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栏-手机报

13000中国工人饭碗被抢,鸿海、苹果产能正在回归美国可行吗

李星 2017-07-29 17:33
鸿海集团 面板厂 郭台铭 阅读(3413)
导语在全球的面板产能都往中国境内聚集的时候,鸿海年初也宣布在广州新建一条10.5代面板产线,来争抢全球的电视产能。现在鸿海跑去美国再开一个类似的工厂,显然是减少了这些产能原本可以给中国工人的就业机会,从而让这13000个工作岗位也随着这些面板产能去了美国。
   7月26日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宣布,鸿海(2317.TW)将斥资100亿美元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建10.5代面板厂。华尔街日报报导称,鸿海新厂初期将雇用3000人,但配套服务后,最终可影响到13000人的新增就业机会。威斯康辛州州长Scott Walker也表示,鸿海新厂将吸引至多达150家的协力配件供应商,到威斯康辛州南部以及邻近各州来开展相应业务。

  本文链接:http://www.shoujibao.cn/news/show-htm-itemid-21910.html
 
  在全球的面板产能都往中国境内聚集的时候,鸿海年初也宣布在广州新建一条10.5代面板产线,来争抢全球的电视产能。现在鸿海跑去美国再开一个类似的工厂,显然是减少了这些产能原本可以给中国工人的就业机会,从而让这13000个工作岗位也随着这些面板产能去了美国。
 
  尽管美国的能源与土地成本,甚至税收成本,目前都跟鸿海产能部署最集中的中国相差不太,甚至其中多数的显性成本,都已经远远的低于中国。但是在长期以来,由于消费类产品多数采用开放的共性技术生产,固定投资与工艺成本的拆旧分摊,在行业内几乎没什么差别。而且在全球采购之下,产能在取得材料时所花的成本差异,也几乎被抹平。加上各国政府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率,基本上也会把这些成本差异进行财政补贴获得过盈收益。
 
  因此,最终影响消费类产品规模生产成本中,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成本比例,常常是产能是否最终能够实现赢利的关键。中国在加入到WTO以后,凭借较低的人工工资成本和几倍于产能需求的人口红利,以及灰色的无保障劳工法律,使得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成为全球的洼地。根据李星从全球的产能成本拆分中了解到,一般来说,按照原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惯例,由于需要给员工工资以外生活保障成本,一个人力资源所花费的综合成本,是其工资的六到十倍左右。但中国到目前为止,人力资源所花费的成本除了工资外,其它的生活保障成本几乎不到工资的三倍。
 
  威斯康辛州州长Scott Walker认为,新厂员工平均年薪将达5.3万美元、外加员工福利。有人会觉得相比之下,中国的平均人工工资仍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一水平,在当前的情况下要在美国建厂,综合人力资源成本将是中国10到30倍。同时,威斯康辛州为了促成鸿海的工厂能顺利建成并持续运营,给了鸿海为期15年、30亿美元的税负优惠,其本上相当于免费为鸿海这3000名员工,支付满了15年的员工工资。
 
  不过事实真相如何呢?如果仅从员工平均年薪将达5.3万美元来看,好像是这么一回事。但如果从面板厂的员工工资来看,呵呵……。中国的面板技术曾经也经历过国家主导,自主研发的阶段,结果当年烧了天文数字的税收收入,肥了买办官员的腰包后,最后成为了全球面板行业的笑话,最后才有了台韩面板厂敢于私设价格同盟,卖给中国的面板加价30%的后事。
 
  被人卖了还要给人数钱的滋味当然不好受,抬不起头来的中国面板行业只得学习韩国早年切入面板行业的行为,不再零零碎碎的买点高价设备加自主研发的“中国水墨画技术”来自欺欺人办厂了,而是在硬件上完全引进整厂技术,从厂房设计、装修、设备配置采买、原材料配方与工艺、管理体系与量产技术等,全部高价购买国外能够对外输出的,低别人一个技术等级的面板生产技术。
 
