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手机报

触控面板市场红海将进一步蔓延

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2014-10-15 13:57
触控面板 智能手机 阅读(1769)
导语从去年开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带来的触控面板行业红利已经步入下行通道。今年下行趋势加剧,后触控面板时代正式来临,非革命性产业变革已经不能阻止触控面板市场红海的进一步蔓延。

从去年开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带来的触控面板行业红利已经步入下行通道。今年下行趋势加剧,后触控面板时代正式来临,非革命性产业变革已经不能阻止触控面板市场红海的进一步蔓延。

成本控制成为行业竞争核心

虽然迎来传统旺季,但今年下半年各地触控企业的营收仍不容乐观。

笔记本电脑用大尺寸OGS触控面板高达30%的大幅降价带来了2013年触控面板市场量增价跌的假繁荣,同时也带来了2014年触控面板“价格战”的真序曲。

受制于价格战,触控企业营收纷纷波动。2014年上半年,中国台湾和韩国主要的触控面板企业产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中国大陆触控产业标杆、触控屏出货量全球第一的欧菲光虽然上半年报表很美好,但是也熬不住价格战带来利润式微的困扰,开始大手笔布局互联网产业以期寻找更好的企业盈利点。

面对红海蔓延的触控行业,全球企业关注的重点已经从产品本身转移到成本控制。尽管如此,虽然迎来传统旺季,但2014年下半年各地触控企业的营收仍不容乐观,特别是渗透率本身就不理想的大尺寸触控面板还会迎来一波20%左右的价格下跌。

柔性显示持续开拓产业空间

预计到2014年年底,新材料对ITO材料的替代率应该在13%左右。

由可穿戴式设备引爆的新一轮柔性显示需求给2014年颓废的触控产业带来了一些小亮点。而这个小亮点一方面由新兴ITO替代材料的应用驱动,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些新材料在触控产业中的渗透。

2014年,华为、LG和联想等知名品牌的终端产品已经采用纳米银线材料的触控产品,群创、中华映管、欧菲光等则已经开始出货金属网格产品。随着柔性显示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除了已经实现量产的纳米银线、金属网格,包括导电聚合物、石墨烯、纳米碳管、ITO油墨等在内的新材料都将从性能、价格、应用等诸多方面对触控产业进行改造和振兴,而过程将会持续3~5年。预计到2014年年底,新材料对ITO材料的替代率应该在13%左右,而5年后的2019年,该数据将上升至70%。

印刷工艺开始改造触控产业

印刷工艺不仅能大幅降低制造成本,还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纳米银线或者金属网格等新材料代替传统导电玻璃的ITO材料,在2014年还带来了触控产业的另一个新工艺亮点:用印刷工艺取代传统的黄光光刻工艺。这一新工艺,理论上不仅能大幅降低制造成本,还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印刷技术在触控面板产业中的应用并不稀奇,但一般网版印刷技术的线宽约为60~80微米,凹版印刷技术为30~50微米,最普遍的黄光蚀刻制程则是30微米,但这些技术显然都已逐渐无法满足触控面板厂对新一代超窄边框与可挠式设计的需求,因此产业界亟需新的导电膜印刷设备与技术以克服这一技术瓶颈。

台湾工研院2013年与国际印刷大厂日本小森机械公司(Komori)合作共同发表卷对卷超细线印刷技术与设备,可协助触控面板厂以低于20微米开发出超窄边框薄型触控模组与可挠式触控面板,并取代现今成本昂贵的黄光蚀刻制程。两岸不少触控面板厂对卷对卷印刷技术十分感兴趣,乐观估计,2014年年底至2015年年初,相关设备有望导入新产线中。

台韩颓势难耐陆厂整合在即

触控面板产业的制造重心正逐渐往中国大陆转移。

触控笔电市场不佳,导致触控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传统三大触控面板制造区域中国台湾、韩国和中国大陆,目前重心正渐渐往中国大陆转移。

韩国触控面板主要出海口为本土品牌三星,但是2014年上半年三星触控面板本土采购比重大幅降低,导致包括IljinDisplay、Melfas、SMAC(SmartMobileApplicationCompany)及太阳电子(TaeyangElectronics)等业者营收较2013年同期大幅衰退。其中,Melfas与SMAC衰退幅度甚至超过五成。

台湾业者同样因为欧菲光等大陆企业发起的价格战而痛失订单,裁撤、整并、缩编弥漫台湾触控产业界。

而反观大陆企业虽然抢到部分订单,逐渐成为全球触控产业中心,但也因为价格战致使过去一两年内盲目投入产能的中小企业倒闭百余家。目前全球触控市场仍然动荡,要稳定下来,大陆企业还需进一步整合。等一些中小触控厂商倒闭或者被收购,而其他大厂不再扩充产能,同时,厂商积极推动触控面板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中的渗透率,并开拓商用市场,多管齐下,产业秩序才能恢复。

分享到
下一篇:Intel发财报:看笑话的都可以去死了