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研-手机报

需求催动运营商加快测试三载波聚合

2015-10-21 15:35
三载波聚合 阅读(1996)
导语4G时代到来,移动网络速率几乎提升了一个数量级,移动应用APP出现爆炸式增长,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随之来临。消费者对移动视频、移动购物、移动社交等应用的热情,推动着移动流量迅猛增长。根据思科的预计,到2019年,Wi-Fi和移动联网设备将生成67%的IP流量,是固定网络的两倍。
    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也迎来了史上最繁荣的年代。在需求的催动下,智能手机的性能以超越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CPU内核从单核演进到四核甚至八核,主频从1GHz提升至超过2GHz,64位也取代32位,在今年得到普及。基带芯片也从支持简单的3G频段到如今的六模十七频,甚至更多,比如高通的基带芯片很早开始就可以支持全模全频。今年不少支持六模十七频的手机价格在千元以下,令人惊叹。

    终端实际上快于网络侧的发展进度。当然,这也是由投资规模决定,建设一张广覆盖的4G网络,动辄需要千亿级的投资。不过,对中国三大运营商来说,这都不是事儿。去年到今年,中国移动已建成超过100万个4G基站,4G网络实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连续覆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正在加速建设,下半年各自集中了数百亿元的移动网络资本开支。

    业界开始探讨5G,当然5G还很遥远,广泛的说法是到2020年才能规模商用。概念是虚的,网络才是实在的,5G的虚无缥缈,不妨碍网络的持续演进。例如“LTE-A(LTE-Advanced)”、“4G+”、“4.5G”,本质上就是4G网络的进一步升级。话说回来,现在的4G网络,不就是LTE(3.9G)么?

    4G/LTE网络向(LTE-Advanced)演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是采用载波聚合(CA),即通过增加LTE信道,提升频谱带宽,通俗的说法,是在建好的高速公路上加宽车道。更多的车道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加宽行车速度,载波聚合技术也是同理,载波聚合方式使得运营商可利用现有的网络硬件资源,在无需大量投资的前提下实现网络容量的成倍提升。

    实际上,作为一项网络技术,载波聚合非常低调,已经在网络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目前商用网络中普遍支持两载波聚合。不过,在消费者的需求催动下,终端侧克服频段间干扰、功耗待机时间等困难,支持3载波聚合的Cat.9商用终端也已经面市,下行速率最高可达450Mbps。

    目前支持cat4、cat6双载波聚合的终端比较多,下行速率最高可以达到150Mbps和300Mbps(高通已宣布全系列处理器支持载波聚合)。不少旗舰机型开始支持Cat.9,例如小米Note顶配版、乐视超级手机1pro及乐Max等手机。而且,高通在下一代X12 LTE调制解调器(将集成于骁龙820处理器)上已经成功演示了通过下行三载波聚合和256-QAM,实现高达600 Mbps的Cat.12下载峰值速度;通过上行的双载波聚合和64-QAM,实现高达150 Mbps的Cat.13上传峰值速度。展望明年,支持Cat.9、甚至更高级别LTE连接的终端必定会越来越多。

    消费者的诉求,通过终端传递到网络。中国三大运营商可谓是席不暇暖,在4G大规模建设的同时,也启动了载波聚合演进的规划。以中国移动为例,当前商用网络主要是1.9G + 2.6G以及2.3G+ 2.3G频段的两载波聚合,明年或将部署三载波。日前中国移动联合爱立信演示了业界首个结合了256QAM 调制解调技术的TD-LTE 下行三载波技术,下行峰值达到426Mbps。此前中国移动还在广州和中兴、高通联合进行了三载波聚合测试。

    中国电信在推出4G+战略后,更是不遗余力推进载波聚合商用。4G+主要试验是800M+1.8G/2.1G和1.8G+2.1G频段的两载波聚合。日前,中国电信联合华为、高通完成了三载波聚合技术验证,采用华为商用基站和搭载高通骁龙处理器的测试终端,实现了1.8G (20MHZ)+2.1G(20MHZ)+ 800M频段(10MHZ)的三载波聚合,下行峰值速率达到371Mbps,逼近理论值。中国联通更在去年就进行了三载波聚合测试,随着网络建设重心全面转向4G,载波聚合商用进程也将加快。

    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7月,全球部署载波聚合的运营商达88家,已有25家运营商正在进行研究、技术试验和部署支持Cat 9终端的系统(峰值速率300Mbps~450Mbps)。在消费者的需求催动下,随着终端、芯片产业链的成熟,到明年三载波聚合的测试、商用势必更速。
分享到
下一篇:盘点科技圈大佬的打脸名句 如今都成为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