  整厂技术解决了,那么员工呢?同样,除了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储备人员是“自己人”外,所有与技术、生产、品质相关的人员,全部从韩国、台湾量产生产线上挖人,或把他们初退下来的员工请到中国来。所花的代价是多少呢?当年韩国人为了得到日本技术,以20倍当时日本员工的工资,把他们请到韩国产线上去。那么现在中国的面板厂要挖台湾、韩国面板厂商的员工,付出的工资是他们现在的多少倍数呢?从台湾媒体统计的信息显示,一般是现在员工台币的工资数后再加个零,然后到中国大陆面板厂上班后发人民币!也就是说,中国面板产线的员工工资,约45倍于台湾面板产线员工工资。
 
  如果这样总体算下来,不计算物价上涨因素的话,现在中国面板厂的员工工资,是当年输出面板技术的日本员工工资的100——150倍!你说这种状况下,现在日本面板企业里的员工,还有心思上班吗!怪不得别人说JDI、夏普的面板厂不是成本高,而是积极性低。所以夏普日本人管理没钱赚,郭台铭先生去管,马上自动印钱了。
 
  抛开这些因素不说,鸿海去美国开厂其实在员工与技术上,是更占优势的。美国本土其实有很完善的显示技术体系,直到现在,最先进的显示技术,仍是美国在把持,其它的所谓显示产业大国,其实仍是处于显示产业代工大国的地位,在前沿的显示技术与制造技术上,美国远远领先全球,只是由于美国本土企业对建面板厂造成的环境污染与员工职业安全顾虑重重,没有继续在显示产业实业上继续投资而已。其实近些年来,美国本土其实有一大批显示技术人员苦于无法找到与自己对口的实体企业任职。
 
  显示产业经过全球代工企业多年与环境政策磨合,基本上可以做到了面板厂内无公害生产,加上废弃污染物料可以固体化后转移到其它国家与地区,作为他们低端产业的原材料使用,环境污染问题也可以在全球内得到很好的灰色解决。而员工职业安全问题,也随着面板代线升级,几乎绝大部分工序都实现了全自动化升级,员工真正接触到面板本体的时间都极少了,员工职业安全问题也迎刃而解。
 
  鸿海现在在美国本土建厂,确实是全球制造业无公害升级完成后,美国尝试重新切入全球制造业生态链的较好时机。而现在鸿海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把消费类产品的产能带回到美国,让原本属于中国工人的就业机会转移到了美国。不仅如此,特朗普还在7月2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苹果现掌舵人库克(Tim Cook)也愿意在美国建造三个大型工厂,以协助其复兴美国制造业的目标。
 
  重振美国制造业、找回制造业就业机会,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竞选承诺,而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布局全球、美国政府从联邦到地方出力给予政策支持,也是富士康投资美国能顺利拍板定案的关键因素。白宫官员表示,吸引鸿海、苹果这种行业标杆企业把制造业回流到美国,不只是为找回制造业的就业机会,也是让美国成为全球高阶制造业的主导者。
 
  目前美国除消费类产品外,其它的高端制造业产能仍是全球的重心,如果按可延续的制造业比重来看,美国制造业仍是全球霸主地位。但是随着制造业的周期波动,美国前二十年除了消费类制造来基本消失外,其累积投资的汽车、航空制造业,也基本上把原来积累下来的利润亏损完毕。维持美国在制造业里继续掠取全球利润的部分,已经由产品生产部分,转移到了软件、知识产权等产业服务环节上。
 
  美国重新审视消费类制造业产能回迁到美国本土部分,除了不希望软件与知识产权等产业服务升级时,严重脱离产能实现部分外,全球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以及所带来的消费品产品深度绑定个人隐私信息部分,也是美国需要重新掌控消费品产品品质与安全的社会现实需要。这不仅对美国如此,很可能对于其它的先进国家来说,以后也会慢慢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日子里,从事国际产能代工的中国员工,慢慢失去一部分工作机会将成为常态。
分享到
下一篇:增强玻璃盖板行业竞争力,远洋翔瑞追逐万亿人工智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