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被泄露的让人脸红耳赤的照片,许多明星都中招了.....
影后劳伦斯
约翰尼德普未婚妻
这种感觉的恐惧,被一位受过伤害的娱乐圈明星形容“像HIV(艾滋病)一样恐怖”。
其实许多用户的手机,在之前已经被悄悄安装上了某个类似于“艾滋病毒”的APP软件,而且这些“艾滋病毒”软件在其发作之前,你几乎感知不到它,可一旦它被激活,整个手机的控制权就被它掌握。它可以在手机系统内做任何事情,比如像开篇这样的获取用户的隐私进行泄漏,当然,悄悄给用户手机安装一个看不见的吸费软件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那这些“HIV病毒APP”是如何进入到用户的手机的?
(一)感染期
据某些机构统计发现,制造这些手机“HIV病毒”的公司主要是SP时代(2000~2008年,用短息增值服务赚钱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遗留下来的。这类公司习惯了赚快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会像一般公司那样潜心去研发一款产品,所以在公开市场几乎看不到他们的产品。
他们有专门的人员筛选市场热门的应用,或者抄袭,或者通过某些手段购买一份代码,然后通过技术团队的修改包装,加入自己的SDK,再通过高于市场水平的商务条件与手机厂商合作安装进手机里,而且他们会要求这些软件都具有系统最高权限。
(二)潜伏期
在潜伏期间,这类软件就如同正常软件一样,安静的呆在系统里,看起来人畜无害,并没有什么异常,但不能删除。
这也是这类软件最可怕的地方,手机厂商和用户都感知不到他们的危险,给了它们“感染”更多用户手机的机会。
据某位在预装行业做了很多年的从业者爆料,今年深圳知名方案公司沃特沃德就曾出现某预装软件静默安装吸费软件扣费的事情,而这个软件是一年前预装进用户手机里面的。
(三)发作期
过了潜伏期,当预装的软件覆盖的用户量到一定量级的时候,这类公司就开始要收割了。当然为了避责,这其中有很多操作的手段,最常见的,故意操纵公司倒闭或者解散,换个公司主体,开始进行产品的“运营”。比如SP时代最著名的公司伍巨,整个公司一夜之间解散,创始人消失,但是其前期预装的产品已经覆盖了海量的用户,而这部分用户他们是完全可以运营的。
比如上文说的静默安装吸费软件进行扣费,再悄悄删掉,悄悄的来,悄悄的走,不给用户一点动静,当然,倒卖用户隐私等也是干得出来的。因为前期推广花了重金,所以在一台手机生命周期的后期,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把成本收回来,给用户的隐私和财产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
受伤最重的还是手机厂商
一旦这些“艾滋病毒”软件进入发作期,除了给用户带来隐私和财产的双重损失外,给手机厂商带来的影响才是致命的。
SP时代,因为利益的诱惑,手机厂商因为预装的软件对用户进行暗扣而倒闭甚至导致老板入狱的案例不胜枚举。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虽然这类公司通过整顿已经明显的变少了,但是很多公司通过“变装”,摇身一变,把自己包装成了移动互联网公司,但是公司的运营、商业手段并没有变。
据传最近上海几家集成了北京中大网视SDK的手机厂商就曾因为用户投诉出现暗扣资费而被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同样深圳几家集成了北京新银河SDK的手机厂商同样收到了大量的用户投诉,称其在后台偷偷安装程,被用管部门调查。
据奇酷手机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这类的公司给的商务条件很好,但是跟这类SP出生背景的公司合作风险很大,违背了奇酷手机定位安全手机的初衷,所以基本不会考虑。
“经过SP时代,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认为软件公司是流氓,现在虽然放开跟一些软件进行预装的合作,但是也仅限于跟腾讯、百度、今日头条、美团等知名公司。”深圳某一线手机品牌负责人介绍说,“我们手机厂商最怕的就是那些SP背景的公司,没有自己的产品,拿个SDK过来,给个很好的商务条件让合作,也不知道他们钱从哪里来的。以前就吃过他们的亏,这类公司是没有底线的,前几年很多手机品牌经不住诱惑,就毁在了他们手里。”
另一个深圳华强北某山寨品牌老板的说法更接地气,“那些SP公司的产品就像夜总会的小姐一样,看起来很光鲜很漂亮,跟正常姑娘没啥区别,但是你根本不知道谁身上有艾滋病毒,当你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话糙理不糙,不管对于手机厂商,还是对于用户,曾经都是这类“艾滋病毒”软件的受害者。对于厂商来说,控制好准入门槛或者标准,就能从源头上规避掉被“感染”的风险,维护好自己的品牌形象。
而对于用户来说,为了如何避免因为“艾滋病毒”软件的感染而造成资费和隐私的双重损失,在购机和使用过程中也应该注意。
1、首先,在选择购买手机的时候,尽量选择像华为、OPPO、vivo这类知名品牌,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在选择软件预装的时候门槛较高,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艾滋病毒”软件进入手机的机会。
2、其次,平时认真检查自己的手机,注意那些预装在手机里且开发商不知名的产品,如果百度都查不到他们的信息,那就得引起重视,能卸载就赶紧卸载,不要留给他们“发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