模组。
  
  虹膜识别:强化移动支付更安全
  
  近日,全球支付标准组织EMVCO与专门发展开放式身分验证标准的产业团体FIDO,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MOU),为生物识别验证在移动支付的运用上再注下一只强心针。此项合作目的在于让信用卡持卡人,在移动支付验证时,验证力更强、更安全。
  
  随着智慧支付在智能手机上的广泛使用,未来移动支付将可以在未连线的状态下进行支付。因此,手机厂商将增加以移动支付装置为基础的电子身分识别产品,正如虹膜识别技术,以保障用户的安全。
  
  虹膜识别装置将使智能识别功能更加方便,在市场上更加普及,更重要的是可有效降低支付中的诈骗率,使移动支付更加安全。对于支付者而言,更注重高度安全及便捷的识别认证。
  
  2016年全球虹膜识别终端出货量1070万台,预计到2025年出货量将达6160万台,复合年均增速为19.1%,对应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6.77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41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19.7%。而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112.4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3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为15.7%。在具体应用占比中,虹膜识别技术排在第二位,预计这一领域市场规模将会以每年 28.6%的速度增长,到 2020 年市场规模达到 24.5 亿美元。虹膜识别以独一无二的特性迅速打开市场,被消费者逐步认同,同时虹膜识别为即将到来的智能终端新时代蓄势待发。(手机报/李楠)
分享到
下一篇:vivo公开概念机vivo APEX:全面屏+弹出式摄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